每个城市都有老旧小区的存在,太原也不例外。这不,有一个好消息,相信众多太原人已经期盼已久!太原要给3200余个老旧小区换“新装”!

7月9日,记者从太原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太原市住建局组织编制了《太原市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征求意见稿)》,该规划预计用5年时间里完成太原市城六区3200余个老旧小区改造。

《规划》将太原市城六区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范围,即:城六区城镇和工矿区中2000年前建成投入使用、配套设施较差、功能不完善、公共服务及社会服务不齐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不包括已纳入城镇棚户区改造计划、拟通过拆除新建实施改造的棚户区以及城中村等);2000年以后建成,但小区基础设施和功能明显不足、物业管理不完善、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也可纳入改造范围。计划用五年时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

同时,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涉及消防设施、治安值班、小区交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通信管网和照明设施建设等。小区所在社区应配置微型消防站;鼓励“智慧安防”小区改造;小区内道路与休闲空间边界宜设置车挡隔离;供水水压稳定,且能够满足顶层用户使用;架空电缆应有序规整,横平竖直;照明设施完好,鼓励进行节能改造且能够满足居民夜间出行基本照明需要。

服务设施建设改造包括适老化、无障碍设施、养老抚幼设施,社区、商业、文化娱乐、环卫、邮件快递设施等。配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其中应包含餐饮、文娱、健身、医疗保健等功能,同时应在建筑低层部分,应保证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幼儿园应设于阳光充足、接近公共绿地、便于家长接送的地段;结合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等设置社区食堂,为社区居民提供助餐服务。完善便利店、小超市和便民市场,小区内便民商业摊点应持证照规范经营,无违法违规占道经营现象;完善文化活动站和小型多功能运动场地。

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点、生活垃圾收集站、垃圾分类收集点和公共厕所,公共厕所宜设置于人流集中处,结合配套设施及室外综合健身场地进行设置。完善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等可接收邮件和快件的设施或场所,原有传统邮政信报箱应改为智能信报箱,智能邮件快递设施不得占用道路,整洁美观,安全稳固。

品质提升设施改造包括完善停车设施,提升小区公共区域环境,提升建筑本体环境和整治立面环境。修缮或新建非机动车停车棚,应配置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充电插头应满足充满电可自动断电设施及智能化管理;整治被改变用途的停车位,恢复停车功能;挖掘潜力增加机动车停放区域,鼓励小区建设立体停车场、库,配置汽车充电桩。

整修小区内公共活动场地,鼓励利用小区边角地带,小空地建设口袋公园,新增绿化并不得降低既有建筑的消防、日照、天然采光、通风等条件。小区围墙新建以通透式为主,拆除围墙应做好内部景观与外部景观衔接;围墙宜设置垂直绿化,风格应与建筑风格一致,应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小区临街商业牌匾标识不得千篇一律,应注重变化统一,注重体现地域和文化特色,应结合建筑立面一体化设计,与城市整体风貌和建筑风格相协调。

小区周边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包括提升道路及交通设施、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提升生活配套服务设施。打通“断头路”、“丁字路”,提高道路通达性,社区道路两侧、小广场、公交站点附近设置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等非机动车集中停放点。在道路适当位置施划停车位,建设机动车停车场,补充老旧社区停车位不足;车流量较大的街道交叉口及其周边道路宜设置交通信息实时播报屏,宜设置减速设施等交通宁静化设计措施;提升完善十五分钟生活圈配套设施、完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各类服务设施。

老旧小区建筑风格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空调外机、落水管、遮雨棚、防盗窗等建筑附属物布局统一,管线应尽量入地,道路平整通畅,围墙宜通透式设置,绿化及景观小品布置合理,停车整齐有序,垃圾收集设施整齐放置。

建筑风格原则上不做变更,建筑立面的整治提升设计,不应破坏建筑的原有结构,有条件的小区可采取平改坡等技术手段提升小区立面形象,体现文化特色;建筑色彩组合不宜超过3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确定的历史保护范围内及周边改造项目的建筑色彩应注重与历史环境的协调,体现历史文化特色。沿街的改造建筑在色彩、材质、细节、环境改造手法等方面应形成沿街的连续界面,保证沿街效果的整体性;沿街建筑底商的店名牌匾应具有统一性,但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应有所区分。

每个街办可对应1个或2个1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每个生活圈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结合太原市实际情况配置15分钟、10分钟、5分钟配套设施。15分钟生活圈应配建初中、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体育活动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及相应行政管理、市政公用、商业等设施;10分钟生活圈应配建小学、中型多功能运动场地、菜市场或生鲜超市、餐饮、银行营业网点、电信、邮政营业网点等设施;5分钟生活圈应配建幼儿园、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居民运动场、卫生服务站、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服务站、再生资源回收点、生活垃圾收集站、公厕等设施。

来源:生活晨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