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拉松比赛中,如果你想从5公里提高到10公里,甚至挑战21公里半程马拉松和42公里全程马拉松,光靠动力是不够的!有了正确的训练方法,我们将不会被肌肉、韧带或关节损伤所击败,那么如何准备马拉松呢。

在马拉松比赛中,如果你想从5公里提高到10公里,甚至挑战21公里半程马拉松和42公里全程马拉松,光靠动力是不够的!有了正确的训练方法,我们将不会被肌肉、韧带或关节损伤所击败,那么如何准备马拉松呢。

比赛应该是经过至少半年的充分准备后的比赛,参赛者要经过足够的训练才能再次参赛,以免伤到钱和身体;如果发现跑不完比赛,宁愿走到终点或中途离开赛场,这比坚持受伤要好,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你在舞台上的表现如何,绝对与你的日常训练有关,今天,我想谈谈如何安排训练计划,从而培养出一个适合安全有效地跑步的身体。

逐步训练

很多新手在3个月前就放弃了,其中受伤很多,这是为什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锻炼身体,匆匆忙忙忙,新手最常见的问题是他们认为它只是在运行!每个人都会跑,所以他们把马拉松当作体育课的操场,他们第一次跑步,就要挑战几公里的长跑,当然,他们可能会受伤。

其实,不管是3公里的短跑,还是10公里以上的长跑,都要量力而行,过度训练或训练不足都可能导致运动损伤,以适当为佳,增加训练量的原则应遵循10%递增的原则,即每周训练量比上周增加10%。

新手如何训练

新手可以这样安排,一周三次,每次15-30分钟;假设第一周每次训练15分钟,第二周每次17分钟,第三周增加10%到20分钟等,让身体慢慢适应增加的训练量,逐渐提高体力,在每次运动中,快走与快跑的比例也应采用递进原则,建议第一次从快走5分钟跑1分钟,到第二次快走4分钟跑2分钟,第三次每次3分钟,最后,应该先步行1分钟,然后再跑5分钟,因此每个周期为6分钟,但跑步的比例逐渐增加。

一般来说,初学者需要至少训练6-8周,然后评估他们参加3-10公里短跑的能力,然而,上述方法只是一个原则,跑步者应根据自身疾病、年龄和受伤情况调整训练内容,如果他们发现装载不及时,不应强迫他们这样做,老年下肢损伤或退行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患者需经医生同意进行再培训。

如何训练10公里

能跑10公里以上的人,除了使用10%的规则外,还可以考虑更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原则上,训练内容应是肌肉耐力和有氧运动,但跑的距离越长,心肺吸氧功能越重要,因此,有氧能力必须从3公里或5公里的入门级提高到10公里以上的长跑。

1慢跑:强度不要太高,距离和时间要加长,距离应至少达到比赛长度的60%,这项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2控制心率:尽量将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80%以上,持续20-40分钟以上,目的是使身体适应有点累但又不至于不能运动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尽量保持平均速度,不能快也不能慢(每分钟最大心率:220—年龄;例如30岁的人每分钟的最大心率是每分钟190次)。

想要挑战半匹马的人,可以在半年前开始准备,每周定期跑三四次,总共21-30公里(或3-4小时),开始减少跑步前最后一周的训练量,切记,离比赛越近,就越需要好好休息,爱护身体,因为比赛前后很容易受伤或感冒。

备战全程马拉松时,建议每周至少跑35-50公里(或4-7小时),因为最后12公里除了测试身体的有氧能力外,还考验运动员的意志力和体能耐力,建议有1-2年以上有规律跑步习惯的人,应再次挑战整匹马,这样更不容易受伤。

如何调整呼吸和步行速度?

在呼吸方面,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吸气和呕吐时每次跑2步,也就是说,每次呼吸的循环要走4步,冬天,过敏的人容易鼻塞,所以可以用嘴呼吸。

速度方面,每分钟跑100-120步,最多2步/秒,教练或专业人士可以挑战每分钟180步,在比赛前几周,你可以开始模拟跑步,其方法是在总距离的前三分之一以50%的全速跑,中间三分之一的距离以70%的速度跑,然后在总距离的最后三分之一以50%的全速跑完,最后几百米才全速冲向终点。

马拉松不是低强度的运动,而是挑战自我的高强度运动,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没有扎实、稳定、半年以上的训练是不适合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没有运动经验的新手应该更加谨慎,如果跑公路的目的是为了健康,那真的没有必要用竞争来证明自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