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福建泉州一男子因无证驾驶被查,在交警没收其相关证件并予以罚款的现场,该男子大诉苦水的视频流传出来,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男子称,因为从小没有读过书,有驾驶技术但理论考试一直没有通过。5年间,因为报考科目一花费近10余万元,还是没有通过,就这么无证驾驶了几十年。最终男子被罚款1000元,行政拘留14日。

网络上的一部分网友,面对这位“老司机”的遭遇和声声苦诉,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悲情。的确,为了能够合理合法的在路上开车,花大价钱长时间考证却一直考不过,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一件崩溃的事。乍一听,我们都会觉得,这位司机几十年的驾龄,只是“因为不识字理论考不过,就没有开车上路的权利”的这种事过于死板,不够通人情,没有充分变通。

但实际上,关于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客观的分析不识字之人究竟能不能拥有驾驶权。对事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交警罚款和刑拘的惩罚措施不无道理。首先,男子在哭诉的时候,泄露的一信息是五年间花了近10万元考证。有驾考经历的都知道,科目一各地考试费用区间为80—150元,五年间花费十余万元,报考次数可想而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十余万元中包含一部分“走关系”费用。无论是哪一种,都花费了大量时间、金钱和心力,在此基础上都没有过,只能说明该男子离国家驾考理论部分的通过标准,差的太多。

该男子还在苦诉中主动承认了自己无证驾驶十几年。现在社会上无证驾驶的事情应该有很多,但绝大多数存在于乡镇中。乡镇车流稀少,交通管控相对较松,出现的很多漏网之鱼难以管控。但该男子驾驶着车辆进城,在交警眼皮子底下无证开车,不被查才显得比较奇怪吧。毕竟,一旦出现了交通事故,就代表着“不可承受之重。”

我们之所以第一时间产生同情情绪,是因为共情心理,但这恰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一般情况下,只要识字,理论部分的考试并不成问题。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因为这种普遍性的“共识”的存在,才导致我们经常忽视了理论学习这部分的重要性。

该男子之所以会在被查后诉苦,正是因为其存在一种“理论不重要”的思维,这也是很多司机都有的通病。诚然,理论部分的学习在实际驾驶过程中总会略显鸡肋。面对理论考察部分大部分人总觉得能过就行,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驾考技术的养成靠上路后练就”的通识。但更加不可忽视的是,这位司机考取科目一的困难是其困境,但这困境不仅是他自己的,更构成了公共交通的安全隐患。一个看不懂交通标志的司机怎得以在路上不受约束的驰骋?难道只因油门踩的好,倒车技术娴熟?

还需明确的是,在现阶段的驾考模式和体制下,不识字基本就可以和“无法考取科目一”画等号。网络上很多关于“灵活变通考试方式,采用广播听说”等的言论,也基本不太可能。“别人读题,自己选择”的考试方式成本过高且很难保证考试的公平性。作为一项公共技能考核,考核重心应该放在确保每一位考生有能力通过,而不是确保人人都能考上试。毕竟这是关系到公共生命安全的重要考核。

除此之外,这样的处理方式未免显得有些逻辑错误。如果只是为了让“没读过书,不识字的人”能够开上车,就配备大量的工作人员,重新制定考纲和考试模式,显得逻辑不通。一旦司机上路,责任主体就是其个人。为了让不识字的人能开上车,用冒险的方式让这类人尽可能的通过考试,是轻重不分的行为。即便这类提议体现了“人人平等”“人文关怀”等包容色彩,但至少在现阶段,这不是一个讨好的建议,更不好落实。

对于这位肇事的男子而言,他看似一肚子苦水。可仔细想来,无非是科目一不能通过,无驾照的苦水。就算有足够的驾驶技术,开车也绝不是一个纯技术活。城市交通安全靠的就是每一位司机,从这点来说,他无证驾驶的行为才应该是其他司机心里的苦水。如果遭遇了事故,那才真的会成为他一辈子的苦水。

也许我们可以对这位司机想开车却因不识字心愿无法满足而略表同情,但绝不能对其这种想尽一切办法无证驾驶的行为产生共情。在这样严肃的公共安全和交通安全的事情面前,正确的逻辑是先解决读书识字的问题,在按照正常流程考虑要不要考取驾照。十多年无证驾驶不出事,代表不了一辈子不出事。

文\丁方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