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不为你赞叹的理由,你是那样温柔;找不到不为你鼓掌的理由,你是那样敬业;找不到不为你喝彩的理由,你是那样的勤劳;找不到不为你感动的理由,你是那样的无私。—— 致所有医护人员

医生,从古至今,从国内到海外,一直都是令人钦佩的行业。网上有一段话精炼地概括出他们的过人之处:用妙手呵护生命,堪称伟大;用青春护航人生,令人钦佩;用心灵捍卫操守,堪称执着;用大爱温暖人间,医德崇高。

医生这一职业,固有让人充满敬意。可真正令人感恩戴德,无比尊敬的只有医德。

王振义之所以得到无数人的赞赏与崇拜,也因如此。年少有志

1924年的上海,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医者:王振义。王振义很幸运,他不像很多成功人士一样,有一个坎坷的童年。他出生在一富裕的家庭,家境优渥,从小就在一栋三层洋房里长大。

不过,正是因为不用担心生活的条件,父母才有了更多的精力放在子女的教育上。王振义家里面共有八个兄弟姊妹,虽然姊妹众多,可是父母教育有方,不偏袒任何一个孩子,全部一视同仁。

父亲除了关注他们的生活和成长之外,也十分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从小父亲就告诫他们,要与人为善,做一个善良的人。

在父母的教育下,八个孩子很快长大成人,并且都成为了优秀的人。除了最小的女儿被卷入五十四年前的时代浪潮中之外,其余七个孩子都从国内知名学府顺利毕业。

每个人都在各自领域享有声誉,而王振义在1942年的时候,直接免试进入了上海的震旦大学,他选择了医学专业。

在考大学之前,王振义就决定要从事医学专业,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祖母去世后,父亲就迫切希望子女中有人可以从事医学。二是当医生可以救死扶伤,王振义也想做一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

大学期间,王振义一直都在认真学习,从来没有松懈过。救死扶伤,帮助更多的人已然成为他心中的信念,一直支撑他在这个行业走下去。

1948年,王振义就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因为在学校中的表现优异,直接被派送到广慈医院担任住院医师。白血病的克星—— 王振义

王振义在医院亲眼看着患有急性白血病的病人饱受折磨和痛苦,最终痛苦的逝去。

病人痛苦的嚎叫声和病人家属绝望的哭泣声,都让他深感痛苦和自责,身为一个医生,他不想让这种事情再发生。

可是急性白血病是白血病中致死率和最恶劣的一种病,想要攻克这个难题,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无疑是举步维艰。

1952年,王振义恰巧转入了广慈的血液科工作,在这个科室,他报以惯有的勤奋作风,辛辛苦苦7年,又当上了白血病病房的主任。

1953年的时候,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王振义身为医院科室的主任。他毫不犹豫的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救死扶伤。

战争好不容易结束后,国内又陷入一片动荡的局势,因为大环境所迫,王振义只得不断地被更换工作。

他在时局动荡年间,从事过很多职业。当过医生,也做过研究,甚至还去乡村做过教师。

在这段时光,王振义也陷入迷茫时期,他忘不了想要攻克白血病的崇高理想,但他有时候又只能随遇而安。面对大环境,他对自己的渺小深感无奈。

或是命运也被王振义这份为人服务的心感动了,1973年,他调回了瑞金医院的内科。一直到五十岁,他才能以有时间去深入研究难题,王振义每天在医院除了完成就诊之外,还从事白血病的研究。

王振义非常清楚要从国外著名的文献资料下手开始学习,因为国内当时的医疗水平还赶不上国外。

王振义定小目标后,就常常身陷图书馆开始翻阅大量的资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振义在国外的学者中看到了一项不一样的治疗白血病的方法。即:用13顺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内正常细胞逆转。

王振义看了这个方法后,很受启示,奈何他就算找遍上海所有的药厂,也没有一家可以生产13顺维甲酸。只有一家药厂可以生产全反式维甲酸。

王振义不想放弃这个机会,因此他犹豫一番后,决定用全反式维甲酸实验。谁曾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全反式维甲酸不仅对白血病的治疗有作用,并且这个疗效还比13顺维甲酸的疗效更好,是它的十倍。

1986年的时候,恰巧遇到一个患有急性白血病的五岁小女孩,小女孩在病床上毫无生机,王振义不忍看到这种场景,他就想到了自己和团队研究的全反式维甲酸,可是这项研究成果还没有用于临床实验。

当时王振义想要把这个临床实验用到小女孩身上,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都在责骂王振义。即便是这样,王振义心里也十分清楚,倘若不进行临床治疗,小女孩很可能就得失去生命。

最后在进行一番思想搏斗后,王振义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还是决定要把这项实验用在小女孩身上,无奈之下,他只有放手一搏。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这项临床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小女孩体内的癌细胞慢慢变成了正常的细胞,最终小女孩奇迹般地康复了。

首次治疗就成功了,这对于王振义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因此他和团队赶紧对其它患者展开了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治愈的机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当所有人都陷入巨大的喜悦中时,问题却出现了。之前治愈的患者在六个月后开始复发,而再次适用ATRA治疗后,却没有效果了。

王振义再次陷入了深思,他开始不断地找寻解决方法。最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的研究中,他看到了希望。

这位哈尔滨的教授也是在研究癌细胞的诱导分化,只不过他适用的是ATO,ATO的治疗概率也只能达到百分之六十五。后来,王振义主动联系了这个教授,他们把ATRA和ATO混在一起适用制作成了口服的药物。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项实验竟然成功了。白血病患者使用这款口服药物,治愈率高达百分之八十,并且还没有复发的机率。放弃专利

王振义无疑是全世界第一位研究出这种治疗白血病方式的人。可是他和团队却放弃了申请专利,后来美国的制药公司申请了这项专利,这个口服药物一盒就要43美金。但是在当时的中国,一盒只需要13元,患者便能吃上救命药。

王振义也从来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他想要治疗白血病的初衷也是为了这些患者,即使王振义后来获得了很多荣誉和奖金,他仍然不在乎这些身外之外,而是把钱捐给自己的学生进行医药研究。

王振义即使进入耄耋之年,仍然还坚守在医疗事业中。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