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假期,我和老公回了一趟河南老家。

到的當天,我們照例喊爺爺來家裏喫飯,可是爺爺說他上午忙着賣玉米,太累了,喫過飯要休息一會兒。於是,那天中午爺爺沒來和我們喫飯。

第二天,我去爺爺家陪他聊天,彼時,他正躺在牀上閉目休息。

爺爺說,他一個人賣了三千多斤玉米,累的不行。

我問爺爺:“之前村裏不是有上門收糧食的人嗎?不用自己裝,也不用自己扛。”

爺爺說:“上門來收一斤便宜兩分錢,三千多斤要少賣六十多塊錢呢!”

看着爺爺疲倦的神情,想着他關於那六十塊錢的種種辛勞,我心頭一酸,忍不住眼眶溼潤。

他還是和以前一樣,力所能及的事情從來都不願麻煩子女。

自從奶奶去世後,爺爺一下子蒼老了很多,雖然院子裏一如奶奶在世時那樣,喂着一羣草雞,院子裏放着雞食,時不時還能聽到母雞下蛋後的“咯咯”聲,可我卻明顯感覺這個院子荒涼了不少。

爺爺忙着切西瓜、拿水果給我喫。他一邊切西瓜,一邊唸叨着:“我一個人切了也喫不完,現在剛好趁人。(就是趁有人來可以分着喫的意思)”聽到這裏,我又一次驀然心酸。

爺爺已經七十多歲了。在我的記憶裏,他從來都是精神矍鑠,一副樂觀、自強、不屈的模樣,可是現在,我面前的爺爺明顯蒼老了不少,話也少了很多,他不再關心我的工作生活,亦不曾問及我如今的點點滴滴。越是這樣,我越是心疼,心疼他一個人寂寥,心疼他一個人冷清。

爺爺執意要帶點雞蛋給我喫,他說雞蛋都是很新鮮的,他一個人喫不完。我不忍要他的雞蛋,並一再叮囑他留着自己喫,堅持一天喫個雞蛋,閒的時候打打牌、和別人聊聊天。

臨別時,他從兜裏摸出兩百塊錢給我,因爲我剛生過女兒,他執意要把錢塞給我,並一再勸我拿着。

當時,我的眼淚幾乎奪眶而出,又怕拒絕會讓他難過,只好佯裝收下,然後在離開河南的當天又拿了三百塊錢給他。

他執意不肯要,他說:“你別給我錢,我有錢用。”

我叮囑他不要太節約,年紀大了該學會享受了,想喫什麼就買,剩飯剩菜就不要再喫了。他說:“你回去後不要擔心我,我沒事兒的。”

從爺爺家裏出來,我依然是五味雜糅的心情,心疼爺爺,卻又無能爲力,不能時刻陪在他身邊盡孝。

爺爺是疼我的,我小時候,他總是鼓勵我好好學習,他說考大學纔是農村孩子最好的出路。

小學時,每天放學我都會直奔爺爺家,然後從書包裏掏出得了“優”的小字本給他看。無論多忙,他都會拿着本子看上很久,嘴角上揚,眼睛裏滿滿的光芒。

他會很認真地誇讚我寫得不錯,然後鼓勵我再接再厲。

那時候,沒有人會那樣認真地對待一個孩子,更沒有人會百忙之中看孩子的作業本,可是爺爺永遠不厭其煩,只要我拿出作業本給他看,他都會放下手中的活,雙手託着本子看上很久。

爺爺沒讀過多少書,所以他對我們寄予了厚望,他一直都期望我們小輩們可以多幾個大學生,也好讓他少一點讀書少的遺憾。

第一年高考,我不幸落榜,只能勉強讀個大專。

當時,爺爺苦口婆心勸我復讀,他說失敗不可怕,人生哪有那麼順遂,站起來一樣可以重新開始。他給我講本科和大專的區別,勸我三思,別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可我去意已決,執意不肯復讀。他見勸說無效,長長地嘆了口氣,眼神裏全是失望。

也許是我不甘心失敗,也許是爺爺的勸說終於有了效果,思索再三, 我最終決定復讀。那一刻,爺爺眉開眼笑,因爲他終於又有了期待。

第二年高考,我勉強考了個二本,雖然並不優秀,可爺爺卻很開心,因爲我是家裏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他說,我開了一個好頭,給弟弟妹妹們做了一個好榜樣。

其實他對我的要求並不高,只是希望我可以龍門一躍,跳出農門,不必再重複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

其實,爺爺在我的人生中就像指明燈一樣,時刻指引着我前進的方向。他不像有些人那樣迂腐,希望孩子永遠圍在身邊。只要是對的選擇,有利的發展平臺他都會支持我。

就像畢業那年,我想去西藏,徵求他的意見時,他沒有一絲猶豫,很果斷地表示支持我的選擇。

他知道愛是成全的放飛,不管我在哪裏,只要我過得好遠勝過陪在身邊碌碌無爲。

我就像一隻飛出去的風箏,越飛越遠,而他則牢牢握緊手中的線,想我的時候就抬頭望望,知道我一切安好便會欣然微笑。

畢業後遠嫁他鄉,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就連電話也打的很少。

我常常會夢見爺爺,也會很想念他,可是性格使然,說不出更多關切的話。

有時候,也許是自欺欺人,以爲不聯繫就代表他一切都好,就好像不去聯繫,不去打聽關於爺爺的消息,時間就會永遠停留在我和他見面時的場景一樣,雖然愚蠢至極,對我來說卻是想念他時莫大的安慰,於是我一次次都忍住了撥打電話的衝動。

年齡越大,就越懂得珍惜,這世間,除了親情再沒有這樣無私的愛了。如果有機會,我想我會多回家幾次,就算什麼都不說,只是默默地陪爺爺坐坐,在他的院子裏轉轉也是極好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