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拼多多的本質

很多人看到了拼多多:

1、客戶:四五十歲消費者

2、客戶:四五線城市

3、商品:四五流商品

卻沒看到拼多多:

1、品牌:從零售品牌逐步過渡到產品品牌,成爲製造型零售業,成爲中國開始起步的“無印良品”。想想日本進入失去的20年,誰在崛起?是大創。從脫衣到把衣服裝上,這是個時間的問題,黃崢有這個格局。價格,永遠是進入中國商界最好的殺手鐧,只看你是妙殺,還是燒錢自殺。

2、營銷:營銷流量一直是零售業的難題,不管是在線下零售還是在線上零售,均是如此。所以纔會有京東願意讓騰訊入股換取微信流量入口的事。但是,拼多多利用人性特點,拼團購就可以省錢,促進消費者免費給自己轉發擴大。微商在自己的朋友圈狂發,那是消耗自己的人脈信用。而人們在自己的朋友圈轉發拼多多,卻成了大家一起薅羊毛的典範。

3、交易:即使是大如淘寶天貓這種兩萬億美金GMV的交易平臺,大家買東西也都是一件一件。這個銷售速率怎麼比得上拼多多:必須拼團購,而且拼團購最低就是兩人,也就是說,一次交易,最起碼出貨兩件。這種銷售速率,不是京東天貓比的上的。

(2)中國零售的本質

對於從未有掏小費習慣的中國人來說,爲服務買單是一件讓人莫名其妙的事。所以中國的零售業註定不是一個服務業本質。

但是中國的零售業又和歐美日韓有顯著的不同:

1、商鋪:歐美日韓是土地私有制。所以歐美很多零售業賺的其實是商業地產多年經營後增值的錢。中國是土地公有制,商業地產是增值了,但那意味着租金更貴了而已,而不意味着你賺了

2、商品:歐美日韓的零售業已經進化到製造型零售業。7-11爲啥毛利比國內零售店的毛利高,關鍵原因就是不少品類是7-11親自研發然後代工委託生產的。對於7-11這種社區零售店,銷售的除了菸酒飲料標品外,還有更多的生鮮品類(如蔬菜、水果、烘焙),這些生鮮品類就決定了必須周邊採購加工,而不能全國標品運輸分發。

3、商品:歐美日韓的零售業還有一個和中國現狀很大的不同,就是商品標準化。這是衛生監管要求,這也是爲了快速商品流動的要求。中國零售業很多商品還不標準化。你到歐美日韓見到各種生鮮(水果蔬菜、豬鴨魚肉、水產海鮮),全都在上架前進行了標準化深加工。看似多了工序工作會提高成本,但只要商品流通快,這個成本其實是不會明顯附加到商品最終零售價上。

所以中國的零售業,是個典型的商貿流通業的本質。

既然是個商貿流通業,那就要比如何做到這個流通管道:又粗、又短、又流速快還不堵住:

1、又粗:就得客戶在哪裏就去哪裏開店,這個喇叭口就得大。而且品類一定是全品類的,只有這樣,管道利用價值才最大化。全品類和商業地產面積是相背離的,所以爲啥電子商務的千人千面、搜索、精準推薦就比傳統線下商業地產更先進。我曾經還說過一句話就是:不管你是幹什麼品類、不管你是從線上切入還是從線下切入,你最終肯定會迴歸到線上、迴歸到全品類。因爲這就是電子商務的天然先進性。

2、又短:電子商務就是最短路徑:最終消費者-電商平臺-品牌製造商。

3、又流速快:庫存是魔鬼,這是商貿流通業的核心。所以,庫存週轉率是頂級關注指標。爲了流速快,需要搞大促;爲了流速快,需要搞全自動化倉儲物流;爲了流速快,需要搞供應鏈貸和消費貸讓大家供銷兩旺不滯留。爲了流速快,商品需要標準化。

中國的製造型零售、中國特色的“無印良品”,絕對是從民以食爲天的生鮮品類崛起,這不同於日本從家居紡織品類崛起的“無印良品”。

而曾經從生鮮電商鎩羽而歸的拼多多,最終必將還會走回這條路。

想起擅長下游終端跑腿到家服務的美團外賣最近因爲餐飲疫情影響,開拓生鮮社區團購配送(類似物美超市搞的每日優鮮社區團購與配送平臺一樣)。那擅長上游供應鏈的拼多多呢?

這場連馬雲都未完成的事業(製造型零售業),可能會推動中國農業標準化現代化的事業,怎能不讓黃崢辭掉CEO專注董事長打下一個十年之戰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