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青島在資本市場異常活躍!

7月8日,青島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成爲青島今年第二家新增境內上市企業。至此,青島境內上市公司達到41家,是山東省內上市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

與此同時,青島的儲備力量也不容小覷。截至6月30日,青島輔導備案企業達13家,IPO後備軍團實力雄厚。

在資本市場,兼具開放稟賦和金融基因的青島曾率先出發拔得頭籌,但走着走着就落在了後面,證券化水平與南方許多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

逆轉發生在2018年。這一年,山東6家企業IPO闖關成功,均來自青島。2019年乘勝追擊,青島轄區9家企業成功登陸A股市場,掀開了青島資本市場覺醒的新篇章。

今年這種勢頭還在上升。從意識到環境再到政策,不斷反思的青島全方位苦練“內功”,尊重市場邏輯,搭建平臺,創建生態,用澎湃的資本力量助推青島經濟全面起勢。

在註冊制等資本市場改革逐漸落地的推動下,一輪新牛市拉開序幕。上市數量、市值、結構、質量……青島資本市場的種種要素,或將在新風口開創新紀元。

1

遠去的腳步

青島是一個得益於資本的城市。

早在20世紀初,館陶路就集聚了50多家外資銀行的分支機構,到了20世紀30年代,這裏已經成爲青島的金融經濟中心,被稱作是“青島的華爾街”,影響着整個華東地區的經濟及沿海地區的出口轉口貿易。

資本市場是金融中心建立和發展的基礎,金融中心是資本市場的擴展和延伸。可以說,百年來,青島這座城市的崛起離不開金融和資本的灌溉。

1990年,滬深交易所正式建立,中國資本市場迎來新紀元。金融根基深厚的青島在省內率先破冰。1993年,青島啤酒先後登陸港交所和上交所,隨後海爾掛牌深交所,在山東資本市場元年上市的4家企業中,青島佔據了半壁江山。

令人遺憾的是,“起跑”不錯的青島後程“表現欠佳”。2000年之前的7年間,青島僅有6家企業上市。其中老“五朵金花”佔據四席。此後,青島資本市場又遭遇多個“空窗期”。

2008年是一個讓青島資本界難以忘懷的年份。這一年,煙臺以13家上市公司的數量反超青島,排在濟南之後,位居省內第二。反觀青島,GDP省內排名第一,但上市公司數量卻不及濟南和煙臺,位列第三。

之後10年,青島在資本市場也有過幾次衝刺,但始終沒有形成大氣候。雖然上市數量扳回了省內第一,位居北方第三城,但無論是數量、市值還是結構、質量,都與南方一些城市拉開了相當大的距離。

目前,青島A股上市公司數量40家,總市值超4000億元;深圳A股公司突破310家,總市值達8萬億左右;杭州上市公司總數超200家,僅一家阿里巴巴就能貢獻4萬億的市值。此外,長三角的南京、無錫、寧波等城市也已經把青島甩在了身後。青島上市公司數量不多、市值不高,同時還面臨大而不強、結構不優的難題。

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陣痛期的青島,迫切需要資本之水的澆灌。

2

關鍵是意識

青島資本市場積弱已久,原因是多方面的。

青島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王鋒說,歷史上,青島很多企業都符合上市條件,卻沒有選擇上市。

這說明,青島證券化率偏低,與企業家資本意識和運用資本的能力不足有直接關係,與整座城市的產業結構、企業生態發展密切相關。

2017年底,證監會有關人士曾公佈一組數據——全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超過1100家,佔全部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2016年初至2017年10月底,新上市605家上市公司中有高新技術企業495家,佔比達82%。2004年設立中小板,2009年創業板正式上市,2019年科創板開板,2020年創業板註冊制落地……

回首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重大改革,不難發現資本喜好的迭代,帶有新興、科技、活力標籤的產業和企業,在資本上市的道路上顯然更順暢。

長三角地區的杭州、寧波、無錫等城市,都抓住了互聯網產業熱火朝天的發展趨勢,紛紛出臺措施鼓勵民營企業與高新技術企業上市。深圳也大力扶持新興產業上市,目前,新興產業上市公司數量和市值,均位居國內四大一線城市榜首,已成爲深圳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上述城市在資本市場發展的道路上都抓住了時代機遇,收穫了互聯網紅利,不僅在資本市場大幅領先青島,更實現了對青島GDP的反超或優勢的進一步拉大。

創業板上市企業多爲高科技企業和民營企業。青島的特銳德佔據了創業板第一股的頭銜,但10年來,僅有8家青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目前爲止,科創板也只有海爾生物一家青島企業。

反觀深圳,本地創業板上市企業近百家,佔創業板總量近12%,深圳創業板上市企業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處於領先地位,而這又是深圳經濟最具有活力的部分。

資本市場積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經濟發展上的短板。

在新經濟風起雲湧的當下,城市之間的差距就是創新的差距、產業的差距、企業的差距,而資本則是縮小這些差距的“加速器”。誰搶得了資本先機,誰就擁有了佈局新經濟的蓬勃力量,佔據了城市競爭的制高點!

這一次,青島必須對症下藥,奮起直追。

3

改變正在到來

所幸,改變正在到來!

截至目前,青島共有境內上市企業41家,擬上市企業13家,資本上市資源在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新三板精選層全面開花。鉅變是從2018年開始的,山東共有6家企業過會,全部來自青島。2019年,青島9家企業上市,新增上市公司居全國所有城市第6位,創近三十年來新高,上市公司總市值增幅居全國35個大城市第一位。

這是青島圍繞資本市場打響全面戰疫的階段性成果。

青島先從意識、氛圍下手,爲資本造勢。2019年5月,青島舉辦了首屆全球(青島)創投風投大會。

一次盛會搭建起一個平臺,一個平臺鏈起全球資本。一年間,除了真金白銀,創投風投爲這座城市帶來的更大影響是與資本相關的意識、觀念、氛圍。從政府各部門到企業家們,認知資本、善用資本、借力資本的意識悄然提高,越來越多的島城企業家從被動變爲主動,紛紛用資本的力量尋找新的產業機遇,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和企業的發展壯大。

創投風投大會之後,青島又推出一項雄心勃勃的企業家資本市場行動培訓計劃:利用一年時間,分階段、分梯隊對青島一萬名企業家進行資本市場知識培訓,全面提升企業家資本市場意識,培育一批青島領軍企業和後備企業力量,打造中國北方資本強市。

短短几個月,青島已舉辦各類培訓活動近40場,實際參訓企業超過4000家。目前參訓人數超過8500人次,培訓行動逐步起勢。

青島海科佳電子設備製造有限公司負責人周麗平,對半年多前那場以“海爾生物醫療上市分享會”爲主題的沙龍印象深刻。當時,這場彙集了券商、律師、高新技術企業等各方力量的沙龍一直持續了5個小時,剛剛成爲青島首家登陸科創板的企業海爾生物醫療公司,分享了自己的上市經驗和資本驅動,在場數十家高企深受鼓舞,更堅定了上市決心。

惠城環保作爲高新技術企業正享受着資本帶來的巨大驅動。其在江西和青島的兩個在建大項目,均來自資本募集,募集資金約3億元。惠城環保總經理李正直言不諱,“上市之後,資本給我們插上了飛越的翅膀。”

何止爲上市企業插上翅膀,資本更爲青島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提供了強勁動力。

4

新願景

若想以資本之水激盪城市發展,僅僅依靠意識和氛圍遠遠不夠。青島正在竭盡全力打造適宜的資本生態。

無論是企業上市,還是項目落地,都少不了資本中介的力量。創投風投大會召開,青島對資本的“誠意之邀”得到熱情響應,資本中介爭相落戶。

截至去年底,已有253家創投風投機構在青島完成工商註冊,新引進金融機構12家。在一攬子政策的扶持下,2019年青島在中基協備案的私募基金553只,同比增長33.6%,高於全國24.1個百分點;基金管理規模821.2億元,同比增長28.3%,高於全國20.8個百分點;特別是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達到271家,同比增長14.8%,大大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增速居全國第一位。

機構和基金的落地,爲青島經濟發展注入了資本的力量。截至2019年末,全市創投機構累計在青島投資項目243個,投資規模 212.3億元,主要集中在“956”新產業體系,資本之水爲青島佈局新興產業提供了蓬勃的動力。

青島不遺餘力地打造資本生態圈,爲企業上市提供最豐沃的土壤和氣候。2018年,青島成立了山東省內首個資本市場綜合性服務平臺——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先後吸引了上交所、深交所入駐。

今年5月,中歐國際交易所正式在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設立中歐國際交易所中國(北方)資本市場服務基地,這是中國擴大金融對外開放後,國外交易所在中國設立的首個資本市場服務基地。

青島以開放的姿態,不斷擴充自己的資本朋友圈,讓青島企業匯入資本的大江大河成爲一種水到渠成。

兩天前,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帶隊趕赴上海“拜師”,在求學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願景清單中,資本金融居首位:青島希望能與野村證券上海代表處等金融機構探討合作,推動在青島設立分支機構,發展證券經紀、投資信託、離岸金融等業務,提升資本的輻射服務能力。希望依託上交所設立的青島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拓展與上交所等機構的對接交流,培養現代服務業上市資源,助力更多青島企業登陸上交所科創板和主板。

站在新一輪牛市的脊背上,“原力覺醒”的青島資本市場乘風破浪行至何處?留給我們的想象空間,很大。

作者 | 長亭 策劃 | 沈默

責任編輯:陳海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