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勞動人民在近千年的採挖山參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獨特的民間習俗,包括專用語言、行爲規範、道德操守、挖參技術、各種禁忌、專用工具器物等一系列豐富的內容,展現了中華民族文化創造力的傑出價值。

一、拉幫。進山之前組織幫夥叫拉幫。拉幫由把頭負責。把頭是一夥放山人的領導者、指揮員。當把頭放山經驗豐富,挖參技術精湛。

二、進山。放山人進山要選黃道吉日,進山後要祭拜山神爺、選擇背風向陽的山坡搭窩棚,作爲放山人臨時的家。晚間點火堆,驅蚊蟲,防野獸,去潮氣、指示方向。

三、壓山。放山人搜尋人蔘叫壓山。由把頭“觀山景”選定山林。觀山景是把頭根據多年放山經驗,判斷哪裏會生長人蔘。幫夥分工明細,撥草緩行,尋找人蔘。

發現人蔘時以“開眼兒”, “棒槌!”對答這叫喊山。發現人蔘者立即敲兩下樹幹,把索撥棍插在人蔘旁。

四、抬棒槌。就是挖參。首先用棒槌鎖鎖住棒槌——兩頭拴着大錢的紅線繩,中間繞在人蔘的主莖上,兩頭大錢分別搭在插在地上的索撥棍和樹枝上,把頭開始挖參。

採挖時用手扒去亂草樹葉,開出盤子,用快當鋸鋸斷周邊的樹根,。細樹根用剪子剪斷。用快當籤子仔細撥除周圍的泥土,直到全部根鬚露出,任何細小的根鬚都不可挖斷。

清理出每根鬚子立即用原來的土掩埋以防水分流失。人蔘挖出後,揭一塊新鮮的苔蘚鋪好,放上一些原來的土,把人蔘裹住,包上樹皮捆好。苔蘚柔軟、潮溼、不易乾燥,利於保鮮。

擡出棒槌後,要“砍兆頭”。在樹幹左側按人數刻橫槓,右側按擡出人蔘的匹數刻橫槓。

放山人自覺遵守一條重要的行規:“抬大留小”。放紅榔頭市的時候,要把成熟的參籽兒撒播到土裏,長出參來留給後人。

五、下山。糧食所剩無幾,或突發危險事件,把頭決定下山。

在挖到人蔘整個過程中,不準估計其重量和價值。挖到人蔘下山後,要到老把頭廟還願答謝老把頭。

茫茫林海,瘴氣瀰漫,野獸橫行,遍佈危險。

目前,一些經驗豐富的放山把頭因年事已高,很少帶徒弟進山。有些老人相繼謝世,系統掌握放山習俗的人寥寥無幾,使得這一沿襲千年的習俗難以得到傳承,處於瀕危狀態。野參日益珍貴,神祕採參習俗,也慢慢成爲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