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历史,我们无从得知。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历史”绝非客观真实的,即便记录的再怎么详细的历史史籍,都有主观因素。或者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是被一群史学家堆砌出来的“历史”

所以康熙心中的接班人是谁?我无法从历史的角度回答,如果有人硬要说出谁是,我觉得他是瞎扯淡的,那不是康熙心中的,那是他心中的,或者是他认为的康熙心中的。关于康熙接班人的问题,这属于一个趣味性的话题,不妨从《雍正王朝》里来回答。首先说《雍正王朝》是一部历史小说,既然是小说,就得用矛盾冲突,有正反两派。因为成者王侯败者贼,所以四爷胤禛是正面人物,而八爷胤禩成了反面人物。最后康熙把皇位交给了胤禛,胤禛继位后,年号为雍正。

那么胤禛是康熙心中理想的接班人吗?我看《雍正王朝》的观后感,认为胤禛也不是康熙心中理想的接班人。只不过康熙没有选择的余地,瘸子里面挑将军,最后不得已选择了胤禛。首先《雍正王朝》里把太子胤礽说的一文不值,如同酒囊饭袋,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我们不知道。从现在的文献记载,太子胤礽还是非常有才干的。胤礽在雍正王朝里面,是因为谋反,还有没有人君的气宇被废的。

胤礽被废后,康熙让大家选太子,结果群臣都选了八爷胤禩,按理说胤禩被称为八贤王,这么得人心的一个皇位继承人,非常有人君的气宇,可是康熙宁愿重选被废的胤礽,也不敢选胤禩。这是因为康熙被吓住了,要知道对皇帝来说,什么最重要,不是父子亲情,也不是什么江山社稷,而是皇位,而是皇权。小说里把胤禩写的虚伪,假仁假义。难道历史上的胤禩“八贤王”的美名是造谣出来的吗?即便胤禩德才兼备,选择他就是对大清王朝最好的交代,康熙也绝不会选胤禩,因为胤禩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

康熙是一个对权力非常迷恋的皇帝,他不允许任何人分享自己的权利。太子胤礽为什么会被废,就是因为太子是储君,分享了皇帝的权利,所以胤礽才会被废,说胤礽谋反要当皇帝,这明显就是打压胤礽的借口。八爷党不是败于雍正的手中,而是被康熙给死死打压。胤禛韬光养晦,没有争太子之位,并非麻痹了八爷党,而是迷惑了康熙。所以康熙最后把皇位传给胤禛,是因为胤禛没有对康熙的皇权威胁过。从雍正王朝里,康熙临终前才把皇位传给胤禛,如果不是胤禛及时把十三爷胤祥放出来,胤祥接管丰台大营,他的皇位都坐不稳。从这一点来说,康熙选择胤禛,真的是无奈之举,如果说康熙心中的接班人,其实还是废太子胤礽,从历史上来看,胤礽分享了他的皇权,遭到康熙的嫉恨,从小说里来看,胤礽太草包,所以让康熙失望,但是不管怎么说,康熙最希望的接班人还是胤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