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是我國古代第一軍事防禦工事,其高大、堅固的城牆是抵禦外敵的最好防線。兩千多年來,有十多個朝代都曾經修建過長城。其中,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明代修築。鮮爲人知的是,我國還有一個神祕的長達50公里的“水下長城”,你知道嗎?

600年前,爲了鞏固北方的邊防,明朝在燕山山脈修建了長城。修建了著名的喜峯口、潘家口兩大關隘。這兩個關口是中原通往北疆、東北邊陲的咽喉要道,由於位置險要,關口曾是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

1933年3月,日本侵略軍進逼長城,二十九軍在此與日軍展開生死搏鬥,血戰日寇,喜峯口防線經歷多次激戰始終屹立不倒。取得了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用大刀砍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並由此誕生了著名抗戰歌曲《大刀進行曲》。從此,29軍大刀隊名震天下。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國在這裏修建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潘家口水庫,部分長城被淹沒,喜峯口、潘家口城堡淹沒於水中,從此這段歷經五百年滄桑的長城便隱身水下。這裏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水下長城”景觀。

“水下長城”成爲華北地區降雨量的一個晴雨表,“水下長城”景觀隨着水位變化時隱時現。歷史上曾多次露出水面又歸隱水下。湖區內碧波萬頃,波光粼粼。兩岸峯巒疊嶂,蒼翠欲滴,很有江南水鄉的味道。

曾有潛水員探祕神祕的水下長城。根據拍攝資料顯示,水下長城腳手架,散落水中的古老城磚,都被一一展現在鏡頭中。許多古老城磚散落一地。被水淹沒的長城還是如此壯觀,展現了滄桑之美。

幸運的是,近年來,對長城的保護越來越重視。如今,這段跨越600年的中國“水下長城”正在修繕,喜峯口西潘家口段長城保護維修工程正在加緊施工,預計將於今年年底完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