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海伦凯勒,是在小学语文课本,那篇名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文章,里面有一个问题:爱是什么?

孩提时的海伦·凯勒闻着紫罗兰,问莎莉文老师:“爱是花的香味吗?”

“不是。”莎莉文老师回答。

当感受来自太阳温暖时,海伦·凯勒问:“爱是太阳吗?”,在串珠子的她依旧在想这个问题。

后来,莎莉文老师说:“爱是像太阳没出来之前天空的云彩。”,并把爱比作恩泽大地的雨水,海伦·凯勒才理解过来。

你摸不着云彩,但你可以感受到雨水。试想,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的滋润该多么高兴。

爱摸不着,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幸福和爱一样,没有唯一答案,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

失去基本的感受力,会削弱我们体会幸福的能力。

海伦·凯勒做过一个设想,她说:“假如我是大学校长,我要开一门必修课程。”

这个课程是什么呢?

即“怎样使用你的眼睛。”

这里并不是简单地宣扬拥有视觉的幸福。

因为教授要讲的,是关于怎样通过真正的观看,来发掘那些从他们面前过去却未被注意到的事物。

这个世界上本有许多美好,而其中大部分的美会被忽略。

一片落叶、一份心情,一个弯腰、一种礼貌,一声问候、一份温暖。

看得见的行为,看不见的感动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学着去看见,以及去感受。

生活的乐趣需要被增添,沉睡而迟缓的天赋有待被唤醒,善于感受将会是一种幸福。

以前看过一个《变形记》的节目,需要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进行角色互换,在各自不同的家庭体验生活。

比起城市的孩子初到农村时的大惊小怪,农村孩子来到城市感受来自“新父母”无微不至关怀时,他们所流露出来的感动更让我动容。这与他们敏感而缺爱的缘故有关,

我心疼他们的热泪盈眶,同样也羡慕着他们超强的感受力。

这份感受力,是很难在那群从小便被爱的氛围所包围着长大的城市孩子身上看到的。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城市的孩子幸福指数往往并高的原因了。

海伦·凯勒虽目不能明,可是,她所能看到、所能感受到的,并不比我们少。在她的心中自有一番美妙天地,涓涓的流水,浩大的纪念馆,一切有生命与无生命的事物等等,她都可以为它们染上丰富而独特的色彩。

色彩缤纷的世界使她快乐,正如婉转悠然的音乐使我们愉悦一样,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感受力。

学会珍惜,幸福就在身边。

海伦·凯勒说:“我们全部的天赋和感官都有同样的懒惰特征,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模模糊糊的吸收了一切景色和声音,我们并不专心也很少珍惜它们。”

如果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让你沿着林子小路走一遍,你会观察到些什么呢?

海伦·凯勒把这个问题问了专门来看望她的朋友,而她的朋友回答“没有什么特别的。”

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吗?

其实,这还得看我们把目光锁定在哪,是否停留在那些令你珍惜的东西上。试想,如果只是泛泛而看,哪里用得着一个小时呢?

唐一以前把生活过得很糟,可是最近这段时间改观的很大,几个月不见,她现在的精神面貌变了,比以前更有活力,思想更积极了,浑身还散发着幸福的光芒。

我问她变化的秘诀,她说:“哪有什么秘诀可言,只不过更懂得珍惜当下罢了。”

想看的书,想买的衣服,想去的地方趁着年轻趁着脑海里还有想法就大胆的去落实。

做好珍惜当下,幸福的满足感才能及时回馈于你。

还记得之前被误诊的闫大海吗?他是电影《鼠胆英雄》里面的角色,以为自己命不长矣,突然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事没做,所以列了一份遗愿清单。为了实现愿望,他开始由怯懦变得大胆,由畏缩变得有勇气,如同变了一个人。

我们也曾年少热血,对生命产生过无数种幻想,但是,当时间在我们面前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不断延伸开去,这些品质常常就会丧失。

直到死亡来临的那一刻,你才幡然醒悟。

也好在懂得幡然醒悟,还能把珍惜当下做好。

可是,一定要等那一刻来临吗?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必得面对死亡,但我们总会把那一天想得极其遥远,所以,你现就允许自己过着浪费时间与生命,浑浑噩噩毫无幸福感可言的日子吗?

如果是,请适可而止吧,如此才能及时止损。不要非得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生病了,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请记住,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何为幸福?

如果我们常在得不到的路上拼力付出,而对拥有的视而不见,这样显然不会幸福。

对生活多一份观察,当感受力更深一层时,还怕自己拥有的不够丰富吗?

每个人都是幸福的,海伦·凯勒也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