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北的春秋***

張瑞芳是我國著名錶演藝術家。

她在屏幕上塑造了很多生動的形象。

她的表演樸實自然,具有非常強的感染力。

她主演的《李雙雙》中的女主角“李雙雙”,更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形象。

01、藝海生涯

說起大屏幕上的個性鮮明的女性熒幕形象,“李雙雙”一定榜上有名。

這個熱情能幹的農村婦女很真是的反應了新時代女性的獨立精神。

而她的塑造者張瑞芳也因此成爲了家喻戶曉的演員。

張瑞芳出生於1918年,第一次登上大屏幕是在1940年的《火的洗禮》。

1946年,在電影《松花江中》以質樸的演技將村姑妞兒刻畫的很是生動。

1952年,張瑞芳出演了《南征北戰》,這也是她自己最難忘的一部影片。

當時,爲了拍攝好這部影片,張瑞芳自己拖着行李直接就到農村住下了。

她剪短頭髮,畫着濃眉大眼的妝,皮膚畫的黑黑的,一看就是“山東大妞”。

爲了拍這部電影,她整整在農村呆了8個多月。

電影裏的效果非常好。

雖然《南征北戰》是張瑞芳印象最深的作品,但是要說影響最大的作品,可能還是《李雙雙》。

1962年前後,張瑞芳接到了拍攝李雙雙的通知。

這個時候,離拍的只有一個月了。

張瑞芳二話沒說,直接就去到了林縣體驗生活。

李雙雙的拍攝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

電影播出後,一舉奪得了第二屆“大衆電影百花獎”的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女演員和最佳配角獎。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男主角就是大家熟悉的仲星火。

除了李雙雙,張瑞芳拍攝的另外一部知名度較高的影片就是《泉水叮咚》了。

泉水叮咚拍攝於1982年。

可能會有人注意到,1982年《泉水叮咚》之後,張瑞芳就沒有在拍過戲了。

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她心裏沒有底。

張瑞芳是對藝術極其嚴謹的人,對自己的作品很負責。

她在接作品的時候,一定會去認真揣摩,仔細研究,有必要還會去體驗生活。

所以,她會有擔憂。

“我沒有信心,現在拍戲都是今天送來劇本,明天就讓你上鏡,我不行。

但是,不接戲不代表張瑞芳遠離的電影。

相反,她一直心心念唸的記掛着自己最喜愛的事業。

她將自己多年收集的影像資料捐給了上海歷史博物館。

當她和孫道臨一起重溫《家》的時候,這兩位老藝術家都沉默的流着淚。

那是他們青春的記憶,也是他們畢生熱愛的事業。

另外張瑞芳還拍攝過《聶耳》等優秀的影片。

02、人生起步

張瑞芳1918年出生在保定。

張瑞芳在高中的時候,因爲覺得好奇和好玩就接觸了話劇。

後來沒多久,受母親的影響她加入了由北平地下黨領導的青年團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

加入後,她開始參演左翼戲劇。

“七七事變”後,張瑞芳和姐姐張楠,還有陳荒煤等幾個同學一起組成了“北平學生戰地移動劇團”。

劇團的主旨是宣傳抗日,他們幾個一路南下,也就由此踏上了“革命文藝道路”。

他們沿途演出過多部話劇,並準備一路走到延安去。

但是到達西安的時候,張瑞芳大學時的男友餘克稷勸張瑞芳去重慶。

劇團大家考慮到張瑞芳的身比較柔弱,就也一起勸說她和男朋友一起去重慶。

雖然百般不願意,但是經不住大家的勸說,她去了重慶。

在重慶,張瑞芳陸續演出了《屈原》、《北京人》《家》等話劇。

這些都是郭沫若,曹禺、巴金等文學大家的作品。

也是因爲如此,張瑞芳和白楊、舒繡文、秦怡四人一起,被譽爲被譽爲上世紀40年代中國話劇“四大名旦”。

這四位演員各有特色,張瑞芳的特色則是端莊可親,面貌樸實。

在出演過《屈原》之後,郭沫若還曾寫詩贈送過她:

憑空降謫一嬋娟,笑貌聲容栩栩傳。贏得萬千兒女淚,如君合在月中眠。

再後來,張瑞芳幾經輾轉,走上了大屏幕,爲大家塑造了許多令人難忘的形象。

03、婚姻坎坷

張瑞芳的感情生活相對來說比較坎坷。

她和第三任丈夫風雨同舟了幾十年,非常恩愛。

但在此之前,張瑞芳有過兩次婚姻。

她認識第一任丈夫餘克稷的時候是1930年。

當時還在高二的張瑞芳認識了學校請到學校來指導排練的餘克稷。

餘克稷在當時名氣很大,因爲他創辦的“怒吼劇社”是第一個業餘話劇團體。

兩人在拍戲中慢慢熟悉併成爲了戀人,後來餘克稷去了重慶,張瑞芳則想去延安。

後來,餘克稷說服了張瑞芳跟他去了重慶。

1939年,21歲的張瑞芳和餘克稷結婚了。

其實在他們結婚前幾年,餘克稷還曾經和別人訂過婚。

據餘克稷是因爲他的好友失戀想出家,爲了幫忙和人家訂的婚。

一年後也解除了婚約,還登過報。

這從一個側面也可以看出,餘克稷對待婚姻的態度。

後來張瑞芳在《歲月有情——張瑞芳回憶錄》中描述過餘克稷。

“他是個好人,但是個性太冷,很多時候有點不近人情。而我又是特別重感情的人。”

這樣一冷一熱兩種個性,相處久了自然有些問題。

他們分開直接的導火索是張瑞芳的弟弟去世了,她母親寫信告知了張瑞芳。

可當時,餘克稷只是

‘噢’了一聲,皺了下眉頭,就再也沒有任何其他表示了。

 也就是這一舉動,讓張瑞芳寫下了決心和餘克稷分開。

和餘克稷離婚後,張瑞芳遇到了話劇演員金山。

他們二人在《屈原》中一個演屈原,一個演嬋娟。

隨着《屈原》的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金山對張瑞芳的感情也日漸深厚。

後來,他主動寫了一封信給張瑞芳表白。

1943年,張瑞芳和金山結婚。

但是這段感情到了1953年就結束了。

因爲金山愛上了中國第一代女導演孫維世。

於是張瑞芳乾脆利落的和金山離婚了。

經過了兩次婚姻的張瑞芳終於在上海遇見了她生命裏對的人,著名編劇嚴勵。

這一次,他們都認定了彼此。

這對相識於1952年的夫妻,自此就沒有分開過。

1999年,嚴勵因病去世,這讓張瑞芳十分痛苦。

比較可惜的是,雖然張瑞芳有過三次婚姻,但是一直沒有生育。

只有一位養子。

04、出人意料的晚年生活

2000年,在嚴勵去世一年後,張瑞芳做了個重大決定。

她決定辦一個養老院,這件事就落在了她和自己的親家身上。

這個時候,張瑞芳年事已高,完全可安享晚年,爲什麼要辦養老院呢?

可以聽聽張瑞芳自己是怎麼說的。

辦養老院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張瑞芳自己也傾盡所有,資金難免有缺口。

爲了建養老院,她們賣房籌款。

也有些企業找到了二位老人。

提出可以投資,但是附加條件是養老院要打張瑞芳的牌子,而且辦院模式也要改變,由投資方管理。

張瑞芳一口拒絕了,她說

“我的宗旨就是爲老人提供一個溫馨可愛的家,離開了這個目的,辦敬老院就毫無意義了。”

幾經周折,養老院在2000年投入使用。

她們給養老院起了一個很有詩意的名字叫做“愛晚亭”。

在這裏,服務員不穿制服,讓老人覺得就像在家裏一樣。

05、結尾

張瑞芳做演員的時候,服從安排,任勞任怨,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年事已高時,又不計較金錢,將自己的的收藏捐獻出去,還傾盡所有爲老年人營造一個溫馨的家。

張瑞芳非常謙虛,她不想稱自己是表演藝術家,總說:“我只是一個聽話的演員。”

北京電影學院的陳山曾經就評價過張瑞芳,他感慨說:

“老一輩的藝術家,從來沒有任何架子,更不會像年輕的明星們一樣身邊圍滿保鏢,張瑞芳爲了一個角色可以體驗生活好幾個月,現在的年輕人做得到嗎?”

2007年,在16屆中國電影金雞百花電影節頒獎典禮上,張瑞芳獲得了“終身成就獎”。

得到這樣極高榮譽的張瑞芳卻沒有居功自傲。

她在臺上,哽咽的說:

““很多人都應該來領這個獎,可是他們都已經不在了,像趙丹、石揮、上官雲珠、嚴鳳英等等,他們那麼有才華,一生對藝術、對電影作出那麼大的貢獻,可是再也沒有機會發給他們任何獎項了!我就把這個獎看成是對我們老一代藝術家的安慰吧。”

說完,她面對觀衆,深深的鞠躬。

儘管成績斐然,但張瑞芳從來都沒有覺得自己有多特殊。

她始終認爲自己只是衆多演員中普通的一員。

雖然在2012年6月28日張瑞芳逝世了,但她締造的那些美好會一直激勵着後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