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習慣於厭惡所習慣的,對於陌生的人或者機構卻願意敞開心扉。這一點很奇妙,熟悉在這裏代表的就是陌生,而陌生在某種情況下卻會讓熟悉感進一步加強。

表現在生活中,我們通常會對於自己的親人展現出來不耐煩,但是對於陌生人,卻尤爲耐心。因爲大家都知道,親人代表的是包容,而陌生人代表的則是冰冷。

但最終,當你身處漩渦當中,能拯救你的就只有那些親人。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影片將這個觀點詮釋得淋漓盡致。本片根據轟動美國的長島連環殺人案改編,但是本片卻沒有將故事打造成爲一個懸疑片。

相反,本片中我們看到的並不是連環殺手的犯罪心路旅程,也不是警察破案的艱難過程(當然,這個案件現在依舊是謎團重重),相反,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單純的母親,一個普遍意義上最樸素的母親,爲了自己的孩子,幾經奔波。

片中的母親的大女兒十二歲的時候就離家出走了,本來這是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事情,但是這位母親得來的消息卻是自己的女兒成爲了一個特殊職業者,如果覺得這個消息還不夠糟糕的話,那麼聽聽這條,自己的女兒不僅僅是特殊從業者,而且最終還失蹤了。

即使是這位母親對於自己的女兒鐵石心腸,但聽到了自己的女兒失蹤前的歇斯底里的求救聲後,依舊是感覺到不安與緊張,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情況,自己的女兒究竟遭受到了什麼樣的折磨,這一點沒有人知道。

等到母親苦苦找尋真相的時候,卻意外地得到了連環殺人案的消息。頓時,這位母親陷入到了彷徨。

對於警察們來說,這位失蹤了的女性僅僅是衆多特殊從業者之一,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職業素養對於案件進行判定。

但是對於這位母親而言,卻不一樣,女兒就是女兒,一切就都應該以生命安全爲依據,警察就應該馬上採取行動。於是,本片的中心思想出現了。

一位母親,如何對抗或者說兩者之間如何進行妥協。這是一個誰也不願意看到的案件,當然,站在這位母親的角度去看,她有足夠的理由去讓人相信,即使是女兒與自己一直不對付,但是母親是沒有疆界的,尤其是女兒這個時候生死未卜的情況下,永不放棄的追蹤對於她而言尤爲重要。

其實這就跟國內的很多失孤的母親想法是一樣的,當自己的孩子因爲某種原因而離開了自己之後,尋找或者永不放棄的追尋對於她們來說是一個支撐自己活下去的信念,如果有人剝奪了這個信念,那麼她們的生活就會被擊垮,生活中的一切就都會失去意義。

投影到這部影片中的母親身上,這一點在世界上任何的地方都是通用的。因此,本片中的母親這樣做其實沒有什麼不對的,但是對於這樣的警察而言,母親找尋的意義顯然要比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好得多。

對於警察來說,顯然難以做到跟母親一樣的嗅覺以及信念。警察們永遠是維護大衆利益的公務人員。如果僅僅對於一起案件耗費太多的精力的話,那麼這個母親就不止一個了。

當然,大家依舊是會覺得警察沒有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但是這樣有一個前提,母親認爲警察應該對於任何的風吹草動都保持一個謹慎心理,且做好時時刻刻都準備出警的準備。

但實際上,這些警察們能做好的就只有對於一起已經發生的案件進行必要的偵破。而對於工作中接到的其他的報警電話,他們有權利根據自己的判斷標準來衡量電話那頭的危機等級。

這樣一來本片就帶給我們一個悖論。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的時候,就會得出來不同的結論。我們之所以在片中看到這個母親以及警察的作爲之後,會覺得這位母親需要同情,那是因爲我們洞穿了整個過程,且站在了一個上帝的視角之上進行了觀察,如果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當事人的話,做出來一個判斷可能就沒有這麼全面。

而這位母親確實是很偉大,或者說很多母親都很偉大。

但現實中的母親角度卻是很少能與警察的視角重合的。沒有人會真正做到感同身受,當一個人過分彰顯自己的權力的時候,那麼必然就會有別人的權利被侵害,甚至是被剝奪。

如果警察僅僅是侷限於將這起案件無限期追究的話,那麼生活中的其他需要警察出面的人們和事情就會遭殃。

當然,導演刻畫本片中堅定不移的母親的形象的目的就是爲了讓我們看到母愛的偉大,母愛確實是偉大的,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這麼偉大。

法律強調的是最基本的標準或者是最低的標準而不是要求每一個人都成爲聖人。因此,當你看到有人不符合你的邏輯的時候,至少應該想一想,他爲什麼要遵循你的標準?

……

你好,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