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ARM發佈了 Cortex-X1 CPU,蘋果也宣佈要捨棄英特爾,採用自家ARM CPU,一些媒體吹捧ARM,並抨擊英特爾“老邁”,在PC上壓不住ARM了。

也許是爲了衝擊桌面CPU贏得更多夥伴,Arm CXC項目對合作夥伴給予了更大的自由度。過去,Arm允許合作伙伴對他們的Cortex-A CPU進行細微的調整,且合作伙伴可以以自己的品牌進行銷售,高通的 Kryo CPU和三星貓鼬CPU的前幾代都是例子。

Arm CXC項目則是Arm根據合作伙伴的要求,設計出滿足其需求的CPU,同時,Arm還繼續維護CPU軟件和進行市場營銷。說的簡單點就是ARM爲VIP客戶提供高端定製化服務。

在購買ARM的服務之後,客戶甚至可以包裝成自己的品牌進行銷售。雖然不少媒體描繪的很美好,但鐵流對Arm X1上桌面和服務器平臺與英特爾競爭不看好。

ARMX1與英特爾競爭前景渺茫

對於ARM上PC,聯想的一位高管Rahul Agarwal說的很明白,“人們仍然希望購買Intel或AMD的產品,所以直接購買一款新的玩家產品,並非是很簡單的事”,指的就是習慣的力量。Rahul Agarwal指的是,在PC、服務器上,從整個產業鏈到消費者,都已經習慣了X86。

對應的,在智能手機上,從整個產業鏈到消費者習慣了ARM。這就使英特爾入侵智能手機難上加難,在付出高額補貼之後,英特爾依然未能撼動ARM的統治地位,最終只能壯士斷腕。

如今,風水輪流轉,當ARM開始進軍Intel的基本盤PC和服務器後,必然遭到同等反擊。當年Intel遭遇的困局,如今ARM同樣要面對,而且ARM還有一個巨大的劣勢,那就是芯片性能不行,且在成本上毫無優勢,像高通、KP的ARM芯片,反而比X86芯片更貴。

在生態、性能都被Intel秒殺,整個產業鏈和客戶都習慣了X86的情況下,ARM高調進軍PC和服務器,結局只能是重蹈數年前Intel的覆轍。

正是看到了大形勢,ARM服務器在全球退潮:

高通ARM服務器業務各種裁員;

AMD也退出了;

博通直接甩包袱給凱爲實現淘汰技術的資源變現;

......

Intel進軍移動平臺的實踐和過去幾年ARM進軍PC和服務器的實踐已經證明,遵從市場經濟,單純依靠商業力量,無論是X86進軍移動平臺,還是ARM進軍PC和服務器,必然以悲劇收場。

蘋果是ARM進軍桌面的最後希望

當前,在橫向整合模式下,無論是ARM陣營的CPU廠商,還是整機廠商,都沒有能力撼動英特爾的統治地位,唯一有希望在這方面有所作爲的是蘋果公司。這主要得益於蘋果的品牌光環和垂直整合。

首先,蘋果的ARM CPU是ARM陣營中性能居於第一位的,已經摸到桌面CPU的入門線了,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

其次,蘋果自己控制着OS和整套生態系統,只要蘋果有強烈的意願去移植,正如當年蘋果的全套軟件移植到X86上,現在也能移植到ARM上。

再次,蘋果品牌附加值高,即便換芯和軟件移植會增加產品的成本,蘋果的品牌附加值也足以填平這個坑。

最後蘋果非常有錢,有這個財力去換芯,有財力去移植整套生態系統。

可以說,如果ARM要衝擊桌面CPU的話,最有希望的是蘋果公司。

Arm CXC項目利好國內ARM陣營廠商

當下,A77、A78這樣的CPU覈對於智能手機已經處於性能過剩的狀態,採用Cortex-X1對於提升用戶體驗意義很小,反而會大幅提升功耗,使原本就捉襟見肘的續航能力雪上加霜。

因此,把Cortex-X1放到手機上未必能夠獲得最佳用戶體驗。鐵流在挑選手機的時候,都會有意避開A76、A77、A78這種大核心,而是選擇在性能和功耗上平衡的更好的小核心,或者是隻有2個大核心,而非四個大核心的SoC,因爲性能已經過剩了,更好的續航能力比紙面上跑分強一些更有意義。

就Cortex-X1在桌面上與英特爾競爭而言,鐵流之前已經分析過了,完全是被英特爾吊打的存在。

一個可能的出路可能是國內ARM陣營廠商把X1改頭換面,包裝成“自主研發”、“自主可控”,然後打着安全的旗號賣給相關單位,或者打着“愛國”旗號向大衆收割愛國稅。

過去,ARM Cortex-A CPU已經允許合作伙伴以自己的品牌進行包裝和銷售,如今Arm CXC項目爲VIP客戶提供定製化服務則又強化了這一點,由於“國外一開源,國內就自主”的慣例,有了這種購買洋人設計服務的套路和途徑之後,相信隨着Arm CXC項目的推進,國內ARM陣營也許會藉助Arm CXC項目“開發”出性能越來越強悍的名爲“自主”的ARM CPU。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