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疑,《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史詩級鉅作,經典中的經典,不得不感嘆,好電影就是好電影,常看常新。每一次重溫的過程中,都會發現一些以前沒注意的小細節,恰恰是這些細節最不能錯過!

《拯救大兵瑞恩》經典之處,在於他有很多不起眼的細節,卻是非常了不起,真實反應了戰爭的真實性與殘酷。

當人類面對生與死的考驗,死亡的氛圍時刻籠罩在頭頂時,作爲普通人的你又會做出何種選擇?

米勒上尉率領的美軍部隊登陸打開D1缺口後,這兩名德軍走上前想向美軍投降。

然而這兩個美軍士兵卻藉口聽不懂他們的語言直接槍決了這兩個俘虜。接着很快就上前想從他們的屍體上尋找戰利品。

但是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這兩個投降的德軍,其實是捷克人,他們當時說的話是捷克語:

“請不要殺我,我不是德國人,我是捷克人,我沒殺過任何人,我是捷克人!”

米勒的軍銜是上尉,根據規定他應該站在登陸艇右前方(圖中手扶登陸艇的人)。

看過電影的都知道,這個位置死得最快。

爲了不讓電影開場10分鐘就結束,導演將米勒放在了後面。這是非常細節的地方,尊重事實,還原了戰爭的真實性。

不可否認,人在極爲痛苦絕望的時候都會叫自己的媽媽。

當醫生犧牲那一刻喊的人心都碎了!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最真實的細節,上尉決定進攻雷達站後,第一個取下自己身上的裝備,減輕負重準備衝鋒。

這個細節非常貼合實際,因爲衝鋒時速度十分的重要,去掉進攻時不必要的裝備可以加快衝刺的速度。

第二個細節也很棒,就是他們分配誰負責左邊、右邊、中間的衝鋒位置,其實就是在分配佯攻和主攻。

在左側衝鋒的人是非常危險的,所以上尉不希望中士在左側受傷,一方面是希望他能幫自己帶隊伍,另一方面是因爲中士的戰鬥素養很高。

解釋下爲什麼左邊衝鋒的人危險。

敵人的mg42機槍是由機槍手抵肩射擊的,其他的步槍手也大概率都會抵右肩射擊,如果他們不是左撇子的話。

所以,人呢,在發現敵情後,第一反應就是抵肩,朝自己順手的地方射擊,當然就是右邊嘍,相對應的就是衝鋒一方的左邊。

第29步兵師(藍灰師)隸屬於美國國民警衛隊——俗稱民兵。1941年2月被重新徵召,42年10月被派往英國,經過一年多的訓練,諾曼底一役是該師在二戰中打的第一仗。

作爲文職人員,菜鳥中的菜鳥,只會畫地圖和翻譯的技術下士厄本,一亮相就接到了如此“FUBAR”的任務,其壓力之山大也就不言而喻了。

略過漫長的內心戲不提,當厄本扣響他全片中唯一一槍時,這華麗的炫光可能正象徵着他個性的昇華吧。

也許正如這根鉛筆頭一樣,最後也派上了用場。

我還記得在片頭搶灘的時候,爲了避免正面的機槍火力,大兵都在登陸艇側面離艇。

有名士兵不會水被米勒上尉拉出水面,那名士兵剛說了句thank you you還沒有說完,一顆子彈就打進了他的心臟。

戰爭真的是太危險了,片頭那20多分鐘的場面是我見過最真實的對戰爭的描寫了!

大家都是一樣的,沒有人不恐懼戰爭,即便身經百戰的士兵如米勒一般,死後又給了他手一個特寫,這時他的手不在顫抖,只有死亡才能真正使他不再恐懼!

總之,《拯救大兵瑞恩》確實有許多不錯的細節,而這些細節,正是這部電影成爲經典的重要原因,也是戰爭殘酷性的直觀體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