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讓人震撼的草(有圖片)

文/圖  星輝斑斕

      在蒼梧中學和蒼梧小學的交界處,有一道通透的圍牆。

       圍牆每隔一段距離,夯築起一個兩米高左右的磚石柱,外面噴塗一層紅漆,像一塊塊紅色方磚,頂上放一個四角方方的水泥屋檐造型,每兩個磚石柱之間用鐵柵欄連接,圍牆的頂部裝上幾條電線,一邊牌子上寫着“電子圍欄,禁止攀爬”的字樣。這裏也不再有學生膽敢爬牆頭了,不像我們小時候,那高高的牆頭,總是有人爬上爬下。

      這樣隔而不隔,露而不露的圍牆就成了校園裏的一道風景,盛夏,圍牆裏的石榴花、非洲菊、鳳仙花等花朵探出圍牆外,給人一種夏色滿園關不住的感覺。

      夏天的到來,給這裏添加了滿眼風景,也給這裏描畫了滿目風情,看花的人總是喜歡多看幾眼,種花的人也在不斷的增加種類和精心呵護,由於合理的利用土地空間,你看,滿樹碧綠如寶石一樣的桃子,紅瑪瑙花瓶一樣的石榴,它們在陽光和雨水的交錯裏,貪婪的吮吸着,生長着,它們不滿足於僅有的空間,悄悄的探出頭來看圍牆外的世界,怎麼,圍牆外又是一個圍牆,在這些個圍城之中,這裏算得上最熱鬧的了。

      看的時間久了,慢慢的我發現這裏的種植者是這麼的愛惜花草,熱愛花草,這不是一羣充滿人文關懷和自然情懷的園丁嗎?

      忽然,我發現一株生長在牆頭上的草。

      長得傲然挺立,雄姿英發。

      它爲什麼長在牆頭上,我瞭解了一下,這種草叫小蓬草,開花爲圓錐形白色花絮,不是很好看,還有就是它太普通,太平凡了,一旦開花,繁殖就很快,它能夠不斷的從土裏鑽出來,很難清除,它只是一株雜草而已,沒有什麼特別的,所以不值得去關注,也就不配在花園裏生長。

      爲什麼不讓它生於花園,因爲它會擠佔別的花的生存空間,所以它適合野外生長,是一種非常普通和常見的雜草,我仔細的觀察了一下,研究了一下,這種草叫做小蓬草,是一種外來入侵品種,如果讓它生長了,它便容不得其它植物生長,本身它對人體有刺激性作用,但是藥用價值卻很高,可以治療很多種疾病。

       仔細看時,它外形挺立,亭亭玉立,抬頭挺胸,在牆頭風大的地方,沒看出牆頭草,兩邊倒的跡象,相反,它傲然直立,不管風吹,只顧生長,看這架勢,它還在長,在長,它長不成樹,最多成個藥材,何況誰會找這株藥材,所以它註定只能孤獨的生長,孤獨的終老。

       它的葉子密集,圍着柱狀莖密密的生長,一片片向上,烘托一圈圈的向上的氛圍,頂端尖尖的,葉子密而短小,這樣就形成一片向上生長的姿態,一片片青綠的葉子,抱在一起,互相支撐,就這樣迎着陽光,迎着風雨,齊整整的向上、向上,儘管它爲其它植物所不容,但生命的力量促使它不斷的生長,如果成長的空間被佔領,生長的地方被擠壓,是不是要就此放棄?生長是生命的本來樣態。假如我們的生存空間被入侵和佔領,我們又該以怎樣的姿態生存呢?難道我們不應該爆發生命強大的力量嗎?它被逼到牆頭,就在牆頭站成風景,被擠到拐角旮旯,就在拐角蝸居成鮮綠。

       它也要開花,也在聚集所有的力量,將花苞藏在心中,在那合適的時間,它也要綻放,綻放屬於它的光彩,儘管它開的花不美,白色,細小,但是誰能說,每一株草不會開花呢?每一株草沒有自己的色彩呢?

      因爲它高高的矗立在水泥方頂上,懸空那麼高,我很相信,它的腳下一定有泥土滋養,雖然莖部以下有幾片倒垂的黃葉,但是我依然覺得它一定有輸送給它營養的泥土,不然常識告訴我,一棵草不會這麼茁壯,也不會讓它長成高高樓房之間的一道奇妙的風景,毫不遜色於一株小小的樹苗。

      由於它所處的位置偏高,只有踩着高高的凳子,超過高高的欄杆,才能看到它的腳下,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它的腳下並沒有泥土,只有驕陽下滾燙的水泥,和雨後潮溼的水汽,幾乎沒有可以讓它生存的土壤,厚厚的水泥臺被它的根鬚積壓的四分五裂,這種力量太強大了,沒有土壤,我奇怪了,如果這樣也能生存,那麼我們花費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培養那麼多嬌貴的綠植,相對於這株草而言,是不是太喜人了,無須人們去打理它,也能看到它青蔥的綠色生命。

       也許小蓬草的價值應該是生存於沙漠,繁殖於荒灘野嶺,它用頑強的生命昭示着奮發的姿態和向上的力量。那麼這片生長在肥沃土地上的花朵,是不是應該珍惜,應該守護。小蓬草是一種普遍的草,到處有它剪不斷的身影,當生存空間被擠兌,那麼它只有尋找自己的方向,爆發這一季生命的力量,當我們面臨困難或者失敗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夠想到這株生命力旺盛的草,是否能夠鼓勵自己堅強起來,勇敢的面對呢?我們能否好好的生活,向着陽光,對着風雨,快樂的生長,長成生命頑強的姿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