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不好做,更不用说做两次皇帝,在历史上有很多人为了当皇帝把自己搞得家破人亡,比如唐朝的李建成、明朝的朱高煦、清朝的八王爷胤禩,但也有那么一些人不仅当上了皇帝,而且一下子还当了两次、甚至三次,比如下面的这些人:

1、晋惠帝司马衷

提起中国历史上的傻子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是无论如何都跳不过去的一位,在一次闹饥荒百姓没有饭吃的时候,他一句“何不食肉糜”把他彻底定在了痴呆皇帝的耻辱柱上。

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之父

司马衷是晋武帝司马炎与武元皇后杨艳的嫡次子,西晋的第二位皇帝,在嫡长子司马轨早夭后,八岁的司马衷被册立为皇太子,也许大家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既然司马衷脑子那么不灵光,为何司马炎还那么坚持立他为太子呢?除了立嫡的传统之外还得归功于他的母亲武元皇后杨艳,据载司马炎与杨艳夫妻情深,相约永不相负,而且杨皇后在临终的时候更是对司马炎苦苦哀求,所以尽管已经察觉出司马衷智商低下,司马炎一直不忍心废黜太子,而且为了巩固儿子的地位他还把杨皇后的堂妹杨芷立为皇后、叔父杨骏提拔为宰辅。

八王之乱

到了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后,司马衷正式即位,是为晋惠帝,即位后的司马衷因痴呆不能任事,所以由太傅杨骏辅政,除了杨骏之外司马衷还十分宠信皇后贾南风。贾南风貌丑而性妒,因司马衷懦弱而一度专权,谋害杨骏家族、谋杀太子……在贾南风的一顿骚操作下最终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公元301年司马懿与柏夫人的儿子司马伦篡位自立为帝,奉司马衷为太上皇,幽禁于金镛城,并由此开始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被诸王轮番挟持,沦为傀儡、受尽屈辱,直到公元306年才被越王司马越迎回洛阳复立为帝,但次年就去世,结束了自己痴呆的一生。

2、唐中宗李显

武则天,唐中宗李显之母

唐中宗李显,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母亲是大名鼎鼎的武则天,在前面两任太子李弘和李贤一个猝死一个被废后,李显被立为了太子,并在公元683年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了大唐第四位皇帝,称帝那年李显已经二十七岁,但仍由武则天临朝称制,次年李显就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贬出了长安,此次称帝虽然跨了两年,但李显真正在位的时间只有55天,被废之后大唐的皇位落到了他的亲弟弟李旦的头上(另一个倒霉蛋,下面会讲到),后来看清楚形势的李旦上表逊位,武则天终于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一代女皇。

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之父

称帝后的武则天年纪也老大不小了,于是就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继承人的问题,武则天一度在是传给自己的儿子姓李的还是传给自己的侄子姓武的问题上犹豫不决,后来被狄仁杰一语惊醒梦中人,于是李显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机。公元698年被软禁多年的李显被武则天接了回去并重新立为太子,在神龙政变后复位称帝,但二度称帝后的李显又被他的老婆为皇后把持了朝政,直到公元710年被自己的老婆和亲女儿毒死,可以说李显的一生就是被两个女人摆布的一生。

3、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李旦,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第四子,唐中宗李显的亲弟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人,因为除了自己是皇帝之外,他的爸爸是皇帝、他的妈妈是皇帝、他的哥哥是皇帝、他的儿子还是皇帝。史书记载李旦谦恭好学、精通书法,在唐中宗李显被废后他成为了接盘侠做了大唐的傀儡皇帝,陷入了日常被母亲支配的恐惧之中,到了公元690年扛不住的李旦上表请求武则天称帝,并求赐武姓,最终李旦“得偿所愿”,武则天即位后降李旦为皇嗣,并赐姓武,于是李旦变成了武旦。

唐玄宗李隆基,唐睿宗李旦之子

后来在狄仁杰等人的劝说下决心将政权归还李氏的武则天赢回了三儿子李显并复立为皇太子,于是李旦被复封为相王,在李显复位为帝后,李旦又被封为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加号安国相王,以宰相身份参与国政,而且李显还想要封他为皇太弟,被他坚决拒绝。在李显被自己的媳妇儿搞死后,李旦与自己的儿子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搞掉了企图成为第二个武则天的韦皇后,事后李旦也复位为帝,踏上了自己哥哥的老路。但是相比于李显李旦是幸运的,因为除了有一个强悍的老妈之外,李旦还有一个强悍的儿子,公元712年李旦禅位于太子李隆基(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做起了太上皇,并于次年完全归政于李隆基,之后退居百福殿,颐养天年,直至公元716年去世。

4、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母亲是孝恭章皇后孙氏,就是电视剧《大明风华》中孙若薇的原型,宣德十年的时候朱瞻基去世,年仅八岁的朱祁镇即位称帝,主少国疑,国事由朱瞻基的母亲太皇太后张氏操持,任用“三杨内阁”执政,到了正统八年朱祁镇正式亲政,但因宠信宦官王振而导致宦官专权,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在王振的撺掇下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结果在土木堡之变中兵败被俘,好不容易抓到一位皇帝的瓦剌当然不肯善罢甘休,为了不被瓦剌继续拿被俘的明英宗来要挟朝廷,朱祁镇生母孙太后联合于谦扶持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朱祁镇被迫成为了太上皇,眼看着手中王牌逐渐失效的瓦剌大举攻打北京,结果在北京守卫战中被于谦率领的王师击退。被俘一年多后瓦剌见从他身上得不到什么好处,再加上与明朝的战争接连战败,于是瓦剌派人南下议和同意放朱祁镇南归,就这样,“北狩”了一年多的太上皇终于回到了北京。

景泰帝朱祁钰,朱祁镇之地

北京还是那个北京,但早已物是人非,回来后的朱祁镇被自己的弟弟幽禁在了南宫,宫门的锁上被灌满了铅,并有锦衣卫严密看管,朱祁镇的往后余生到此似乎已经交代了,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在被关七年后,朱祁钰病重不起,以石亨、徐有贞、王吉祥为首的一批人开始密谋复立太上皇朱祁镇,并在景泰八年的正月十七付诸了实施,他们破开了南宫的大门,朱祁镇复位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夺门之变”。

于谦,明朝功臣

重新做了皇帝的朱祁镇自然忘不了自己的弟弟,二月初的时候朱祁钰被废为郕王,软禁在西苑,不久朱祁钰去世,仍然不能解气的朱祁镇又给了他一个“戾”的恶谥,以亲王之力葬在了西山,是明朝历史上唯三没有被葬入十三陵的明朝皇帝,其他两位一个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另一个是在靖难之役中失踪的建文帝朱允炆。除了朱祁钰,对大明有救命之恩的于谦也被以谋逆罪处死。二度为帝的朱祁镇在经过诸多磨难之后似乎开了窍,开始重用贤臣,并平定了石曹之乱、废除了嫔妃殉葬制度,显现出了英主的风采,但好景不长,后期的朱祁镇又开始重用奸臣,使得刚有好转的明朝国力再度首创。

5、清宣统帝溥仪

宣统皇帝溥仪

溥仪是醇亲王奕𫍽的孙子、摄政王载沣的长子,本来溥仪能当上皇帝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光绪帝一生无子,原本定的入继同治、光绪为嗣的溥俊也被废,而溥仪的母亲瓜尔佳.幼兰因自幼受慈禧喜爱,最终溥仪被慈禧接入宫中养育,光绪帝去世后慈禧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继承了光绪帝与同治帝两房,1908年的12月溥仪正式即位,年号宣统,成为了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

溥仪军装像

即位时的溥仪只有两岁,有光绪帝的皇后隆裕皇太后和溥仪生父载沣共同执政,但此时的清王朝已到了行将就木的时候,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的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华南地方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朝中央,后在袁世凯的逼迫下,1912年的2月12日,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以太后名义发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位,清朝灭亡,中国的封建社会到此也画上了句号,因此溥仪不仅是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位皇帝。不过虽然不是皇帝了,但他依然享受着皇室的优待条件,民国政府承诺每年支付清室400万两银元费用,并且还可以继续住在紫禁城,因此溥仪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因为他退位而有着丝毫的下降。

策划溥仪复辟的张勋

到了1917年,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节民国政府府院矛盾的名义率领四千定武军入京,民国总统黎元洪被赶下台,7月1日张勋发动兵变,把时年十二岁的溥仪再度扶上了皇位,宣统复辟。但是溥仪第二次称帝的时间并没有太久,7月3日段祺瑞派兵征讨,到了7月12日张勋逃入荷兰大使馆,次日宣统宣布第二次退位,所以第二次溥仪只做了十二天的皇帝。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人的支持下溥仪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并自任执政,后改满洲国为大满洲帝国,第三次登基为帝,兼任帝国海陆空军大元帅。

老年溥仪

1945年日本战败后,伪满洲国政权也随之宣告覆灭,8月15日溥仪宣布第三次退位,在准备前往日本的途中被苏联军队逮捕,此后一直被苏联关押,直到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才被引渡回中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教育和劳动改造。1959年12月溥仪被特赦回到了北京,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上班,1964年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担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馆馆员,1967年10月17日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