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傳》中信陵君竊符救趙,偷虎符,殺晉鄙,奪兵權。這個故事裏有個很重要的人物,叫侯嬴。

擊殺晉鄙的人叫朱亥,壯士朱亥就是侯嬴推薦給信陵君的。信陵君和朱亥出發時,侯嬴說,“臣宜從,老不能。請數公子行日,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以送公子。”

侯嬴跟信陵君說,本來我也該一起去的,可是老了不方便,我數着日子,等到公子到晉鄙軍中,我就向北刎頸自殺,來送公子。等信陵君到晉鄙軍中後,侯嬴真的就自殺了,沒人逼他,也沒有道德困境,而且他的死對於整個事件並沒有任何幫助,可以說是無謂的犧牲。

侯嬴就這麼莫名其妙的自殺了,就這麼戲劇性的死了,很隨意。明朝李贄說:“情知不是信陵客,刎頸隨風一送之。”他也找不到侯嬴自殺的理由,只能認爲是激勵朱亥。可是根據記載,這個就是胡說八道的。

侯嬴的死毫無邏輯可言,什麼爲表忠心,爲了報答,這些一樣都不符合邏輯。因爲前文說了,他的死毫無意義的。並不能爲後面事情的發展帶來任何效果。

另外在秦漢之際還有一個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田橫五百士,田橫手下的五百人聽說田橫死了以後,全部都自殺了。要說田橫自殺還能找到邏輯,手下這些人全部自殺,就完全沒必要了。不過比起侯嬴之死,田橫五百士的自殺似乎還能找到一些邏輯來解釋,主公自殺了,手下壯士全部追隨,這個至少還能理解一點點。

而且田橫五百士這種壯烈,中國歷史上也出過很多。國外也有這樣的事件,二十世紀初的巴厘島。1906年,荷蘭軍隊開進巴厘島,巴釐王宮突然湧出一大隊人馬,荷蘭人以爲他們是來談判的,結果不是。

這隊人也不是來打仗的,只見爲首的巴釐王先自殺,然後其他貴族,僧侶都接着自殺。他們就當着荷蘭人的面把自己屠戮一空,這樣慘烈的舉動,是不是很像田橫五百士的壯烈?這些勇敢的,不怕死的勇士,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去表達。

對於現代的我們來說,遇到事情我們會權衡得失,道德,邏輯。對於以上這些人的舉動,我們難以理解,難以尋覓邏輯。田橫五百士和巴厘島上的自殺我們還能理解一下,那麼侯嬴的自殺,實在是找不到邏輯。

聯繫田橫五百士和巴厘島上的人們,侯嬴可能也只是在表達,表達自己,表達思想,表達我們後人不能理解的一種精神。或許只是把自己的生命當作是一種道具,表達表演的道具,祭祀的祭品。而自殺就是一種表現形式,一種祭祀形式。用生命去詮釋,去表達,是憤怒,是忠誠,是追隨,還是鄙夷?我們現在已經無從知曉,也無法理解,也找不到理由。

侯嬴固然是勇敢的,甚至我們認爲他是愚笨的質樸的。但烈士自殺也是崇高的,他們不是爲了成就什麼

不是爲了得到什麼,只是某種精神某種力量驅使他們去那樣做。而隨着時代變遷,我們已經無法理解這種力量和精神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