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指出人民幣上有錯別字,專家:確實是錯別字,怎麼回事呢?

文/觀心通史

生活中,我們幾乎離不開錢,也就是人民幣。我們對人民幣非常瞭解,上小學時,我們就學過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它們之間各以十爲進制。我們對越熟悉的東西,越容易忽略,有位細心的小學生指出新版的100元人民幣上有個錯別字,其中“元”寫成了“圓”。

這真的是一個錯別字嗎?爲什麼流行了100多年卻沒有人發現?中國語言學家、《咬文嚼字》的作者郝銘鑑先生也說過,100元人民幣上的“圓”就是一個錯別字,應該寫成“元”。人民幣這麼重要的貨幣怎麼會出現這種錯誤呢?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來,這個錯別字單從字面意思來講,郝銘鑑先生說得很對。但是人民幣上之所以用“圓”字,其背後有深遠的歷史原因,這要從明清時期的貨幣制度說起。明清兩朝最主要的流通貨幣是銀子,由於朝廷對銀子的鑄造沒有統一過樣式,所以全國各地都是按照本地的工藝、材料等鑄造。

這也導致了全國各地的銀子形態各不相同,成色也參差不齊,人們使用銀子時要先看成色,再稱重量。雖然銀子的形態和成色不同,但是單位是統一的,都以“兩”爲計量單位。所以銀子也被稱爲“銀兩”。

明清時期對外通商繁榮,中國靠絲綢、茶葉、瓷器等,賺了歐洲國家大量的錢,當時歐洲國家使用的是銀幣,中國人稱之爲“鷹洋”、“銀圓”等。因爲各國之間的貨幣都是銀子,所以不用換算匯率,彼此之間只需要看下成色和分量即可。

當時國外的銀圓比中國的銀兩有優勢,中國的銀兩成色和重量不統一,有時還需要重新熔鑄,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而國外的銀圓成色和重量是統一標準的,而且單枚銀圓重量小,攜帶方便,使用起來也方便。所以,時間一久,中國人更願意使用國外的銀圓。

鴉片戰爭以後,大規模的銀圓流入中國,不僅嚴重影響了中國銀兩的流通和使用,還破壞了中國的金融秩序。1910年,清政府爲了維護我國的金融秩序,頒佈了《幣制則例》,執行“廢兩改元”的政策,法律規定貨幣單位爲“圓”,以銀爲本位,發行了統一標準的新貨幣——銀圓。

大清銀幣

從此,中國開始流通新的貨幣銀圓,其中以一元爲主幣,單位有元角分釐,依照十進制換算。銀圓的單位雖然是“元”,但是定名的時候卻用的是“圓”,這是爲什麼呢?《說文解字》中解釋:圓的繁體是圓或圜,凡是環形、圓形的東西都可以被稱之爲“圓”。

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錢幣,所鑄造的形狀各不相同。戰國時期,齊國的銅錢像刀子,被稱爲刀幣;秦國和魏國的錢幣是圓形的,被稱爲圜錢。國人通常把圓形的錢幣都被稱爲“圓”,包括國外的圓形銀幣也稱爲銀圓,所以清政府發行的新銀元,也延續了歷史叫法,被稱爲“銀圓”。

古代

北洋時期,社會上並存在着銀兩和銀圓這兩種貨幣,直到1935年,南京國民政府一邊發行新的貨幣——法幣,一邊在市場上回收銀圓。銀圓時代逐漸落幕,新法幣擔起了銀圓的職能,還是以“元”爲基本單位,紙幣上依然延續歷史寫法,寫成了“圓”。

隨着中國解放軍對全國大部分地區的解放,中國人民銀行於1948年12月1日首次發行了在共產黨領導下的新貨幣人民幣。此後,人民幣取代其他各種外幣,成爲中國的法定貨幣,元還是基本單位,人民幣上也延續了歷史寫法,還是“圓”字。所以我們能夠看到人民幣的面額分別有100圓、50圓、20圓、10圓、5圓和1圓。

看完後,你明白了嗎?人民幣上的“圓”字單從字面意思來講,確實是錯別字。只不過“圓”字是延續了歷史用法,所以也就不存在錯誤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