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銀保監會:必須做好不良貸款可能大幅反彈的應對準備)

新華網北京7月13日電 今年以來,經濟下行疊加疫情衝擊影響,銀行業保險業經營環境發生深刻變化。中國一季度GDP增速-6.8%,爲何銀行利潤增長6%?怎樣看待影子銀行死灰復燃的問題?如何應對不良率的上升?近日,銀保監會官網發佈答記者問,就近期熱點問題回應社會關切。

不良貸款或陸續呈現和上升

銀保監會表示,當前,我國銀行業保險業整體運行穩健,風險可控,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斷提升。但也必須看到,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潛在風險依然較大,要保持清醒,冷靜研判,未雨綢繆。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不良貸款餘額3.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4004億元,不良貸款率2.10%,比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78.1%,比年初下降4個百分點。

上述新聞發言人對此表示,當前,不良資產上升壓力加大。今年初以來賬面不良貸款餘額雖然增加不明顯,但由於經濟下行在金融領域反映有一定時滯,加之宏觀政策短期對沖效應等,違約風險暫時被延緩暴露,預計在今後一段時期不良貸款會陸續呈現和上升。

銀保監會表示,雖然我們採取了臨時延期還本付息、借新還舊、展期、修改貸款合同等對沖政策措施,但經營不善的企業本身存在的問題並沒有根本解決,今後仍然存在較大違約風險。

“一些銀行、企業和地方政府不願主動暴露不良,有的甚至故意粉飾和隱瞞。”銀保監會表示,必須做好不良貸款可能大幅反彈的應對準備,進一步做實資產分類、繼續加大處置力度、拓寬不良資產處置渠道。

督促銀行保持利潤合理增長,做實利潤

上半年中國銀行業利潤爲何逆勢增長?對此,銀保監會回應稱,銀行業利潤保持一定增長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還是由於現行財務會計和統計制度造成的時滯影響。

上述發言人進一步解釋稱,按照權責發生制會計原理,潛在風險貸款利息收入仍在利潤覈算中全額計入,而實際風險尚未全面反映。其次,利潤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生息資產大幅增長的結果。爲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銀行業生息資產特別是信貸投放同比大幅增加。

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生息資產增長17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12.09萬億元。規模大幅增加帶來賬面利息和利潤也相應增長。第三,一些機構撥備不達標,即便按照現階段撥備覆蓋率最低標準100%測算,銀行機構仍有缺口合計超過3500億元。若均攤到全年補足撥備缺口,這些機構利潤增速將大幅降低,有的甚至爲負。

銀保監會表示,將督促銀行保持利潤合理增長,做實利潤、用好利潤。

一要更大力度讓利實體經濟。千方百計降低企業,尤其是普惠型小微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推動金融系統全年讓利實體經濟1.5萬億元。

二要及時填補撥備缺口,全面覆蓋風險損失。撥備不達標的銀行要制定計劃,儘早達標。在當前特殊形勢下,各銀行要根據客戶真實風險水平,按照預期信用損失法評估潛在風險,並據此計提撥備。

三要切實補充資本。適當降低分紅,不增加獎金,把有限的利潤更多用於資本補充,提高風險抵禦能力。

嚴禁銀行保險機構違規參與場外配資

最近統計顯示,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已超13萬億元,同比增速27.6%,平均利率6.03%,較去年全年平均利率降低0.67個百分點。

6月末貸款餘額分別較年初增加1.7萬億元和2.2萬億元。外貿金融服務力度不斷增強,上半年中國出口信保公司支持出口承保2699億美元。

銀保監會表示,通過加強對實體經濟的資金支持、強化疫情防控領域金融服務、做好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加大薄弱領域金融支持力度、積極服務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等方面的工作,推動銀行業保險業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銀保監會特別強調,督促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當前特別要強化資金流向監管,規範跨市場資金往來和業務合作,嚴禁銀行保險機構違規參與場外配資,嚴查亂加槓桿和投機炒作行爲,防止催生資產泡沫,確保金融資源真正流向實體經濟中最需要的領域和環節。”

相關推薦
  • 4000萬的債從天而降 小心銀行神操作不是第一次!
  • 上半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2.09萬億元 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
netease 本文來源:新華網 作者:閆雨昕 責任編輯:胡淑麗_MN74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