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促銷始終是商業中的一種營銷模式,汽車行業自然也不例外。但隨着如今很多廠商打折、優惠的遇見頻繁,哪怕本就不算貴的車型也動不動就有上萬甚至更高的優惠,那廠商指導價的參考價值愈發降低?

都說買的沒有賣的精,如今很多車型甚至形成了上市後沒多久就開始優惠,而消費者也在新車上市後有優惠來了纔去下單購買。這裏就不得不分析一下何爲廠商指導價,筆者認爲其目的在於表明自己這款產品的價值,給消費者營造出這款車原來值這個價的錯覺,隨後上市一段時間纔給出優惠降價,由此給予消費者一種現在買就是賺到廠家便宜的錯覺。

但實際換個角度想,這不就跟咱日常買衣服之類砍價差不多嗎?買家先出一個高於預期成交價的價格讓你砍價,當你100塊的東西花80塊買走的時候還要裝作“這回便宜你了”,但實際人家真正的預期成交價才60塊。

賣家賺到了錢,而買家也在實際60塊的商品上獲得了自認省20塊的喜悅,以及100塊的心裏享受。既然只要把握好,這樣搞能讓大家都高興似乎也不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