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消費觀念的改變和健康意識的增強,很多人的早餐以“牛奶加雞蛋”取代了小粥加鹹菜,飲食合理健康已經成爲人們的共識,特別是乳製品,已經走進千家萬戶。

以至於乳製品的消費需求量呈明顯上升趨勢,據悉,2019年乳製品市場零售總額突破4000億元。根據歐睿預計2024年乳製品市場零售額或將突破5500億元。

從乳製品市場的消費構成看,飲用奶居首位,酸奶是乳製品市場的第二大品類佔比,再次是奶酪。對此,低溫巴氏奶、酸奶、奶酪,目前已成爲衆多企業佈局的新亮點。

巴氏奶增長強勁

低溫巴氏奶是以巴氏消毒法進行滅菌處理的液體奶,該種滅菌方法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鮮奶中的營養成分和活性物質。

但是,受制於冷鏈運輸半徑、就近奶源供應、生產工藝等因素,我國低溫巴氏奶行業以區域品牌爲主,且在國內液奶市場中佔比較低。

不過,由於國內消費升級,加之知識普及和行業引導,近年來,國內低溫巴氏奶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因此,低溫巴氏奶成各乳企緊盯的風口。

過去以低溫巴氏奶爲主的企業都是區域性的,真正實現跨區域發展的不多。然而近兩年市場發生明顯變化。隨着乳業巨頭紛紛入局這一市場,增大了行業競爭的同時,也恰恰說明這一市場的前景。

據歐睿數據統計,2015至2019年我國鮮奶銷售額同比增長分別爲6.13%、8.22%、9.71%、10.67%、11.56%,連續5年持續增長並邁入雙位數增長階段。並預計2018-2024年複合增速8.9%,高於常溫白奶的4.2%。

這也成爲吸引各企業入局的一大主因,不難想象,在龍頭企業和跨區域巴氏企業之間圍繞低溫全面佈局和整合的“軍備競賽”已經拉開序幕。

對此,乳品企業也要適時的進行創新,提高自身盈利能力,特別是區域乳企的發展,面臨大乳企擠壓和同區域乳企競爭的情況下,繼續找到增量市場。

不過,不少跨區域低溫巴氏奶公司希望通過整合來形成對龍頭企業的競爭優勢。但目前龍頭企業已經進入,而此時不加快整合,當龍頭企業在巴氏領域形成氣候,未來勢必對以巴氏奶爲主跨區域業形成巨大壓力。

酸奶市場持續升溫

酸奶中益生菌能夠促進腸道消化,其健康、低脂、低熱量的產品理念很容易與當代人“青春、時尚、活力”的消費理念相契合。

近兩年,無添加酸奶、100%生牛乳發酵酸奶和零食酸奶等成爲市場的寵兒。而且市場上中高端酸奶越來越多,中高端的定位意味着價格也比較高,利潤也隨之上升。

據悉,截止2019年我國酸奶行業市場規模達到1010.17億元,市場首次突破千億元。酸奶行業數據統計預計,2020年牛奶銷售額同比增長4%,而酸奶銷售額首次超過牛奶,約爲1192億元,同比增長18%,增速遠快於牛奶。預測2021年我國酸奶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1400億元。

目前國內乳品行業競爭十分激烈,乳業巨頭佔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市場集中度也在不斷提升。2019年我國酸奶行業中蒙牛、伊利和光明分別以519.1、512.4和414.4的品牌力指數成爲最熱銷的三大品牌。

爲了爭奪酸奶“蛋糕”,我國乳企紛紛加大投入力度,積極創新產品、打造品牌,出現了衆多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

但隨着酸奶市場的發展,也催生了一批新興的酸奶品牌,比如樂純、簡愛,這兩家企業還先後獲得了投資。而簡愛、樂純這些後起之秀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可能主要離不開他們對產品、渠道和營銷的選擇。

來自深圳的卡士酸奶雖然成立較早,但近幾年在北京市場發展的不錯,旗下多款產品很受歡迎。

從定位方面來看,簡愛酸奶約8元/135g、樂純酸奶約16元/135g,卡士酸奶約14.5元/250g。

市場上普通酸奶價格基本在3-6元左右,而簡愛、樂純、卡士的產品定價相對較高。高端酸奶通過高品質、高價格和產品力等與普通產品區分開來。

酸奶市場的蓬勃發展一方面來自產品本身營養豐富,不會有乳糖不耐的問題,很多消費者對酸奶的印象都是健康,是一種可以充當零食的存在。

另一方面,酸奶市場的增長及利潤也吸引着不少企業做深這一領域。因爲酸奶的成本其實並不高。

此外,隨着冷鏈技術完善,低溫酸奶市場的發展潛力將會持續釋放。

奶酪發展前景可觀

奶酪作爲國內極具增長潛力的乳製品品類,近年來行業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趨勢。

奶酪產品中的奶酪棒也是近兩年比較熱門的一個品類,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零售奶酪終端市場規模約65.5億元,2010-2019年複合增速達到22%,同期終端銷售量的複合增速達到17%。

據悉,當前國內奶酪產品還是以進口爲主。奶酪的進口量從2016年不足1萬噸,增長至2018年的10.83萬噸,進口量增長了10倍。其中新西蘭進口量佔比超50%,其次是澳大利亞、歐盟等地。

由於中國奶酪行業起步較晚,海外企業在品牌、產品、消費者教育等方面具有先發優勢,這就導致中國奶酪市場中進口占據主導地位。

有統計數據顯示,市佔率排名前3的均爲國外品牌,法國百吉福以22.68%的市佔率位列第一,來自法國貝勒集團的樂芝牛以7.69%的市佔率位列第二,排名第三的安佳的市佔率爲6.39%,妙可藍多作爲國內奶酪龍頭,以4.80%的市佔率排名第五。

由於國內對奶酪的需求強勁增長,伊利、蒙牛、光明、三元這幾家乳業巨頭都在做,並不斷加大在該品類的佈局。雖然對奶酪業務的發力較晚,但依舊不可忽視其背後強大的品牌力和渠道力。

除了目前產品較多的奶酪棒,近幾年馬蘇裏拉、芝士片等奶酪產品消費也在增長。此外,奶酪零食化趨勢明顯,鱈魚奶酪、手撕奶酪、奶酪杯等產品也越來越多,說明消費者對奶酪產品的接受度也在增長。

經查詢,2018年,蒙牛設立了奶酪事業部發展零售、乳品深加工及餐飲奶酪三大業務,板塊全年增速達66%;伊利則在同年增加了健康飲品及奶酪事業部,推出“妙芝”手撕奶酪。巨頭們對這一市場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需要指出的是,現有市場的數據,側面驗證了奶酪市場的爆發力。而國內奶酪市場的競爭纔剛剛開始,未來奶酪市場的競爭只會更爲激烈。

但無論是消費量的上升,消費者前期培育,還是渠道的開拓,品牌的打造,各企業均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奶酪能成爲乳品行業的新寵,已是不可爭辯的事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