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鄭烜樂

來源:光源資本(ID:lighthousecap)

近日,光源資本創始人、CEO鄭烜樂在2020年光源半年度Town Hall Meeting上,分享了在新經濟、新科技浪潮下對FA行業、一級市場從業者和創業者價值創造的觀察和思考;講述了光源與B站、快手、奕斯偉之間的故事以及背後的思考;對光源自2014年成立至今,在成爲一家致力於助力1%頂尖企業家改變世界的投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光源精神元素進行了闡述。以下文稿根據現場演講整理,希望這篇分享能與所有在這個時代努力拼搏的人們有所共鳴。

過去的6個月,勿需多言,我們大家共同經歷了不平凡也很不容易的一段時間。一場百年一遇的疫情,讓我們的生活方式經歷了巨大轉變,又恰逢中美關係劇烈震盪的歷史時期,全球科技和貿易市場變得封閉,美國資本市場逐漸變得愈發不友好,原先的經濟高增長、技術、人才與資本快速流通、全球一體化時代似乎成爲過去。

縱深來看,過去的6個月,也是刷新我們這一代人對世界認知的6個月。不僅是我們這代人,就連巴菲特的認知也被一次次刷新。有人把這次疫情比喻爲第三次世界大戰,我覺得這個形容並不誇張。從死亡人數,波及範圍和影響力來看,這場疫情都稱得上一場世界級戰爭。同前兩次世界大戰一樣,所有例外所揭示出的問題,都是傳統力量和新的力量的衝突。早在疫情之前,從波折反覆的貿易戰裏、從大數據疫情防控戰中、從孟晚舟的腳鐐上、從《中國工廠》拿奧斯卡獎的文化差異下,我們就能嗅到衝突和變革,管中窺豹的感受到時代的暗線。

這6個月,乃至過去的18個月,所有人都在這條時代的暗線之上,艱難前行,也包括我們這個行業。

有人說,財務顧問這個行業,和想象的很不一樣,一直以爲離錢近,沒想到賺錢也這麼不容易。

有人說,財務顧問這個行業,在客戶那裏被當作乙方,在投資人那裏也被當作乙方,壓力很大。

有人說,財務顧問這個行業,到底適合年輕人幹多長時間?

對一個人、一個企業甚至到一個行業的價值認定,到底應該以什麼來進行衡量?在和大家一起經歷了許許多多之後,我今天想和大家好好聊聊這些問題,以及這些問題背後的問題。

知乎上很火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很快賺到100萬,對於這個問題我相信在座各位內心已經有答案。但是如果把這個問題的量級再放大一點呢:如何賺到一個億?你會怎麼回答?(提問)對於我,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可能首先會問自己另一個問題:爲什麼要賺一個億?

這可能是一個對於人生意義的思考,對於一個行業、一個公司來說,關於意義本身的思考同樣重要。

在這裏我先分享幾個光源成長過程中的故事,和故事的意義。

幾個和光源有關的故事

01

快手的故事

我是在2014年2月,第一次和快手創始人宿華見面。那是在海淀區華清嘉園樓下的一個咖啡廳裏面,彼時的快手是一共只有十個員工的創業團隊,而現在已經成長爲幾億DAU、上萬名員工的行業頭部公司。

有人問過我,當時快手最吸引我的是哪一點?我很認可宿華用機器學習推薦算法來解海量內容分發的題的思想,這的確是他超越當時、與衆不同的一點。但,其實最衝擊我的,是他說過的一句話,至今我仍記憶猶新。

他說,他不想做一個微博那樣中心化的平臺,他要做一個讓所有人有同樣展示自己的機會,讓所有人可以最大化最充分地認識這個多元豐富的世界的平臺。

宿華希望每一個平凡老百姓、每一種生活都可以被看見,他覺得最好的內容不是千篇一律的表演,而是真實多彩的生活。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終其一生不是爲了100萬,而只是希望被認可。因爲被看見、所以被肯定,一句“老鐵,奧利給”,讓他們無論身處大山或邊疆,生活變得有意義、充滿了無數可能。“被看見”的巨大力量,本質上是大衆內容分發痛點的底層解,時至今日也一直是快手的立足之本。

這個理念當時深深震撼了我。今年我和宿華說,我總結快手的理念,這麼多年一直沒變化:更多元地認識世界、更平等地表達和記錄。而這一切,都建立在看見和認可之上,與其說這是分發機制和算法的魅力,不如說是中國從城市到農村都實現五通的時代給予了平等看見的機會,人民羣衆的底層需求,也是時代的浪潮。快手看起來是英雄的產物,實際上,時勢造英雄,它更是時代的產物。

後來,我們幫助快手完成了4輪融資,一起見證了短視頻時代的到來。

02

B站的故事

與大衆內容分發痛點不同的想法來自B站董事長陳睿。我要講的第二個故事是在2015年初,剛剛認識陳睿的時候。那天我們在上海陸家嘴的國金中心第一次見面,一聊就是近四個小時。那天聊的東西太多,我沒辦法一一記得,但有幾段對話讓我時至今日,依然印象深刻:

陳睿:你覺得B站是一個什麼樣的公司?

我:市場上很多人都說B站是一個年輕人的土豆或優酷,是一個做年輕人生意的互聯網視頻公司,在我看來完全不對。

陳睿:對,我們是個社區,不是視頻網站。

我:這個是巨大的差別,但不是最大的差別。最大的差別在於,B站的內核其實不是互聯網公司,而是文化公司。中國現在有,未來也會有許許多多厲害的互聯網公司,而B站要是能真正跑出來,未來能跑到百億美金,這一定靠的是我們成爲了中國最牛的文化公司,成爲了中國的線上迪士尼

我對B站內核的理解和陳睿不謀而合,他表示,這也是他的追求,希望把B站做成一個代表中國未來潮流文化的公司,中國現在沒有這樣的公司,而中國的年輕人未來需要一個這樣的公司。而我是投資圈裏第一個說出他內心這句話的人。

就像迪士尼講的不是小孩子的故事,而是用小孩子喜歡的方式講故事。文化公司不是一棵粗壯的大樹,而是一片成分特殊的土壤,在這片土壤上可以產生出豐富多彩的內容。就這樣,我們在一起推演起了路徑和支撐邏輯,從午飯喫到晚飯,直到最後我們下樓去拿車,我老毛病又犯了:找不到我的車了。於是,在那天國金的地庫裏,你會看到有兩個人一起繞了一圈又一圈,那是我們一直在繼續推演和碰撞,到最後陳睿說:這輪融資你來做我們FA吧。聽到這句話,我內心亢奮的想馬上衝回當時在21世紀大廈的辦公室立即寫ppt,還要什麼小汽車!

現在我們看到,從彈幕到二次元,B站一直都在引導年輕人創造屬於自己的潮流文化,更重要的是強化年輕人的話語表達體系,甚至開始系統性地把嚴肅內容後浪化,與其說這是文化公司的魅力,不如說是時代需要這樣的文化公司。

後來的故事是我們成爲了B站的財務顧問,幫助他們完成了兩輪共計四億多美金的私募融資,和他們的緊密關係也一直延續到現在。

讓我特別欣慰的是,B站在2018年3月上市的時候, IPO招股書裏,還寫着線上迪士尼的故事。從2019年B站的跨年晚會,到《後浪》、《入海》,B站的初心,始終未變。

03

京東方和奕斯偉的故事

這個故事開始於去年10月底,我在北京亦莊見到了“中國液晶顯示之父”、京東方和奕斯偉的創始人王東昇。那時的他,在外界看來早已是功成名就,把京東方從一個瀕臨破產的電子廠,做成市值近2000億、全球顯示半導體第一名的公司,以一個公司之力解決了中國“缺芯少屏”裏“少屏”的問題。然而,作爲一個62歲的前輩,他內心火熱的企業家精神和家國情懷瞬間感染了我,給了我極大震撼。

他提到爲什麼當時要接任一個快要破產的電子廠廠長:因爲想讓一輩子爲國家做科研、抓生產的老師傅們,能夠不再去菜市場撿白菜幫子填飽肚子;

爲什麼要去做液晶顯示屏:因爲中國不能一直跟在別人後面,被三星、LG“卡脖子”,中國也可以有自己的屏產業鏈,實現自給自足,甚至引領全球;

爲什麼現在要重新出發去做芯片:解決了中國“缺芯少屏”裏“少屏”問題之後,再努力去解決“缺芯“的問題;同時也要培養出一批能打硬仗的年輕人,讓國家真正實現芯片技術和高端製造的獨立自主。

這一連串的why背後,正是過去到目前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崛起的最佳突破點。

關於時代和正當性

那麼,回到光源。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事情?我們做的事情有什麼意義?我們當時爲什麼選擇和這樣一批企業走在了一起?

這次的疫情期間,光源在第一時間發起了捐款,而後,看到一線醫護人員的艱難,我決心不能只是捐款,而要身體力行,真正衝到救災第一線,爲疫區有需要的人們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疫情期間,我住的地方不遠處有一座燈塔,我一個人每天在海邊繞着燈塔散步,我思考着爲什麼我們不只是捐款而已?爲什麼光源能夠瞬間自發組織起來,去打贏一場抗疫救災的硬仗?也是在這個時候,我的思路越來越清晰。

01

正當性

西方哲學裏有一個核心概念叫做Legitimacy,翻譯成中文就是:正當性,也就是做一件事開始問的那個Why。尼采說:“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can bear almost any how”,意思就是你想清楚了爲什麼非做這件事不可,那麼什麼艱難困苦都不值一提了。放在一級市場,所有問題都要從一個Why來展開。有別於二級市場,可以通過做多或者做空一個公司,快進快出來獲得價值或者收益,而在一級市場裏,每一個決定可能都意味着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責任,因此正當性在一級市場裏顯得尤爲重要。正當性是指某一個時代事物存在的意義。任何人、事、物,正當性永遠是第一位,有正當性,做的事情纔有意義。有正當性的前提之下,討論有效性纔有意義。如果正當性是Why的話,有效性就是How和What。

大家是否想過這個問題,爲什麼快手和B站會成功?誠然,團隊很強,打法很對。但是最重要的是,用戶需要。而需要之上,是因爲社會需要、國家需要,他們有基於社會、國家的正當性,是時代需要他們,因此,他們應運而生、噴薄而出。

那麼,快手的時代正當性是什麼?

快手對用戶的正當性在於,讓每一個人的生活因爲被記錄而變得更有意義;讓每一個人可以更好地認識世界;對社會的正當性在於,重構生產關係、解放生產力,讓更多人獲得謀生就業、自力更生的機會。這在當下,對國家、對社會的意義,不言而喻。這就是快手的時代正當性。

再來看B站的時代正當性是什麼?

首先我們應該思考一個問題:用戶在使用B站的時候,內心尋求的是什麼?我的答案是:自我肯定與進步。用戶在B站上找到同好,獲得認同與自我肯定。不論是愛好類的內容和交流;對中國古典文化的再演繹;還是羅翔、半佛仙人等,這些都在讓用戶變得更充實、更進步。用戶在刷B站的時候很少產生負罪感,也印證了這一點。B站對於國家和社會的意義是什麼?我的答案是:文化自信。這裏聚集了自信、有朝氣、積極向上的年輕人,經過年輕一代的翻譯,更有傳播力和大衆感染力的中國文化從這裏傳播出去。

最後,京東方、奕斯偉,以及其他半導體公司的時代正當性是什麼?

如果沒有京東方,大家身邊能見到的屏幕數量,會是現在的幾分之一。因爲京東方的存在,中國有了自主可控、全球領先的液晶屏產能,而這也大幅度拉低了全球液晶屏的價格。他們讓中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不再受制於西方國家的牽制。這也是中國崛起必須要穿越的屏障。這就是京東方和奕斯偉們的時代正當性。

越是做大事,越是要放棄“術”層面的捷徑,而追求“道”上的勝利。

諾基亞不是死於產品不過硬,而是輸給了時代。維密亦是如此,輸給了女性平等和自我意識的覺醒,輸給了時代的大潮。

其實,國家也有時代的正當性。中國當下的時代正當性是什麼呢?

中國過去三十年發展迅速,享受的是全球化的紅利。這幾年中美的對峙和脫鉤,是因爲全球化的趨勢要中止和逆轉嗎?並不是,個人認爲,這背後的本質是美國在推行逆全球化的同時,中國崛起在進一步推動全球化,美國對中國的戰略轉化爲全面遏制,遏制的也是中國成爲新全球化中心的趨勢。所以,從來沒有什麼去全球化,只有新全球化。堅持“以和爲貴”的中國進一步推動新全球化,我個人認爲是中國的時代正當性。

02

時代精神

追尋和實現時代正當性的精神力量,叫做時代精神。

時代精神(Zeitgeist),是一個時代科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之間的關係所帶來的頂層思潮;是代表時代發展潮流、標誌一個時代的精神文明、對社會生產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思想;也是推動一個時代前進的積極正面精神力量。

一個國家需要時代精神,中國的時代精神是衝破封鎖,“以和爲貴”,成爲進一步推動新全球化的核心力量;一個企業需要時代精神,快手的時代精神是解放生產關係,B站的時代精神是文化自信,京東方和奕斯偉的時代精神是突破封鎖。做的事是否具備時代精神,決定了這個企業對於時代的正當性,某種意義上講也決定了這個企業未來能達到的高度。

這裏有一個常見的誤區:很多人認爲,我先賺錢,賺到錢我再談情懷。在當下這個呼喚時代精神的時候,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並不是你得到了地位,纔有資格談時代精神,而是你有了時代精神,才能夠一路向前,才能夠把企業、把自己做大做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個企業,只有具備了時代精神,才能夠在過程中不斷獲得人才、資源、資金和政府的支持,才能夠真正意義上地走向偉大。

時代精神是在每個時代不斷尋找通往真理的最佳途徑,也是正當性的源泉;

時代精神是,企業家要順着時代的滾滾洪流,一路向前,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參與和推動時代發展上,去思考自己做的事,對時代的意義,對國家、社會的意義;

時代精神是,做時代的朋友,而不是對手的敵人。

我希望光源資本要做一個有時代精神的投行,光源的每一個人要做有時代精神的一級市場從業者。我們作爲一級市場的從業者,不管作爲精品投行,還是企業家外部的CFO、戰略和資本的合夥人,都要去思考時代的大趨勢,去思考時代需要什麼,去幫助能夠推動時代發展的企業和企業家。也基於此,我很高興地看到,光源正和越來越多有時代精神的企業家更加緊密地走在了一起,因爲我們懷抱時代精神,想要用我們的力量去推動時代的進步,爲社會創造價值。這是我們對時代的意義,這是我們的時代精神。

我們正在迎來中國新一波的科技浪潮,推動這次浪潮的驅動力將來自於:科技巨頭們之間的競爭和博弈,由新經濟、新勢能、新要素替代和升級舊生產要素而帶來的新舊動能轉換的產業持久戰,以及中國保持在科技、經濟、文化和醫療等領域競爭力的突破決勝之戰,這個時代依然充滿着挑戰和機會。在這個時代裏我們要怎麼做?那就是:永遠把自己置身於最火熱的戰場中央,無論是一級市場的從業者還是創業者,去做最有意義的事,去打最重要的仗,因爲只有這樣纔有可能發揮和創造最大的價值。

曾國藩在《挺經》中講了躬身入局的故事,天下事,在局外吶喊也好,議論也好,大多無益,只有躬身入局,挺膺負責,纔有成事之可冀。最後,我想給每個光源人,每個願意把自己置身火熱戰場中央的人一句話:讓我們一起懷抱時代精神,以火熱之心,躬身入局,入時代的局、入長期的局,助力新經濟領域頂尖的企業家們一起走向偉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