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伊朗與中國25年戰略協議框架明確,美媒渲染“中美新衝突”)

近期,根據伊朗官方消息,中國和伊朗有意達成一份長達25年的戰略協議,內容涉及經濟和國家安全等方面。11日,《紐約時報》以此爲題,泄露了協議“內容”的同時,也藉此再次渲染了“中國威脅論”,宣稱這可能成爲中美之間新的“衝突點”。

但伊朗總統辦公廳主任瓦埃齊次日表示,目前協議框架已定,但部分媒體對協議的猜測是企圖破壞中伊關係的“幻想和謠言”。而此前也有伊朗官員表示,目前多處流傳的文本無效,應以最終版協議爲準,另外這份協議也符合中國和伊朗之間的利益。

伊朗與中國25年戰略協議框架明確,美媒渲染“中美新衝突”

伊朗總統辦公廳主任瓦埃齊 塔斯尼姆通訊社圖

據伊朗半官方的塔斯尼姆通訊社8日報道,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穆薩維當天表示,根據中國和伊朗2016年達成的公報,兩國已經決定達成一份時長爲25年的“路線圖”,以繼續深化未來中伊之間經濟和政治關係。

他表示,協議的初稿已經由兩國的專門機構進行編制,目前協議正處於談判階段。而在談判結束以後,該協議將會提交至伊朗的議會,以進行後續的程序。

而對於此前美國國務院“敵意和緊張的反應”,穆薩維指出:“這項中伊之間的戰略協議能夠滿足兩國人民之間的關鍵利益,而毫無疑問,我們的敵人將會竭盡全力來讓這份協議失敗。”

由於文本尚未公佈,這份協議也在伊朗國內產生了一些懷疑和謠言。但穆薩維駁斥稱:“實現伊朗的國家利益一直是外交部制定戰略文件的唯一指導原則,談判進行得非常謹慎和細緻,伊朗人民將很快看到結果......我們希望協議能很快敲定,但在談判最終敲定以前,其他所有文本都是無效的。”

11日,《紐約時報》援引所謂“伊朗官員”和“知情人士”,對現有協議的文本進行了公開,並藉此渲染了“中國威脅論”:中國將藉助這份協議,擴展在中東的影響力,爲伊朗提供經濟“生命線”,並在中美之間創造新的“衝突點”。

《紐約時報》號稱已經獲取了這份長達18頁的“最終版本”協議,且真實性已經獲得了“一名伊朗官員以及幾名與伊朗政府討論過該協議的人士證實”。根據該媒體披露的協議文本,中伊之間的合作將主要在能源、基建、經濟以及國家安全領域內進行。

“知情人士”稱,總體而言,中國將在未來25年內對伊朗投資4000億美元,涉及銀行、電信、港口、鐵路在內近100個項目,並繼續深化兩國之間的軍事合作。而作爲交換,伊朗將在這段期間爲中國提供穩定的石油供應。

例如,中國將會幫助伊朗建設機場、高鐵和地鐵;爲伊朗鋪設5G網絡建設基礎設施;提供中國的全球定位系統北斗等。而在國家安全領域,兩國也將進行更多聯合訓練和演習,聯合進行武器開發,以及共享情報等。

伊朗政府的高級經濟顧問阿里·默罕默迪近期在國家電視臺上表示,伊朗需要經濟“生命線”,而能源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伊朗至少需要將日石油產量提高到至少每天850萬桶,才能繼續在國際能源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爲此,伊朗需要中國。

伊朗前外交官費來登·馬勒西同樣認爲:“(由於針對伊朗的制裁)通往伊朗的每條路都被關閉了,唯一開放的道路是中國。無論如何,在制裁解除之前,該協議都是最好的選擇。”

《紐約時報》宣稱這份協議將在中美原本就緊繃的關係之間,創造新的“潛在危險的引爆點”。還有所謂的“外界批評人士”揚言,這份協議將把伊朗“祕密賣給”中國。

但該媒體也表示,這份協議是對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重新對伊朗實施“侵略性政策”的重大打擊。正是美國對伊朗“窒息式”的制裁,讓中伊兩國的關係更加緊密。

針對那些負面的猜測和懷疑,伊朗總統辦公廳主任瓦埃齊12日重申,媒體對這項協議的猜測只是某些企圖破壞伊朗與中國關係而散佈的“幻想和謠言”。兩國之間確實就25年協議達成了相互合作的“路線圖”,目前協議的框架已定,但尚未最終確定。

他還向伊朗民衆保證,任何有約束力的協議都必須得到伊朗議會的批准,不會對伊朗的立法機構隱瞞,與中國的協議將符合伊朗憲法。屆時,伊朗方面將公開協議的內容。

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中伊25年期協議時表示:中伊兩國傳統友好,雙方就雙邊關係發展一直保持着溝通。我們願同伊方共同努力,穩步推進務實合作。

相關推薦
  •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阻止伊朗購買中國殲10戰機
  • 福克斯主播:“外國勢力”是中國、伊朗和俄羅斯
  • 伊朗近日連發2起神祕爆炸 德媒:影子戰爭或已開始
netease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作者:趙挪亞 責任編輯:張雷_NB1601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