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常常被稱爲“冠心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只是淤血和血流滯緩。並且早期症狀很容易消失,如果我們沒有察覺到,等到病情加重時,就很難逆轉。

早期常見哪些症狀?

(1)勞累或緊張時突然出現胸骨後或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或頸部。時間持續大概有3~8分鐘,休息一段時間會得到緩解。

(2)體力活動時會出現胸悶、心悸、氣短、疲勞和呼吸困難感等症狀,待休息之後會得到一定緩解。

(3)飽餐、寒冷、看驚險影片時感到心悸、胸痛。

(4)在公共場所或會場中,或上樓爬山時,比自己以前,特別比別人容易感到胸悶、心悸、呼吸不暢和空氣不夠。

(5) 晚上睡眠時,一些人枕着過高的枕頭覺得舒服,而枕頭低時,會感到胸悶憋氣;熟睡或是白天平臥着的時候或噩夢過程中突然驚醒,感到心悸、胸悶、呼吸不暢,這時要坐起後或是站起來症狀會有所緩解。

(6)性生活時,或排便時用力都會感到心跳、氣急、胸悶或胸痛不適等。

(7)長期發作的左肩痛,經一般治療反覆不愈。

(8)反覆出現脈搏不齊、不明原因的心跳過速或過緩。

冠心病的高危人羣有哪些?

(1)中老年人。冠心病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發病率隨着年齡的增加而增加。40~50歲男性較女性發病率高,女性發病年齡較男性晚10年。但絕經後的女性以及年過60的女性,其發病率幾乎與男性相等。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的發病率與年齡成正比,老年人發作的可能性較高。

(2)吸菸者。吸菸是冠心病和猝死的重要危險因素,吸菸可以損壞動脈,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並引起心肌缺氧,因此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至少大2倍,而且發病率還與吸菸量成正比。

(3)高熱量、高膽固醇飲食者。較高熱量的飲食、較多的動物脂肪和膽固醇攝入者易患冠心病,同時食量過多的人也易患冠心病。

(4)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高血壓和糖尿病會增加患冠心病的危險性。

(5)有家族遺傳史者。冠心病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性,因此,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易患冠心病,尤其是在55歲前。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發病率也較高。

(6)肥胖症患者。體重超重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比體重正常者大。

(7)腦力勞動者。腦力勞動者或久坐不動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比體力勞動者大。缺少運動者患冠心病的幾率要比經常運動者高2倍。

(8)口服避孕藥的避孕者。與採用其他方式避孕的婦女比較,採取口服避孕藥的避孕者更容易患冠心病。

(9)高脂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者易患冠心病。

(10)心理因素。心理社會因素在冠心病的發生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