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楊繼雲

報道 | 投資界PEdaily

原標題:如今阿里睡不着

阿里在準備什麼硬仗?

阿里旗下的海外電商平臺Lazada,再度迎來新的CEO。日前,原Lazada印尼CEO、Lazada集團CTO李純接手了Lazada集團CEO一職,阿里的東南亞電商平臺再度由中國人領導

這是阿里過去半年在人事上“動刀”的冰山一角。從給蔣凡除名合夥人,到大潤發、飛豬、菜鳥、阿里大文娛等多個業務高層變化,再到砍掉一些海外產品,一系列的重磅調整似乎預示着阿里將投入一場更大的戰役。

狂奔21年,這隻互聯網猛獸似乎在2020年遇到了對手的全面圍堵。

今天的互聯網圈,騰訊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京東中,後三者背後都有騰訊的投資,此外騰訊還是一衆小巨頭的股東:鬥魚虎牙、58、藝龍、快手、知乎、永輝、唯品會、嗶哩嗶哩、滴滴、閱文、小紅書、貓眼.....面對這樣陣勢,阿里很難沒有緊迫感。

5年換4位CEO

阿里出海電商緊急換帥

從德國人Maximilian Bittner到彭蕾,再到彭龍、李純,5年時間裏,阿里巴巴旗下的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換了4個CEO,掌舵人的更替不可謂不頻繁。

投資界消息,日前,Lazada集團CEO再度調整,原Lazada印尼CEO、Lazada集團CTO接手了這一職位,他所接替的正是Lazada 的創始人之一、法國人彭龍(Pierre Poignant)。這意味着,阿里的東南亞電商平臺再度由中國人領導。

Lazada是阿里巴巴重要的國際化觸角。成立於2012年,Lazada業務遍佈新加坡、印尼、泰國、越南等。2016年4月,阿里耗資10億美元入股了電商平臺Lazada,2018年又追加了20億美元,將持股比例提升至 83%,並在後續追加至90%,投資額總計40億美元,將Lazada徹底收入囊中。

不難理解阿里的初衷,這家東南亞最大的B2C電商平臺成了阿里巴巴電商出海的重要武器,通過投資來徹底控股一家公司爲自己所用,也是阿里CVC的一貫做法。在電商出海範疇裏,阿里還向印尼最大電商平臺 Tokopedia領投11億美金,掌握了其控股權。

加入阿里系後,Lazada迅速吸納了阿里的多位中高層人才。

就在阿里追加Lazada20億美金的2018年,阿里合夥人彭蕾就任Lazada CEO 一職,同年11月,Lazada前CEO Maximilian Bittner宣佈離開阿里。不過,彭蕾的任期僅僅8個月,隨後便把CEO一職交給了皮爾·彭龍,直到這一次交棒李純。

李純在2014年加入阿里,曾擔任1688的CTO,2017年夏天他被派到Lazada,隨後出任Lazada集團CTO,併兼任Lazada印尼CEO。李純有非常豐富的搜索、電商經驗,對技術架構也十分了解,他曾主導了Lazada印尼的起死回生,保住了頭部電商的位置。

這一次,等待李純的仍是一場硬仗。出海並非易事,雖說Lazada誕生於東南亞,但被阿里收購後,公司內部的文化衝突不可避免,而且,協調各個國家的資源與組織能力,都並非易事。

更何況,除此之外,他需要對抗的還有騰訊持股的另一個東南亞頭部電商平臺Shopee,以及同樣是騰訊系的、逐漸成長爲東南亞電商重要玩家的京東。

阿里在準備什麼?

低調進行了一系列大調整

今年上半年,阿里或主動或被動地經歷了一系列密集的調整。

4月份,蔣凡事件給阿里股價帶來了短暫的波動,這位被外界視爲阿里CEO“接班人”的合夥人,成爲阿里巴巴不得不公開處罰的高層。在這一事件的影響下,去年底被宣佈負責淘寶天貓總裁的同時還分管阿里媽媽事業羣的蔣凡,被取消阿里合夥人身份,而在今年的人事調整任命中,已不再被提到。

今年618前夕,阿里巴巴迎來了新的組織架構大調整。據《晚點LatePost》報道,阿里巴巴旗下大潤發、飛豬、菜鳥、阿里大文娛等多個業務高層均發生副總裁以上級別高管變動。這距離上一次的大規模調整剛剛過去半年。

上一次調整中,螞蟻金服國際事業羣總裁趙穎被宣佈同時兼任飛豬總裁,但今年,未見太多起色的飛豬等來了阿里大文娛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大文娛CTO兼優酷COO莊卓然,他被調離阿里大文娛,擔任飛豬的總裁。飛豬的另一位高管——海外業務負責人印井調任螞蟻國際。

與此同時,集團副總裁、飛豬酒旅及國內生態業務負責人範馳調往優酷任職。優酷與飛豬的負責人互換了,而阿里大文娛在6年換了3任總裁,另有十餘名核心人才離職。

此外,阿里巴巴副總裁、零售通總經理林小海將接管大潤發,擔任大潤發CEO,直接向阿里巴巴CEO張勇彙報,黃明端仍然擔任高鑫零售CEO、大潤發中國區主席職務。

也有不少高層主動離開阿里巴巴。5月,阿里巴巴副總裁、阿里媽媽事業羣總裁張憶芬離職,她曾主要負責阿里巴巴集團P4P廣告及淘寶網的互聯網廣告營銷業務,據說日後將投身於投資事業。菜鳥網絡也經歷了兩位高管人事變動,菜鳥網絡CTO谷雪梅和菜鳥網絡副總裁、菜鳥聯盟祕書長史苗都已經離職。

當然,阿里的大調整並不侷限於人事變動。今年5月,阿里的海外新聞聚合產品UC News宣佈將停止運營,原團隊全部併入阿里健康,同時阿里海外短視頻產品VMate將縮減員工、收緊資金投入。據報道,VMate的公關人士曾回應,在阿里的新財年,各個業務都在做新規劃中,“堅定海外佈局的前提是不變的,規劃具體還在制定中。”

這一切,密集而緊張,不僅令外界心生好奇:阿里正在準備什麼?

馬雲減持,蔣凡被除名合夥人

阿里很難沒有緊迫感

最新的消息是,馬雲罕見大幅減持阿里巴巴。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在港股二次上市時,馬雲持股比例爲6.1%,而在阿里巴巴集團在近日向美國SEC提交的財年報告中披露,截至2020年7月2日,馬雲的持股比例爲4.8%,持股比例首次降至不足5%。也就是說,在過去7個月中,馬雲持股比例下降1.3%,累計減持了2.3386億股。

阿里巴巴的另外一位創始人蔡崇信也在同期減持0.64億股阿里股票,持股比例從2%降至1.6%。

此外,阿里提交的財年報告還顯示,蔣凡已不在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列表中,但仍然是天貓和淘寶總裁。這張頗爲嚴厲的罰單,與此前阿里宣佈對蔣凡的處理措施一致。

對於馬雲和蔡崇信的減持,阿里巴巴方面回覆稱:阿里上市的時候在SEC有過備案的,他們每年都會退讓一部分股權出來,給他們名下的公益基金會。

在馬雲減持的同時,阿里與騰訊依舊在競逐互聯網市值第一的公司。7月7日,阿里巴巴開盤大漲,市值突破5萬億港元,超越騰訊重返中國市值第一大公司。截至7月13日16點,阿里港股市值5.46萬億港元,騰訊爲5.17萬億港元。

縱觀今天的互聯網圈,騰訊、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京東中,後三者背後都有騰訊的投資,騰訊是美團點評、京東的大股東,也是拼多多的二股東。除此之外,騰訊還是鬥魚、虎牙、58、藝龍的大股東,還持有快手、知乎、永輝、唯品會、嗶哩嗶哩、滴滴、閱文、小紅書、貓眼的股份。換言之,除了阿里巴巴,騰訊繫牢牢掌握住了中國互聯網公司的衆多領頭羊。

阿里很難沒有緊迫感。內部換血這樣的事,對於阿里這樣的巨頭公司來說並不是稀有的事情,但組織架構的調整以及砍掉部分業務,做出優先級,配合今年以來騰訊系的快速增長,讓一切看上去都顯得更加意味深長。

而在外界看來,這是排兵佈陣的架勢,阿里要打仗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