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5月26日,愛國將領馮玉祥、方振武、吉鴻昌等帶領一羣熱血軍人,在張家口組建察哈爾抗日同盟軍,奮起抗戰。短短几個月時間裏,他們收復了康保、寶昌、沽源和多倫四縣,在全國上下掀起一股抗日浪潮。

面對如此形勢,日軍惱羞成怒,國民政府亦擔心抗日同盟軍的活動失去控制,馮玉祥的軍隊就此壯大,因此兩方紛紛出手打壓,抗日同盟軍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

情急之下,馮玉祥想到了國民政府第四十一軍軍長孫殿英。

1933年2月,日軍三萬餘人向熱河進攻,此人曾奉張學良之命,率四十一軍馳援熱河。在赤峯,孫殿英部同日軍激戰了七天七夜,退往猴頭溝門後,又繼續與敵人展開了十多天的戰鬥。

馮玉祥認爲,此人如果合力疏導,是可以爭取的對象。孫殿英的防區與抗日同盟軍接壤,若得到他的支持,不僅可以增強對日作戰的力量,還可以獲得地域上的優勢。於是,馮玉祥派人與孫殿英接洽,想要將他爭取到抗日陣營中。

國民政府得到消息後,立即派劉健雄、戴笠前往天津拉攏孫殿英,以防他與馮玉祥聯合。劉、戴二人到達天津後,很快便見到了孫殿英。

劉健雄原是何應欽的祕書,理論水平很高,見到孫殿英後便開始喋喋不休地用一套一套的大道理去勸孫殿英。孫殿英是何等人,這些堂而皇之的虛話,怎麼能夠打動他呢?孫殿英很反感,於是,隨便找了個理由,便將二人打發了。

第一次天津之行沒有成功,戴笠陷入了沉思。通過仔細分析,他得出一個結論:孫殿英是個“有奶便是娘”的人,不給他實際的好處,他是不會輕易就範的。於是,戴笠決定撇開劉建雄,獨自去天津,再會孫殿英。

經過經過深思熟慮後,他認爲第一次之所以被拒絕,除了劉健雄乾巴巴的說教讓孫殿英討厭外,兩個人的地位沒有讓對方感覺出分量來,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當時,復興社成立僅一年,影響並不大,孫殿英對他,估計根本沒什麼印象。於是,根據自己的判斷,戴笠設計了一個新的方案。

這一次,戴笠沒有主動登門,而是先在英租界的利順德大飯店開了個豪華包間,然後請張壁前往孫宅,通知孫殿英,自己要在利順德約見他。

張壁是北方有名的政客,又是孫殿英的好友,他出馬,分量自然不一樣。臨行前,戴笠還叮囑張壁,一定要先把自己“欽差大臣”的身份亮出來。

除此之外,戴笠還請何應欽給孫殿英寫了一封親筆信,信中稱只要孫殿英聽從安排,便可授予他察哈爾省主席或青海屯墾督辦的職位。

戴笠這招果然奏效,一接到張壁的通知,孫殿英便立即備上厚禮,輕裝簡從來到利順德拜見戴笠。

一見面,孫殿英倒地便拜。他自知上次對戴笠有些失禮,唯恐戴笠跟自己過不去,一邊賠笑,一邊奉上給戴笠準備的禮物。

見此情形,戴笠意識到自己的計劃已經成功了一半,然而,他並沒有表現出半分欣喜,而是表情嚴肅並不失時機地掏出了何應欽的親筆信。

孫殿英思忖良久,因不願與察哈爾抗日同盟軍發生摩擦,最終決定保存實力,退往西北。於是,他接受了青海屯墾督辦的頭銜,並向戴笠連連道謝。

這次天津之行,戴笠一招“致勝”,打破了馮玉祥爭取孫殿英的計劃,卻給抗日同盟軍帶去了極爲不利的影響。後來,在國民政府軍隊和日軍的雙重打擊下,同盟軍總司令馮玉祥被迫下野,方振武將軍出逃香港,吉鴻昌將軍在北平英勇就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