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逸

《知否》電視劇的很多處改編,很精彩。

比起那些魔改劇,《知否》的電視劇已經算是良心改編了。但不得不說,因爲刪減過多,原著裏的很多精彩沒能演繹出來。

我在讀原著的時候,實在覺得原著比電視劇要過癮很多。

在這裏,寫出九處,我認爲原著裏很精彩的片段。

一,海氏的溫柔一刀,壓制住了林噙霜。

電視劇裏突出了盛明蘭這個人物,而原著裏盛明蘭的主角光環較弱。在盛家最厲害的人,是盛長柏和海氏。

王若弗被林噙霜壓住了十幾年,海氏一朝進門,跟林噙霜的第一個回合,林噙霜就慘敗了。

盛墨蘭劃傷了盛明蘭的臉。

海氏沒吵沒鬧,溫溫柔柔就解決了所有的問題。

對盛長楓,她說:“從沒聽說過內宅的事有爺們插手的份,你還是趕緊回去讀書吧。”

對盛墨蘭,她讓丫鬟把她看管起來,說:“一手指頭都不能碰她。”

對林噙霜身邊的想要動手的奴才,她說:“旁的尊貴,我治不了,可你們要打要賣,怕我還做的了主。解決不了全部,便挑幾個出頭的敲打着。”

對林噙霜,她抓住要害:“老爺也是讀書人,考了科舉,兩榜進士,然後克勤盡勉,累積資歷,造福地方百姓,漸成國之棟樑。姨娘何必瞧不起秀才舉人呢?”

對盛紘,她從內宅到朝堂:“新皇登基,最忌的就是這嫡庶不分呀!”

一個回合,林噙霜再無還擊之力,而海氏連滴汗都沒出,就優雅地回房了。

二,大老太太一手演繹了盛淑蘭的和離。

電視劇裏,再次凸顯了盛明蘭這個人物。

其實原著裏盛淑蘭的整個和離,她都是沒有參與的。導演這一切的是盛家的大老太太。

她先是叫回了盛家老太太撐腰,因爲在金陵,盛家老太太故交遍地。

之後,她見了那個青樓女子,一句話沒說,就讓人把她送走了。然後,她說服了自己的兒媳婦李氏,讓盛淑蘭和離。

等到和離的時候,又是盛家老太太唱了一場大戲:

幾十年前,我們盛家門裏也進過一個風塵女子。那之後的事各位叔伯兄弟也都知道。我那大丫頭紅兒沒的時候,還不足十歲。維兒他爹爲那女子鬧的傾家蕩產,連這祖宅竟也賣了。贖回這祖屋那一天,老婆子我對着老天發誓,族中其他人我管不着,可凡我這一支的,無論男丁女眷,絕不與娼門女子來往。若違此誓,老婆子我不得好死,死後墜入十八層地獄,叫牛頭馬面拔舌頭下油鍋。

輿論一下子倒向了盛家,而孫志高再無還嘴之力。盛家老太太又給孫家留了一半的嫁妝,軟硬兼施,不僅保全了盛家女眷的名聲,也給孫家留了餘地,讓他們不至於到了絕處。

好聚好散,皆大歡喜。連盛家老太太都要讚一句,她的老嫂子,好籌謀。

三,餘閣老休了兒媳婦。

餘閣老此人內能安定內宅,外能指點朝堂。

餘嫣紅做了醜事,餘嫣紅的母親餘方氏竟然還去訛詐顧家。餘閣老一出手就是絕路,直接把餘方氏休回了孃家。

餘方氏反抗,要死要活,餘閣老表示,要死,死到外邊。餘方氏的丈夫餘大人想要求情,餘大人直接動手打了自己的兒子,告訴他,敢再求情,就參奏他不孝。

至於餘方氏的孩子,餘閣老笑眯眯地說:“凡餘家子孫再有不守家規,忤逆尊長的,一併逐出門去。”

雷厲風行,殺伐果斷,解決了餘方氏之後,馬上給兒子續娶賢妻,跟兒子到任上,徹底離開了是非之地。

莊先生說,越是修煉得道的,於是不着痕跡,果然如此。平時慈眉善目的餘閣老,這一出手,果然不同凡響。

四,蓉姐空手接白刃,英勇救弟。

電視劇裏對蓉姐的改編尤其不好。

原著裏,蓉姐被朱曼娘扔在顧府受苦。她性格倔強,對於盛明蘭極其排斥。可盛明蘭雖不親近她,卻做了很多對她好的事情。

她上了學,學了很多東西,也看清了很多事。等到賊人來殺團哥,她作爲將門虎女,一下子被激發了血性。

所有人都驚惶無措,連房媽媽都慌了,只有蓉姐一把抱過自己的弟弟塞到牀底下,空手接白刃,跟賊人搏鬥。

原著裏這樣寫道:

那賊人甫踏進屋,她縱身撲躍過去。那人猝不及防,被一下撞到在地上,她牢牢扒住賊人背後一通亂刺,有些刺中肩頸,有些刺到背上,那賊人呼痛,丟下長刀,從靴筒中拔出匕首,她想也不想,當刃抓去,利刃割入肉掌,頓時疼入心扉。

她從不知道自己這麼硬氣,一聲沒叫,反憤怒不已,激起骨子裏的烈性,對着那賊人的頭臉張嘴咬去,那賊人痛的狠了,反手抓她頭髮——她倔強性子發作,任由頭皮和掌心疼的皮開肉綻,咬緊牙關,就是不鬆口,一手握着金簪繼續用力刺。

最後那賊人扯去她一絡頭髮和一片頭皮,她咬下他半隻耳朵。

若不是石頭及時趕到,蓉姐就會命喪當場。盛明蘭恨不能給她磕幾個頭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而蓉姐竟一點都不怕,只覺得氣得厲害。

果然是將門虎女,天生的剛烈勇悍,膽大包天。

五,張氏殺賊。

電視劇裏,對張氏的殺賊沒有描寫,只是出現了一個張氏拿刀的鏡頭。

而在原著裏,大亂時,竟然有扒手來沈府偷東西。張氏真是長見識了,她怎麼也沒想到有人敢來招惹她。她頓時火冒三丈,一劍就削下了兩個賊首的耳朵。

她寫信給盛明蘭表示:“愚姐徒耗光陰近廿載,自負張門虛名,薄有積威,應無有敢捋虎鬚之輩,實未料到有前夜之劫。”

自此之後,外人見到張氏,大氣都不敢出。沈府上下更是不敢招惹她,她後來的日子過得極其霸道。

六,顧廷燁立威。

蓉姐救了團哥,面對差點害死團哥的邵氏,盛明蘭依舊是仁慈的。

可是,盛明蘭仁慈,顧廷燁不仁慈。邵氏受盛明蘭照拂,絲毫不知恩圖報,於是顧廷燁把邵氏拉到院中,拿出了他的軍法,邵氏的錯處不好說,那就拿她身邊的奴才開刀。

顧廷燁將陪伴邵氏多年的媽媽和管事媳婦四個人拖了出來,當着邵氏的面重打了三十大棍。當那碗口粗的家法呼嘯着落下第一下,邵氏就尖叫着昏死過去了。

一個媳婦被打斷了腿,一個吐了血,另外兩個也暈死過去了,滿府的僕婦家丁無不噤若寒蟬。

小人畏威不畏德,和風細雨不適合所有人,對於那些拎不清的人,有時候,狠一點,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七,黑紅雙煞柳氏,調教盛長楓。

在電視劇裏盛長楓的妻子柳氏這個人就沒有出現。

其實,原著裏這個人物非常精彩。她作爲高門嫡女低嫁盛家的庶子,而盛長楓竟然還敢看不上她。

她先是唱了黑臉,直接表明,她也看不上盛長楓的輕浮。即使盛長楓去了小妾那裏,她也毫不在乎。

等到盛家老太太和盛紘出手收拾了盛長楓,盛長楓最悽風慘雨之時,她又唱了紅臉,如母親般安慰盛長楓。

自從,盛長楓對自己的妻子柳氏敬愛有加,事事依從。而柳氏也徹底在盛家站穩了腳。

想想那些結了婚不知道經營的姑娘,再看看如此會經營婚姻的柳氏,真的我們該思考。

婚姻需要愛情,可是婚姻更需要經營。因爲,婚姻的全部時間,都是相處,沒有經營,只憑感情,太容易出問題了。

八,朱曼娘活活拖死了昌哥,瘋了。

電視劇裏的朱曼娘死了,而原著裏朱曼娘瘋了。

她帶着昌哥到處奔走,盛明蘭和顧廷燁給過她很多機會,讓她或者放棄昌哥,或者好好教養昌哥。

但是,朱曼娘始終癡心妄想,爲了自己的執念,根本不姑息昌哥的性命。

她帶着昌哥一直追到了戰場上,而昌哥連年奔波,缺衣少食,生病了也沒好好醫治,終究是被自己的母親拖死了。

昌哥死後,顧廷燁的謀士公孫先生當場諷刺朱曼娘:“這孩子本就不甚健壯,還被你拖着千里奔波,忍飢挨餓,病又不得及時醫治,白白拖死了一條小命,都是你這好母親的功勞。”

朱曼娘失去了最後的棋子,徹底瘋了,她抱着昌哥的屍體,口口聲聲地說要回家。

她終究是害死了自己的孩子,自己也迷失在了執念裏,徹底毀了。

九,盛長柏把兩個弟弟訓暈。

最後的落點是盛長柏,因爲盛長柏的訓弟,是整本書裏,最核心的價值觀。

盛長楓考中了進士,柳氏生了嫡子,盛長楓哭哭啼啼要把自己的母親林噙霜接回來。而盛紘也動搖了。

可是,太不巧了,正趕上盛長柏回家。於是,盛長柏把兩個弟弟叫到身邊,開始訓弟:

領回來作甚,再來禍害人。咱們身爲男兒的,成人前靠出身,成人後靠本事。你如今已經不是父母膝下的稚子了,有了妻子兒女,將來還要獨個兒撐起一個家,若沒個定算,只由着心中情義擺佈行事,豈非與婦人無異。

你若記恨大哥,將來父親百年之後,咱們兄弟不往來便是了。我們雖非同母所生,可到底是骨肉血親,難道我不盼着你們兩個日後好?縱不指着你們光耀門庭,但至少要能立身立世。男子漢大丈夫,是非在前,情分在後,不是讓你無情無義,而得把情分籠在章程裏。

盛長楓被訓傻了,抱着盛長柏的腿表示再也不提這樣的事,一定要以盛家的門楣爲重,而更小的盛長棟聽了長兄的訓斥,也暈了。

最後,兩兄弟守着長兄抱頭痛哭,一直到各自回房都沒能緩過勁來。

在原著裏,連盛明蘭都是極怕盛長柏的。她的這個長兄,平時不說話,但凡說話,就字字如刀,直說的你羞愧難當,恨不能自己去跪祠堂。

盛家有如此人物,興盛只在須臾之間。

當然,原著裏精彩的不止這九處。

我只是找出了我認爲精彩的九處。不得不說,原著裏的很多婚戀觀,價值觀,尤其是對小人物的塑造都是極其成功的。

電視劇有電視劇的考慮,而原著更加原汁原味。

各有千秋,看你自己,喜歡蘿蔔,還是白菜。

我喜歡白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