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範志輝

在這個圈層並立的時代,哪裏都存在鄙視鏈。

比如音樂流派之間,坊間傳聞玩古典、爵士的看不上搞民謠搖滾的,搞民謠搖滾的看不上玩說唱電音的;而不同樂器之間,除了鋼琴、提琴、管絃樂、打擊樂之間的恩怨情仇,似乎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的鄙視鏈更明顯。

如果你看過電影《閃光少女》,一定會對影片中民樂與西洋樂的鬥琴段落記憶猶新,在小提琴與二胡、大提琴與琵琶等、單簧管與笛簫打得難捨難分之時,最終以民樂的一段嗩吶進場,直接鎖定勝局,也驚豔了由"歌神"陳奕迅扮演的視察領導。當然,電影爲了加劇衝突性放大了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的對立,但也確實反映了現實中部分羣體對民族樂器土氣、過時的刻板偏見。

近日,在開播就贏得諸多好評的《明日之子樂團季》舞臺上,也有幾位玩民族樂器去組樂團的年輕人,並以極具特色的表演成功出圈。

這也引起了我們的好奇:這屆年輕人爲什麼喜歡民族樂器?民族樂器能夠與傳統"四大件"玩到一起嗎?

嗩吶、馬頭琴、冬不拉,也能玩樂團?

作爲"明日"IP的第四季,不同於前三季選拔男、女生的個人最強廠牌,《明日之子樂團季》這次將目光投向了樂團。

在熱血高校的背景設定下,節目邀請了鄧紫棋、郎朗、歐陽娜娜、周震南、樑龍和朴樹組成"明日教師團",分別從唱作實力、器樂演奏、舞臺經驗、音樂態度等角度給予建議,幫助他們找尋到志同道合的樂團夥伴,從40位學員中選拔一支五人新生代樂團。

縱觀整個第一期節目,其實冒出了不少好苗子,他們有着這個年齡應有的"素"和"真",呈現出的舞臺也足夠動人。比如,閆永強的嗩吶改編版 《The Spectre》以少見的生命力打破刻板印象被衆多網友pick,"提他手"王江元,靠"拉吉他"的創新玩法和精湛的指彈實力出圈,學員張暘以獨特的吉他演奏、原創能力和即興互動成功在朋友圈刷屏,以及沈鉦博自彈自唱Radiohead的經典《Creep》唱哭鄧紫棋等,都完成了首期節目的成功開局。

而在這些學員舞臺表演中,閆永強用嗩吶改編Alan Walker的電音《The Spectre》絕對是讓人過耳不忘。所謂"嗩吶一響,黃金萬兩",嗩吶音色上的侵略性、閆永強在循環氣息、顫音技巧等方面的呈現,成爲節目中的第一個燃炸舞臺。學員廖俊濤聽得"頭皮發麻",現場其他學員也跟着節奏起身蹦起來,一時間選拔考試嗨成了蹦迪現場。他搶眼的表現也在社交媒體圈了不少好評,"第一次在樂團類節目裏看到吹嗩吶的,真是很硬核"、"那個嗩吶男孩就是最吊的!!好燃好熱血好青春,我要哭了!"

"嗩吶男孩"的高水準表演,同樣也得到了"器樂教授"郎朗的首肯,"這水平沒得挑,真的很棒"。以"客座教授"參與其中的朴樹則表示,"我喜歡,我覺得嗩吶是非常強勢的solo,如果我組樂團,肯定會叫他。"當然,面對嗩吶表演,最受觸動的則是身爲二手玫瑰樂隊主唱同時兼任"教導主任"的樑龍。回想起當年樂隊加入嗩吶被質疑爲"僞搖滾",而如今"他一吹嗩吶,這麼多年輕人都特別有感同身受",不得不感嘆時代的變化。

而另外兩位民族樂器的選手哈拉木吉和薩木哈爾,一位拉馬頭琴,一位彈冬不拉。雖然在第一個表演中演奏流行音樂讓"明日教師團"覺得有些牽強,但當他們表演完凸顯民族樂器特色的傳統曲目後,尤其是哈拉木吉的呼麥,學員們被驚豔到,"能聽到雲朵,能聽到天空,能聽到昆蟲,太神奇了",教師團們也露出滿意的笑容,周震南、郎朗點評道"後面那一段比第一段強太多了"、"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從考覈現場的熱烈反饋、明日教師團的認可好評,以及後續學員們爭搶組隊的對象,說明在這個舞臺上民族樂器已經不再是土、過時的代表,反而成了當代年輕人個性表達的方式,具備了新的時代語義。

民族樂器入題,探索年輕樂團新樣貌

潮流這種事,說起來其實很有趣。

20年前,二手玫瑰因爲加入民樂被吐槽是"僞搖滾",以至於融不進北京搖滾圈;20年後,大批一身紅配綠的年輕男女音樂節舞臺下開火車,自得其樂。那麼,短短這20年間,是什麼原因讓民族樂器贏得了這屆年輕人的心?

首先,這其實與時代大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千禧年左右,國內經濟還處於發展階段,人們對外來事物充滿好奇甚至崇拜,而隨着多年來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物質、精神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當代年輕人的民族自豪感、認同感也大大提升。

其次,伴隨國內互聯網浪潮發展成長的Z世代,一方面接受着國外的潮流文化,另一方面也更熱愛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深受國漫、國潮等影響,對地域文化(家鄉)更認同,傳統文化結合潮流審美成爲新的自我表達。

在這個語境下,漢服是年輕人的新標籤,故宮口紅是都市女性的新時尚,玩民族樂器無疑也是弄潮兒們的心頭好。正如樑龍所說,當年大家認爲"搖滾樂必須是那種傳統的,或者歐美式",現在的年輕人玩樂團並不侷限於吉他、貝斯、鼓、鍵盤等傳統"四大件",而是更傾向於追隨自己的內心,迴歸傳統,融合民族特色就是不錯的選擇方向。

更何況,當今樂壇已經有不少將民族樂器或者傳統民樂元素融入到樂團中的成功案例。

比如,在節目中擔任教導主任的樑龍所在樂隊二手玫瑰,通過將嗩吶等民樂在搖滾中的融合運用塑造了自己的音樂風格,與他們浮誇的舞臺表演、戲謔的歌詞內容和另類的概念包裝一起,共同構成了二手玫瑰的獨特標籤。如今,再沒人質疑他們是"僞搖滾",二手玫瑰也成爲了國內各大音樂節舞臺的壓軸樂隊,"搖滾教母"並非虛名。

去年在《樂隊的夏天》中一鳴驚人的九連真人,除了其客家話搖滾和小號表演等特色,在《凡人歌》的改編舞臺上更是邀請了吳氏管樂繼承人吳澤琦(二手玫瑰樂隊民樂手吳澤琨的哥哥)合作,上演了一場小號與嗩吶的battle,讓樂迷見證了嗩吶的魅力。而在2015年《中國好歌曲第二季》中奪冠的杭蓋樂隊,則將馬頭琴、圖卜碩爾(蒙古的彈撥樂器)等與搖滾樂融合,其獨特的融合風格也讓他們經常受邀參加世界頂級音樂節,作爲壓軸嘉賓登臺演出,成爲近些年國際舞臺上最負盛名的中國樂隊。

換句話說,樂團不只有搖滾樂一個風格,搖滾樂也不是隻能用"四大件"來表達演繹。從這些成功案例中,說明民族樂器與現代音樂的融合其實是可行的,而且更容易塑造出樂團風格、特色,更容易讓舞臺出彩。

玩民樂或者樂團不難,真正難的是如何將傳統音樂融入流行音樂,並且保留民族樂器的特色。正如周震南所說,"你在一個流行樂的配置裏,把這個(民族樂器)加進去,我說實話它可能是一個新的流行音樂。"這個可能性,纔是民族樂器在樂團配置裏的看點和期待值。

夥伴至上,樂團養成可期

看完《明日之子樂團季》第一期的上下兩期,感慨終於有節目把樂團節目該有的青春、熱血傳達出來了。要知道,熱血不是靠喊口號,而是要讓人真的感受到骨子裏對音樂的熱愛,以及樹立鮮明的樂手性格,纔可能被觀衆get到。

與主打老炮搖滾的《樂隊的夏天》不同,《明日之子樂團季》着眼的是一批對音樂懷有單純熱愛的年輕人。他們大多是95後,甚至不少00後,喜歡的音樂也十分多元,日系搖滾、實驗音樂、放克、電子、說唱、民謠、古典、民族……他們的技術也許不是最好的,但"玩"的心態很純粹,在"樂團養成"的模式下,也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們會對"嗩吶男孩"閆永強主動放棄當F man(樂團發起人)時放下"你敢選我,你就是最強的"豪言暗自讚歎,也會爲學員任胤蓬不善言辭的真誠和選擇主唱武星的堅定不移所打動;既能感受到沈鉦博靠音樂與自己和解的不易,以及與廖俊濤的惺惺相惜。這些人組隊走到一起,不是看誰人氣高,而是人羣中彼此吸引的氣質和熱愛。

正如周震南所說的:"在明日之子找夥伴的時候,看中的不應該全是實力,而是你們是否是一類人,是否願意一起玩"。而這也契合了節目"有一羣夥伴,比啥都浪漫"的slogan,傳遞出節目組對當代年輕人"夥伴至上"的洞察,纔可能去締造屬於"一羣夥伴"的明日奇蹟。

對這些年輕人來說,他們現在最美好、最寶貴的便是年輕本身,他們在音樂上的青澀、笨拙和不成熟也足以讓人感動。在節目播完第一期後,從朋友圈反饋、業內口碑和社交媒體熱度來看,《明日之子樂團季》儼然已經初具爆款綜藝的潛質。如果民族樂器的魅力能在樂團的碰撞下被更多新一代看到,讓民族樂器和民族音樂在當代得到更好的傳承發展,也算是美事一樁了。

排版 | 安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