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人生的起步,是單純美好的時光,是人們值得珍惜的經歷,它豐盈着生命的底色。近來,爲引導青少年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小樹立愛國愛家鄉知感恩的情懷,福建寧德各地開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動,通過文化潤德,文化育人來潤澤童心,讓多彩年華更加有趣美好。

寧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

7月10日,福建寧德市舉行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暨2020年寧德市首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啓動儀式,傳承民族文化,弘揚閩東之光。

板鞋競速。劉潔智攝

寧德市體育局副局長章天軍表示,活動旨在讓更多的廣大青少年接受傳統體育文化的教育,普及推廣畲族體育、民族技藝和民風民俗,力爭在更多學校創建市級傳統體育特色學校。

本次活動以“民族團結一家親 共創和諧文明城”爲主題,期間舉行了學校傳統體育工作圖片展、畲族文化展;畲族體育運動項目遊園活動;觀看畲族摔跤表演等。

講解員爲學生講解畲族文化。

閩東是全國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占全省畲族人口的一半。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則包括射擊、棋類、武術、毽球、跳繩等,是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

圖爲學生體驗畲族體育運動“龍接鳳”。

近年來,寧德市各學校利用大課間、體育課、社團活動、學校運動會等時間,積極推廣傳統體育項目,推廣過程中與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相結合,形成體育課堂教學、體育課外活動、學生社團、體育比賽等多位一體的傳統體育推廣體系。

近年來,寧德市各學校利用大課間、體育課、社團活動、學校運動會等時間,積極推廣傳統體育項目,推廣過程中與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相結合,形成體育課堂教學、體育課外活動、學生社團、體育比賽等多位一體的傳統體育推廣體系。

蕉城:戲曲進校園 經典文化潤童心

在慶祝“建黨99週年”之際,蕉城區分別在區第二實驗學校、實驗小學、寧德五中開展2020年度 “戲曲進校園”傳統文化活動。區領導繆希崇出席寧德五中會場。

活動中首先登場的是福建省實驗閩劇院當代青年演員林湞湞,她纖細的羅衣在風中飄舞,繚繞的長袖左右交橫,絡繹不絕的姿態飛舞散開,爲現場觀衆展示了《天女散花》的美麗場景。之後青年演員陳陽上場,以靈活多變的身姿爲觀衆表演了《大聖歸來》,只見他手持長棍,不時做出各種經典動作,引得現場觀衆掌聲不斷。

當天,福建省實驗閩劇院的演員還爲會場來賓表演了閩劇經典劇目《王蓮蓮拜香》、閩劇代表性作品《貽順哥燭蒂》、閩劇傳統戲《荔枝換絳桃》等經典戲曲,爲現場觀衆展示了閩戲博採衆長、融會貫通的藝術風格。

在表演空隙中,爲讓觀衆更加近距離了解閩劇,表演人員還與觀衆展開積極互動,邀請他們上臺,由演員在臺上教導學生們如何揮舞手中的長槍和佩刀。臺上學生跟隨青年演員動作,拿着長槍雙手依次交錯揮舞,臺下學生也跟着比劃,結束互動後主持人爲參與學生送上閩劇的文創紀念品。

據悉,此次活動由中共蕉城區委宣傳部主辦,由中共蕉城區委文明辦、蕉城區文體旅局、蕉城區教育局、蕉城區文化館承辦,由福建省實驗閩劇院演出,旨在傳承和弘揚福建戲曲,增進學生對戲曲藝術的瞭解和體驗,引領學生陶冶高尚情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營造戲曲傳承發展的良好環境。(大夢蕉城 楊慈監 沈婕)

霞浦:研學旅遊 豐富未暑期生活

圖爲孩子們在體驗傳統織布。

如何讓學生在暑期過得開心快樂,又能增長知識?近段時間,霞浦縣溪南鎮半月裏畲族村新推出的研學旅遊項目,不僅解決了這一問題,而且還在周邊縣市火了一把。

穿畲族服裝、跳竹竿舞、織布、打餈粑、做烏米飯、家風家訓教育等等,一個個具有當地少數民族特色的傳統習俗文化活動,寓教於樂,讓暑假裏的學生們倍感快樂的同時,拓展了視野,增長了知識,促進了成長。

孩子們在體驗做烏米飯

穿畲族服裝。

跳竹竿舞。

“這個活動,讓我們很開心。這些知識是我們平時在書本上學習不到的,對我們今後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忙。”來自福鼎市沙埕中心小學的應屆畢業生楊青深有感觸地說。

學習家風家訓。

孩子們在體驗打餈粑

航拍半月裏畲族村

半月裏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全國首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和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傳統文化底蘊深厚。

“我們村新推出的研學旅遊項目,主要是針對中小學生假期而開展的一項特色活動,活動的推出,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普遍歡迎,現在周邊縣市組團前來研學遊的學生及家長日漸增多。”半月裏村村民、省級非遺畲族手剪傳承人雷仁華表示,研學旅遊消費需求後勁可期。下一步他將聯合大家,把這項特色遊搞得越來越有傳統特色和文化內涵,促進學生成長,帶動鄉村振興。

守/望/相/助/共/築/新/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