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貧窮本質就是窮人缺乏信息、信念和拖延,下一步要敢去想。

因爲只有相信才能做到,只有敢想自己也能變富,漁夫纔會邁出貧窮現狀的第一步。

-1-

不要以爲富翁與漁夫的故事是童話,漁夫變富翁的故事已在現實生活中上演。

1982年,20歲紹興女孩徐愛華失業了,她不甘心回農村,決定做點兒什麼。

她借來擴音器,走街串巷教女孩子做衣服,每人只收15元學費。

她一共招收了100個學生,拿着收來的學費,她買了一臺二手手動縫紉機,利用城裏國有企業不用的布頭,她開始她的縫紉學校。

課程結束,她留下其中最優秀的8名學生開了一家服裝店,加工服裝並出售。

生意擴大,到1991年她買了60臺自動縫紉機,成爲一名企業家。後來歐美的國外訂單雪片般飛來,徐愛華的企業規模越來越大。

2008年,她開始向房地產投資2000萬元。

就這樣,徐愛華成了一名億萬富翁,真實演繹了海邊富翁看似童話般的建議。

-2-

我們假設一下:如果漁夫身邊也有一個“徐愛華”,他甚至就是漁夫的親戚或者鄰居,那會怎麼樣?

漁夫身邊的“徐愛華”一步步借錢、買船、開廠、上市,

這時的漁夫還會信命、苟且釣一輩子魚爲生嗎?

相信漁夫也一定相信自己可以過得更加富裕,這就是“示範”的作用。

-3-

又假設徐愛華坐上時光機回到1982年,她會對20歲的自己說些什麼呢?

她一定會告訴自己,第一步教裁縫、第二步辦服裝店、第三步擴大投資辦工廠、第四步投資房地產......

但她一定還會告訴自己:信心要再堅定一些、步子要再邁快一些、彎路要再少走一點,不要迷茫、不要害怕失敗,你一定會最終成功。

突然,我心裏冒出一個念頭,海邊那位諄諄教誨的富翁,會不會就是二十年後的漁夫?他從未來穿梭回來,就是想告訴漁夫,你也可以變成富人,他的建議就是變得富裕的最優路徑。

“教育”的作用就是如此。

所以讓窮人敢想變富的最好方式就是:示範和教育。

富人之所以富,是因爲他有富人的思維;窮人之所以窮,歸根結底是他的窮人思維。對貧窮知道了、敢去闖,就是走出貧窮的第一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