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伊核協議五週年:協議尚未遭不可逆損害,攸關各方該如何挽回

2020年7月14日是《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簡稱“伊核協議”)達成5週年紀念日。五年前的今天,經過漫長艱辛的談判,伊朗同中國、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德國及歐盟達成了伊核協議。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2231號決議核可了伊核協議,標誌着伊朗核問題成功實現軟着陸。

伊核協議是多邊主義的重要成果,是通過政治外交手段和平解決國際熱點問題的典範,對於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與中東地區和平穩定具有重要積極意義。伊核協議既充分體現了大國協調合作的重要意義,更凸顯了多邊主義的多贏、共贏精神,表明不管多麼複雜困難的問題,通過對話談判、尋求政治解決是唯一可行的途徑。

根據該協議,伊朗作出不發展核武器的政治承諾,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覈查,國際社會則保障伊朗的經濟紅利及和平利用核能的正當權力。協議執行初期,國際原子能機構多次現場視察報告顯示,伊朗嚴格履行了協議有關義務,同時美歐陸續暫停或解除對伊核領域的制裁,伊朗與各方關係也翻開新的一頁。

挫折

美國特朗普政府上臺後,以伊核協議在現場視察、導彈限制、落日條款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爲由,於2018年5月8日單方面終止履行協議,恢復所有對伊核領域單邊制裁,重返對伊“極限施壓”政策。作爲對美方舉措的回應,自2019年5月開始,伊朗開始採取分步終止履行部分伊核協議條款等措施。

隨着伊核協議遭受重大挫折,美伊關係迅速惡化。2019年6月以來,美伊圍繞日本和挪威油輪受襲、伊擊落美全球鷹無人機、沙特阿美石油公司設施遭襲擊等事件相互指責,消極互動呈現不斷升級趨勢。2020年1月,美利用無人機暗殺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伊朗用導彈回擊美國在伊拉克的兩處軍事基地,幾乎引發軍事衝突,美伊再次跌入緊張對峙的惡性循環中,地區戰爭風險加劇。

伊核問題再度陷入緊張局勢,直接根源在於特朗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拋棄政治外交解決途徑,恢復對伊朗非法單邊制裁,此舉違反了伊核協議和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美國以協議不能滿足其訴求爲由退出,但實際上協議旨在處理核問題,而非一攬子解決美伊所有矛盾。在美拒絕履行協議的同時,國際原子能機構卻一再證明,伊朗一直遵守協議。

事實上,特朗普政府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在近日出版的新書《事發之室》中透露,美國是蓄意退出伊核協議,與伊朗是否遵守協議沒有關係。美國在伊核問題上的種種行爲,結合美特朗普政府“退羣毀約”的一貫表現,再次突顯了美國的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也遭到伊核協議其它方及國際社會的一致批評。

希望

中國作爲伊核協議的談判方和參與方, 始終將多邊主義與政治外交手段作爲推動伊核問題解決的根本途徑,是協議的堅定維護者和執行者。在談判過程中,中國通過在鈾濃縮、阿拉克重水堆改造等關鍵問題上提出中國方案,促進各方彌合分歧,發揮獨特的建設性作用。作爲協議核心項目阿拉克重水堆改造工作組雙組長之一,中國積極履行改造設計、首爐燃料、設備供應等主要職責。在美國退出協議後,中國多次重申將繼續堅定維護並執行伊核協議,積極開展外交斡旋,努力推動有關各方致力於協議的完整、有效執行。

當前,儘管美伊關係持續緊張,但迄今伊朗減少履行伊核協議措施都是可逆的,沒有造成實質性核擴散風險,維護伊核協議仍是妥善解決伊核問題的唯一正確途徑。在維護伊核協議的前提下,有關各方應繼續保持溝通協調,按照分步對等思路,保障伊朗經濟紅利,同時推動伊朗恢復全面履約,恢復全面協議權利和義務的平衡。各方還應慎重把握伊核協議的爭端解決機制,力保在伊核協議聯委會框架內協商解決履約問題,堅決避免提交安理會,對協議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害。

伊核協議五週年的經歷表明,只有堅持多邊主義與政治外交解決方案,纔能有效緩解緊張局勢,促進地區和平與安全。中國將繼續與有關各方一道努力,堅定維護伊核協議,推動化解伊核問題危機,維護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

(作者系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研究員、戰略安全項目主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