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三里穴(Shǒu sān lǐ),經穴名。出自《鍼灸甲乙經》。亦稱三里。屬手陽明大腸經。大腸經的合穴,五行屬土。別名:三里,鬼邪,上三里,因爲它能通知上中下三部的疾病,所以稱爲手三里。

【腧穴釋義】

“手”,指穴所在部位爲手部。“三里”,指穴內氣血物質所覆蓋的範圍。該穴名意指大腸經冷降的濁氣在此覆蓋較大的範圍。本穴物質由上廉穴傳來,上廉穴的水溼雲氣化雨而降,在該穴處覆蓋的範圍如三里之廣,故名。“三里”、“上三里”之名意與此穴同。

“鬼邪穴”。“鬼”,與神相對,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所處爲地部。“邪”,指邪氣。鬼邪名意指穴內物質爲地部的水溼。本穴物質爲大腸經經氣中濁降於地的經水,脾土受之,脾土喜燥而不喜溼,今受之水溼,實爲受邪之害,故名“鬼邪”。

【取穴位置】

在前臂背面橈側,在陽溪與曲池穴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

【穴位解剖】

在橈側短腕伸肌肌腹與拇長展肌之間;有橈返動脈的分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與橈神經深支。

【功能主治】

功能:疏經通絡,消腫止痛,清腸利腑。

主治:

運動系統疾病:緩解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等;

消化系統疾病:緩解潰瘍病,腸炎,消化不良等;

五官科系統疾病:緩解牙痛,口腔炎等;

其它:緩解頸淋巴結核,面神經麻痹,感冒,乳腺炎等。

彈撥手三里對消除針刺不當引起的不適感有效。

【穴位配伍】

齒痛:手三里、陽溪、懸顱(《鍼灸資生經》)。

喉痹:手三里、溫溜、曲池、中渚、豐隆(《備急千金要方》)。

肩背疼痛:手三里、肩髃、天井、曲池、陽穀(《增訂中國鍼灸治療學》)。

【刺灸法】

治法:寒盛則補之或點刺出血,溼盛則瀉之,熱盛則瀉針出氣或涼藥水針。

針刺法:直刺1~2寸,局部酸脹沉重,針感可向手背部擴散。針刺不當引起的不適感時可彈拔手三里。

艾灸:艾炷灸或溫鍼灸5~7壯,艾條灸10~20分鐘。

按摩手法:用左手拇指腹按住右手三里穴 ,揉動1分鐘 ,換左手 ,每日3次。

【臨牀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腰痛,肩臂痛,上肢麻痹,半身不遂,潰瘍病,腸炎,消化不良,牙痛,口腔炎,頸淋巴結炎,面神經麻痹,乳腺炎,感冒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