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于娟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裏忍痛寫下的《此生未完成》,內心十分沉重,她對生命的徹悟、對生活的留戀、對親人的不捨都流諸於筆端,帶着淡淡的哀愁與無奈,那些刻骨銘心的瞬間,也都在她的筆下成了永恆。

于娟生前是海歸博士,也是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優秀的青年講師,同時,集妻子、女兒、母親的角色於一身。她雖不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作家,但她的文字真摯而有才情,即便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依然展現出明朗的生命力。不幸身患乳腺癌後,她不希望任何一個人在生命的單行道上提着腦袋摸黑前行,步她後塵,於是用生命寫就此書,希望用她的經歷,給世人一點忠告,用她的徹悟,給世人一點明瞭。

一、她也曾追求生命的轟轟烈烈

她在書中說自己有晚睡的習慣,雖然很多專家一再告誡大家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可是她總以年輕爲資本,熬着最長的夜,考證、考研、聊天、蹦迪、K歌等,追求着她曾以爲最理想的生活。

三十年的生命旅途中,她卻用了二十多年來讀書,考各種證書、考研、考博,別人有的證,她都想考,而這一切都只不過是爲了讓自己離夢想更近。

她說:“我是自控力不強的人,是爭強好勝、自控力不強的人,是爭強好勝、絕不認輸、自控力不強的人。”爲了得到想要的好成績,她總是在考試前狠命折騰自己,把自己當牲口一樣,最高的記錄是一天看二十一個小時的書,然後去考試。

就這樣她一路考下去,每次突擊考試都會很傷身體。她說:“傷到必定要埋頭大睡兩三天才能緩過氣力。”

她有一個咿呀學語的兒子,有一個深愛自己且事業成功的丈夫,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庭,而她自己也邁過了本科、碩士、博士、出國一道道門檻,工作一年,申請項目無論國際、國家、省、市全部攬入,生活風生水起,一步步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她的前半生在很多人看來是成功且輝煌的,更是讓人豔羨的。

如果不是患病,她還打算再搞一個副教授噹噹。人生的前半場,她的目標如此明確,不惜一切代價,只爲過上理想而又體面的生活。

假如不是癌症不期而至,她應該依然不會停下前行的腳步,不會停下對生命的追逐。她所想要的,依然會是房子、車子、票子以及體面的工作與崇高的地位。

二、身患癌症後突然釋懷

得癌症後,她突然就釋懷了,曾經不能放下的都坦然放下了,如火的紅塵,她再也不奢求轟轟烈烈了。她自己也說癌症後的日子是她人性最爲昇華的一段日子。

她說:“我很奇怪爲什麼反而查出癌症以來,除卻病痛,自己居然如此容易快樂。倒黴與否從來沒有想過。我並沒有太多人生盡毀的失落。因爲只有活着有性命,才能奢談人生。而我更多地在專心掙扎,努力活着,目標如此明確和單一,自然不會太過去想生命的外延。”

爲了活下去,她不得不忍受化療的錐心刺骨之痛,以及一系列的化療反應。她經歷了發燒、休克搶救等,從死亡線上一次次掙扎着活下來。她的堅強、勇敢令很多人瞠目,而支撐她堅持下去的唯一目標就是:活下去。

我們很多人都像于娟一樣,爲了名利權錢不懈追求,等到徹悟後才追悔莫及。

人生沒有回頭路,更沒有治療後悔的藥,她寫下《此生未完成》這本書的初衷也是爲了渡人,來做一個“無畏施”,哪怕能有一個人受益,或者能從中有一絲感悟,那麼她便感覺這努力是值得的。

她說:“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是可以帶走的。”事實的確如此,我們終其一生都爲之奔波忙碌的東西,卻也是生命中最不值得的東西,那些身外之物,頂多算是錦上添花的精彩,而絕非雪中送炭的難能可貴。

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他人的生命中感悟到一些生命的真諦,繼而用力珍惜那些真正值得珍惜的東西。

三、好好活着,平淡即是幸福

我們大多數人都在重複着簡單平凡的生活,可身在其中,我們總無法體會到平淡簡單的可貴,我們總以爲轟轟烈烈纔是生活,鮮花掌聲才值得追逐。那是因爲我們不曾懂得,很多人光是活着都需要窮盡畢生之力。

于娟在書中寫道:“生與死,生的路對我來說,猶如殘風蠶絲,而死纔是太過簡單的事。不僅簡單,而且痛快舒暢,不用承受日夜蝕骨之痛。但是死,卻是讓這個世界上我最愛的親人們嘗受幼年喪母、中年喪妻和老年喪子之痛。雖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爲自己的親人抗爭與掙扎過。”

其實,真是這樣,最難的不是去死,而是努力活着。經受那麼多非常人所能承受的痛苦,她咬着牙一聲不吭,努力挺着,所求的不過是能夠活下來,留着一條命看看身邊那些最捨不得的人,哪怕苟活也感覺值得。

她說:“哪怕就讓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動,每日像個癱瘓病人,污衣垢面趴在國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罵萬人踐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媽牽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兒園上學,我也是願意的。”

對於父母、兒子、丈夫她有一千一萬個捨不得,她願意用自己的所有來換取一家人和樂團圓的日子。有此心者不止是她,還有她的孩子和丈夫。

她兒子坐在她的腿上一聲聲地唱着:“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這樣的場景讓她忍不住落淚,因爲就差那麼一點點她的兒子就成了一根草;她的光頭丈夫,爲生活不能自理的她一遍遍擦着屁股,說得最多的就是:“我現在就求老天讓你活着,求求老天讓你活着,讓我這樣擦五十年屁股。”她年邁的父母,爲她四處籌錢,日夜操勞。你看這是多麼有愛的一家人呀,假如不是病痛不期而至,他們該會擁有怎樣的美好呀!

像他們這樣平凡簡單的中國家庭數不勝數,只是很多人置身其中,享受着妻賢子孝的天倫之樂時,又對生活苛求過多,往往忽略了陪伴纔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我們總是開悟太遲,總是在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就像于娟一樣,假如不是這突如其來的疾病,她應該永遠也捨棄不掉她爲之拼搏過的前途和事業,捨棄不掉凡塵俗世的種種牽絆,她也永遠都不會懂得平淡的天倫之樂何其美妙與珍貴。

她說:“在生死臨界點的時候,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長期熬夜等於慢性自殺),給自己太多的壓力,買車買房的需求,這些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買車買房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于娟用她的開悟一遍遍告誡着我們生活真正幸福的模樣,假如可以,不必孜孜以求那些身外之物,和相愛的人相伴,和喜歡的人相擁,粗茶淡飯,不爲俗世所累,這便是幸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