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長城汽車正式發佈董事長魏建軍造車三十年感悟特別微電影,裏面問了一個直接而又核心的問題,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個問題的主語適用於任何一家品牌,不管是頭部的吉利、通用還是看似無敵的南北大衆。這個問題我想不僅是問醒了長城人,也問醒了還處於自我安慰中的部分車企。

長城站在三十而立的特殊節點上,迎來了一場特殊慶生典禮。這不是回顧,魏建軍說前三十年已經擺在了那裏,這場典禮就只有長城汽車對於未來三十年該走向何方的深刻反思。

三十年風雨,長城汽車從偏居一隅的地方小廠,成長爲連續四年年銷百萬的中國汽車領軍企業。然而,長城汽車卻發出能否挺得過明年的反思,這是魏建軍作爲長城汽車掌舵人,對於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切成敗得失的高度總結,是長城汽車的經營哲思。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此時此刻的長城汽車,既處三十週年的順境,也臨“命懸一線”的逆境。

正如魏建軍在《長城汽車挺得過明年嗎?》中所言,面對波詭雲譎的前路,“如果,我們認爲自己成功了,每一個成功的過去,都可能把未來絆住;如果,我們還看不到顛覆性的變化,那被顛覆的,一定是我們;如果,我們不敢衝破規則,那麼規則很快就變成創造的牢籠。”

這次思辨是長城汽車作爲中國汽車領軍企業,對於未來撬動全球產業變革的一次“以退爲進”的蓄勢。伴隨全球性經濟下行危機與逆全球化趨勢,長城的前行之路波詭雲譎,充滿挑戰。而長城汽車要做的,便是以變應變,以推倒重來的信念輕裝上陣,以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直面未來。正如魏建軍所言,“沒有退路,才見出路”。

站在世界汽車產業變革的驚濤駭浪中,魏建軍領導的長城汽車正致力於從“命懸一線”中突出重圍,秉持着“向死而生創未來”的堅定決心,用三十年的歷史積澱,去迎接此刻的歷史鉅變,迎接下一個三十年!

不過,未來且不說三十年,就算是每三年、每三個月都是如履薄冰。中國儘管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但人均保有量尚未到轉折點就已經開始的下滑,讓幾乎所有的汽車人都沒有料想到。行業內所有品牌都面臨着產品、營銷的全面革命。

當然,冷水只是一部分,作爲媒體人我們很興奮看到了“中國SUV領導者”、“中國皮卡領導者”的長城可以在這個節點上充滿了強烈的危機感。

此前在很多媒體大咖的文章中都提到了馬太效應,表達強者愈強的觀點。顯然,大多數人認爲長城應該屬於“更強”的那個羣體,作爲第一梯隊的自主品牌,長城從設計、研發到“智造”足以與合資品牌抗衡,長期的技術潛力也在。

但魏建軍的危機感似乎比大盤要更強,就像任正非說的那樣,華爲高速發展的這些年他思考的不是如何表達成功,而是如何活下來。更濃烈的危機感會讓長城的掌舵人更謹慎,同時也更放得開,沒有退路,才見出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