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還有人陪我說說話,爸爸走了都沒有人陪我說話了。”6歲的王雪蘭經常會想起父親,懷念那些父親在世,在她無聊的時候父親陪她聊天,給她講故事的日子。如今,雪蘭卻成了“孤兒”,被叔叔領養。叔叔原本就生活的拮据,有了雪蘭後更是困難。但叔叔還是儘量滿足雪蘭,給她最好的學習條件。

王雪蘭是山東諸城人,2011年雪蘭在一戶貧窮的農村院落出生。父親從小家境貧寒,娶了患有精神殘疾的母親,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起居都需要雪蘭父親照顧。後來雪蘭出生了,父親一邊照顧雪蘭和妻子,一邊在家附近打點零工賺錢養家。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但對雪蘭來說至少她還有個完整家。

可就在2016年,這樣的日子也被病魔打破。雪蘭父親查出肺水腫,沒能熬幾個月便撒手人寰,原本完整的家從此破碎。父親去世後,母親沒了人照顧,雪蘭的姥姥便接回了家照顧,但老人也已經70多歲了,生活也過的艱苦,沒有多餘的精力照顧雪蘭。父親去世,母親被接走,一時間雪蘭變得無家可歸“孤兒”。

雪蘭還有一個常年在外打工的叔叔,如果雪蘭叔叔不收養她的話,雪蘭將被送進福利院。好在雪蘭的叔叔收養了雪蘭,成爲她的監護人。從此雪蘭便有了新的家,開始跟着叔叔生活。但叔叔原本過得也並不富裕,在工廠裏打工,也有了耳背的毛病。收養雪蘭後,她上學生活的開銷就讓雪蘭叔叔又多了一份壓力。雪蘭的叔叔在學習上都會盡量滿足她。每天雪蘭放學都會先去工廠等着叔叔下班,然後倆人一起回家。

今年6歲的雪蘭已經上三年級了,雪蘭說,她會經常想起爸爸。叔叔也會帶着她去姥姥家看媽媽。她可能沒有穿過新衣服,穿的都是左鄰右舍閒置的送給她的。叔叔的家,也是村裏少見的簡陋房,因爲年久失修牆上有好幾條裂紋。即使生活的種種不公,也沒能讓雪蘭的笑容消失。她還是那個愛笑,對生活充滿好奇的小女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