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开辟国际航线抢占未来20年国际航空市场,中俄双方决定整合优势航空资源,联合研发远程宽体客机CR929,但从2020年5月CR929整机设计方案确定以来,中俄双方关于CR929的合作开始出现坎坷。7月7日俄工业与贸易部部长曼图洛夫透露,中俄双方就CR929的“目标”出现分歧,俄方更倾向于“不共享技术并开拓海外市场”,而中方希望“分享技术并维持国内航空市场”。在CR929进入到第一阶段的设计步骤后,双方正在谋求更为“折衷”的合作方案。

出品|国器

中俄联合研制大型宽体客机CR929在第一阶段出现“曲折”

7月8日俄方参与CR929研制工作的伊尔库特集团负责人表示,CR929的整机交付将会推迟到2029年左右,原因是出于第一阶段在对客机硬件配置以及供应商设备方案的选择中,中俄双方合作沟通出现困难,因此第一阶段的过程将持续到2021年,自然整机交付工作也向后推迟。根据计划在第一阶段工作完成后,客机将进入到与提供配件的供应商签订合同的阶段。作为日后与波音、空客竞争而推出CR929大型远程宽体客机,中俄双方为何要联合研制呢?

全球宽体客机市场几乎被美国波音、法国空客两家掌握

截止到2017年年初为止,全球正在服役的民航客机中,宽体客机占据了16.4%的规模,总计4105架,其中中国宽体客机规模为560架。而在200座级至350座级的宽体客机中,波音767-300、777和747,空客A330、A380等系列客机,基本占据全球宽体客机市场近100%的市场份额。而在未来近20年中,国际航空市场预计将容纳9040架宽体客机,潜在的市场规模高达2.7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的宽体客机规模将超过2000架,全球宽体客机市场正在蓄势待发。

中俄双方关于CR929宽体客机研制是基于共同的目标和优势资源互补

如果国际宽体客机市场没有后来者竞争,那么这份万亿大蛋糕将仍被波音空客吞下。我国在宽体客机处于技术空白的背景下,急需研制首款宽体客机开拓国内以及国际市场,而中俄双方能够展开合作的基础就在于共同的目标,以及双方在优势资源上可以进行整合互补。俄方继承上世纪苏联扎实庞大的航空工业系以及工程师储备,拥有较为完备和前沿的航空体系。而中方则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为CR929搭载强大的生产平台,成熟的电子工业为客机生产添砖加瓦。

中国国内航空市场的需求和俄罗斯周边国家市场是双方所需求的

在吸纳CR929的未来市场上,中方更加注重俄罗斯及其周边东欧国家的市场,其实我国已经有了研制C919大飞机的经验,完全有能力独自完成大型宽体客机的研制,但与俄方展开合作更有利于市场的开拓,以及加深双方在高尖端领域的合作。同样俄罗斯也注重中国航空市场的极大需求。因此中俄双方在联合研制CR929的过程中,小的磨蹭和分歧自然是会存在的,而双方航空企业之间的博弈也可以优化合作模式,小小的曲折也不应被过分看待,中俄CR929宽体客机的合作也将更为深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