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7月14日電 (黃艾嬌 許婧)講述中國交通工程學科開拓者、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楊佩昆教授60餘年教學科研生涯的《引領交通學科鐫刻時代印記——同濟大學楊佩昆教授學術生涯》一書14日在上海首發。

1956,楊佩昆接受同濟大學委任,參與籌建全國第一個城市建設專業;1961年,他編寫完成全國第一本《城市道路與交通》統編教材,帶領學生系統開展交通工程研究,開啓中國“城市道路與交通”教學以及交通工程學科研究的大門;1979年,楊佩昆主持成立國內第一個“交通工程研究室”,開創了中國系統化交通工程學理論研究與教學的先河;1991年,楊佩昆在上海研發中國首個道路交通誘導系統,被國際電器電子工程師學會授予“中國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突出貢獻獎”;1995年,出版《交通管理與控制》全國統編教材,爲國內第一本同類教材,爲交通工程人才培養髮揮了重要作用。

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國家建設部原部長、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原主任汪光燾,以及來自清華大學、東南大學、長安大學、天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規劃研究機構、政府機構的專家學者、校友及楊佩昆先生的弟子等,以“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參加新書發佈會暨交通工程人才培養研討會,對該書出版表示祝賀,並表達了對楊佩昆先生爲師爲學崇高風範、爲中國交通工程學科發展所作重大貢獻的景仰之情。已88歲高齡的楊佩昆先生通過視頻致辭。

方守恩表示,《引領交通學科鐫刻時代印記》一書,既是對以楊佩昆先生爲代表的老一輩同濟交通人潛心研究、引領前沿發展歷程的回顧,也是對同濟大學城市交通與交通工程學科60餘年不懈探索發展歷程的總結,是研究中國交通工程學科發展的寶貴資料,也向國際交通界提供了一份珍貴的中國交通工程學科發展史料。相信楊佩昆先生等老一輩同濟交通人愛國奮鬥、開拓創新的精神,將在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師生身上得到傳承和發揚,從而爲智能化信息化時代交通強國建設作出同濟交通人新的更大貢獻。

本書由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交通工程系、綜合交通信息與控制工程系編著,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由22篇文章組成,每篇重點講述了楊佩昆先生教書科研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經歷,包括《勤獲交通工程學術研究“第一桶金”》《蹉跎歲月中醞釀“中國交通工程”》《自行車王國中探求車流規律》《李國豪支持創建國內第一個交通工程研究室》《第一個先機:第一個公派赴美進修交通工程的訪問學者》《推廣效益顯著、簡單易行的“新式交叉口”》《第二個先機:同濟大學成爲國內第一個培養交通工程學科研究生的高校》《第三個先機:主持國家“七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最早走進“智能交通(ITS)”的中國踐行者》等重要篇章。

會上,一段楊佩昆教授早年主動掛職當了半年基層交警的經歷被屢次提及。那是1961年,楊佩昆不滿足於當時的教材和文獻中對交叉口交通運行分析及理論計算方法,主動申請到上海市交警總隊掛職當交警,他在上海西藏路的幾個交叉口輪流值崗。每次執行任務時,他都多個“心眼”,特別留意車輛通過各交叉口時的各種狀況。他在不同的交叉口,觀察到在紅綠燈控制下,車輛出停車線後,通過交叉口及交叉口內各特徵點所需的時間,各類交叉口各不相同,他就在心中暗暗梳理着所看到的車輛通過交叉口的狀況的類型。當交通警察時對交叉口車輛運行建立的清晰的感性認識,以及所獲得的方法論,被認爲是楊佩昆學術生涯中得到的“第一桶金”。從此,道路交叉口和南來北往的車行通過狀況成爲他一輩子潛心研究的對象。

與會的校內外專家學者、校友及楊佩昆先生的弟子們在發言中表示,楊佩昆先生在60多年的學術生涯中,教書育人、實踐探索、開拓創新,指導培養了無數交通領域的學者和國家建設技術人才,爲各地城市交通系統規劃、工程設施設計、智能交通控制系統與交通管理技術的發展貢獻了智慧,引領着中國交通工程學科的發展,在中國交通工程學科領域建設發展歷程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完)

【編輯:張燕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