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是神,都要经过几番渡劫。天上的神尚且如此,何况是人间的呢。

张学友是人封的神,在成为真的“歌神”之前,他的音乐路也不平坦。

1971年,许冠杰发行了《铁塔凌云》,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首粤语歌,也是他日后成为第一代歌神的开篇之作。

而他的接班人,也就是张学友,还只是个10岁的小毛孩。

少年的张学友,没有彰显出唱歌天赋,而且,家庭情况也没给他学习音乐的优渥条件。

父亲是个海员,需要常年出海。海员嘛,海上无所事事便会赌博消遣,三五个月不着地,下船便要去酒馆放松一下。

如此一来,张学友和他的哥哥,也便耳濡目染地,分别对酗酒和赌博产生了兴趣。

张家一共有仨孩子,张学友排行老二,他还有一个妹妹。父亲鞭长莫及,教育孩子的担子,便落到了母亲身上。

而母亲呢,喜欢打牌,还要打零工赚钱养家。想要语重心长地教导三个孩子,也是真的没有时间。索性,犯错就打,费力,但省时。

父母教导时间少,加上性格也顽皮,喜爱武侠片的张学友,便常常和一帮小伙伴演习电视剧里的武侠片段。

有一次,张学友跟堂哥玩cosplay,演大侠的堂哥不慎就用刀划伤了张学友,被吓坏的妈妈只好用擦桌布帮他止血。送到医院后,由于伤口离眼睛太近,缝针的时候连麻药都没打。这个刀疤,到现在也还在他的脸上。

原来,“刀疤友”的称呼,不是人狠话不多的褒奖,而是来自儿时的、血的教训。

人在小的时候,对家庭穷富的体会还不深刻,所以,我们形容童年时光总会说快乐,或者不快乐,而不是有钱或者没钱。

张学友的小时候,也便是这样度过的,尽管一家五口都挤在破旧狭小的房屋里,活泼好动的他依旧觉得很开心。

但长大后就不一样了。

随着年龄渐长,原来喜欢舞枪弄棒的张学友,开始对邻居家哥哥手里的吉他着迷。也是从这时起,他真正喜欢上了音乐。

同样改变的,还有他的责任感。都说穷人孩子早当家,高中时候张学友便开始找事做,以补贴家用。

也是应了那句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时候挨妈妈一周三五回的打,这时也算起了作用。

成绩不好,或许是不用功,也可能是天赋不在此处,兴趣也不在此处。草草结束校园时光,急于赚钱的张学友,便立即找了份文员助理的工作。

文员,本就是基层职位,他还是个助理。暂不说开心不开心,薪水是肯定不多的。

这份生计,张学友一做就是三年。

这三年里,他对唱歌的喜爱日增,唱歌水平也在渐长。但唱歌对他而言依旧只是个爱好,成名做歌星,他还没梦想过。

时间在一个不起眼的文员助理的工作表中,日复一日地重复着。

这一晃,便到了84年。

关正杰

这一年,香港乐坛最受重视的歌手叫关正杰,对,就是那个唱歌当玩票,本职建筑师的潇洒哥。

这一年,许冠杰还没被奉为“歌神”,他主演的《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却以2900万的票房刷新了香港影史票房纪录。

第一次叫许冠杰“歌神”的谭咏麟,这一年在红磡连开了6场演唱会,并在年终的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中,拿下了最受欢迎男歌星奖和金曲金奖。

后来与谭咏麟歌坛争霸的张国荣,也在这一年里,发行了那首奠定他歌坛巨星地位的《monica》。

《monica》 张国荣

而张学友,依旧什么都不是,依旧什么都没有。

除了他脸上的伤疤,还有23岁的年纪。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期,音乐商业化进程加速,香港乐坛的诸多名歌手纷纷改换门庭。

比如许冠杰、关正杰脱离“宝丽金”,进入“康艺成音”;比如林子祥出走“百代”,加盟“华纳”;再比如,罗文从“百代”转投“华星唱片”等。

歌坛前辈的门闾更换,为后辈新人腾出了空间和机会,也进一步刺激着音乐商业化的进程。

在这一背景下,香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也应运而生。

在参加这个比赛前,张学友已在朋友的鼓动下,参加过几个歌唱比赛,但都铩羽而归。

再去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他也没报太大希望。三年的文员生涯,不至于磨平一个人的所有棱角,但足够改变一个人的心性。

正是有了如此放松的心态,张学友练了多年的唱功才得以完美展示。凭着一曲《大地恩情》,他在上万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香港十八区业余歌唱大赛”的首个冠军。

他所唱的《大地恩情》正是关正杰的歌曲,后来张学友在粤语歌坛如日中天,有人称他为“关正杰接班人”,这便是最早的因缘。

彼时的唱片行业,包装和造星之势已起,很多歌唱大赛都由唱片公司举办,成绩优异者前脚下领奖台,后脚便会被唱片公司签约。

鼎鼎大名的“新秀歌唱大赛”,便是由无线和华星唱片共同举办,梅艳芳首届夺冠后与华星签约便是顺理成章。

同样,张学友也得到了一纸合约。

冠军加身,唱片公司合约,接下来就该出道当歌手、发唱片、跻身歌星行列了吧。

没有。我们的“歌神”还不敢这么做。

新人签约唱片公司是不发薪水的,发唱片以后才能拿提成,这是当时的行业规则。

文员赚的钱虽然不多,但多少可以让五口之家好过一些。

所以,张学友尽管签了合约,但没有立即辞职。原因也简单,一个是真的缺钱,再一个就是小时候妈妈打的也挺疼的。

那他是什么时候才真正开始一个歌手身份的呢?首张唱片发行并大卖三个月后。

你没看错,不大卖都不敢辞职。你说他有多穷。

85年,香港歌坛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三足鼎立。

在三足的缝隙中,杀出了一匹黑马:身为文员的张学友,和他的首张专辑《Smile》。

《Smile》问世便引发强烈反响,最后卖到了20万张。

香港的白金唱片认证标准是5万张,这个认证等于市场受欢迎程度,没有白金唱片,你连开演唱会的资格都没有。

而张学友,第一次发声就是4个白金!

要知道,谭咏麟首专《反斗星》卖了15万;张国荣前三张唱片(分别英语、粤语、国语)加起来才卖了5万张;

同为四大天王的刘德华,也是在85年发行了首专《只知道此刻爱你》,销量仅有486张。

穷小子一夜爆红,对于此前并无信心的张学友而言,无异于中了头等大奖。

86年初,宝丽金趁热打铁,火速为张学友打制了第二张专辑《遥远的她·Amour》,并连续七周占据销量排行榜。

两张热销专辑,加上《遥远的她》《月半弯》等数首传唱热歌,张学友一时风头无两。87年,更是在红磡举行了个人演唱会,并且也是连唱6场。

后来他回忆说,当六场演唱会的报酬递到他手上的时候,他的手都是颤抖的。

有作品、有销量,也有人气,高歌猛进的张学友,在势头上一度直逼当时的两大天王:谭咏麟和张国荣。媒体也普遍认为,他或许是将来最有可能接手天王位子的男歌手。

张国荣 谭咏麟

尽管出道前略显曲折,但到目前为止,张学友的音乐路还算顺利。

然而,越是一帆风顺的时候,越是要警惕乐极生悲,看似光滑的路面,说不定就埋着雷。

张学友音乐路上的雷,不是瞬间爆炸的。但它确实有征兆,只是没有及时发现。

从第三张专辑开始,销量开始直线下降,两大天王霸占了各大音乐榜单,但这些都没有引起张学友的警惕。

直到88年的《昨夜梦魂中》跌落谷底,只卖了区区2万张。

张学友才一下子慌了神。

一个歌手的唱片没有销量,对于唱片公司也就没什么价值,原本倾斜在张学友身上的资源被缩减。市场不买账,演唱会也便无从谈起。

东山再起,遥不可知。

转行?大学文凭都没有,除了文员也没其他经验。

那回去做文员?已经是一张人人识得的熟面孔,回去人家也不见得要。

别无他路,只能一边继续在唱片公司耗着,一边拍戏养家。

许冠杰

86年,许冠杰威风不减,拿下了当年的劲歌金曲荣誉奖。张国荣和谭咏麟分别获得金曲金奖和最受欢迎男歌手奖。

香港乐坛男歌手的江山,依旧被前辈们牢牢把持着。

张学友原本是最可能改变这一切的人,但他现在连追赶的资格都没有。

一年前还花团锦簇、无限风光,转眼便门前冷落、根孤伎薄。巨大的心理落差,需要负责的家庭,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三个重担重重压在25岁的张学友身上。

于是,酗酒成了他的逃避方式。

最厉害的时候,他一周能醉三五次。拍戏也不除外,有时候这边念完台词,转身便躲到一边呕吐。

时而清醒时而醉,醉的时候又多于清醒。这样的状态,张学友持续了近三年。昔日好友渐渐疏远,出道时的正面形象也几乎被消耗殆尽。

同一唱片公司的陈慧娴,特意邀请他合唱了《一对寂寞的心》,也没能帮他挽回声名。

88年10月,歌坛一姐梅艳芳的生日会,因为有人扔蛋糕不欢而散。醉酒的张学友恰好被媒体拍到,所以,外界都将矛头对准了酗酒成性的张学友。这直接让他的公众形象跌至负面。

有两次,他走在街上都会被人指着鼻子骂。

梅艳芳

本就心灰意冷,放眼四望,又是一片白茫茫。

此事后,张学友有意识的开始减少饮酒,但在剩余的为数不多的朋友身上,他又捅了娄子。

第一次,朋友大婚,他席间醉酒将酒泼在地上,朋友只得替他赔偿酒店。第二次,该朋友孩子生日宴,他又反客为主当成了自己的主场,引得朋友心生不悦。

第二天酒醒以后,张学友向朋友道歉,并承诺40岁以前再不饮酒。而他,也真的做到了。

不酗酒的张学友,并没有从此奋起直追。

因为这是在80年代的末期,谭张争霸的局面依然在继续,任何男歌手站在这两位巨星身旁,都只会被掩盖光芒。

混迹于片场的张学友开始试着打磨演技,慢慢也塑造了许多经典的角色,甚至还凭借《旺角卡门》里的“乌蝇哥”,拿了最佳男配。

后来有人说,张学友是被唱歌耽误的影帝。这哪是耽误啊,分明是被逼出来的!

荧幕上的讨喜,无法填补一个歌手的内心空虚。

想要重回歌坛主舞台,属于张学友的机会,还没有到来。

公元1076年,苏轼为避免朝堂争斗自求外放,在月圆之夜写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一句“高处不胜寒”,已现退隐之意。

900多年后,站在香港歌坛巅峰的谭咏麟和张国荣,同样体会着“高处不胜寒”的寒气逼人。

八十年代末,谭咏麟退出奖项之争,随后,张国荣也宣布退出歌坛。持续长达三年的“谭张争霸”,自此落幕。

无所厌离,何从出世?苏轼这句词,又在两位天王身上得到了印证。

人虽厌离,但歌坛的风还在继续吹着。

黎明

1990年,走偶像路线的刘德华和黎明开始崭露头角,二人被封为“双子星”。

同样在这一年,张学友开始发力,发行的专辑《梦中的你》销量不佳,但质量堪称上乘,其中《李香兰》《人间道》都流传甚广。

两个偶像派,加上一个实力派歌手,黎明、刘德华、张学友,组成了乐坛“三剑客”。

91年,张学友再发新专《情不禁》,期盼已久的转折随之到来。

《情不禁》中的《每天爱你多一点》响遍大街小巷,“学友式”情歌名满天下。《每天爱你多一点》横扫各大榜单的同时,张学友的歌坛地位也最终被确立。

此时,在台湾爆红的郭富城,开始在香港歌坛聚揽人气。在媒体和歌迷的呼应下,“三剑客”拓展队列,“四大天王”时代自此开启。

我们的“学友哥”,终于可以松口气,但缺钱时的感受、备受冷落的滋味他还心有余悸。尽管歌唱事业逐渐走上正轨,演戏这块,他直到96年才敢暂时息影。

终归还是不自信啊。

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在歌坛继续大杀四方!

92年,44岁的许冠杰急流勇退,在“光荣隐退”群星演出中,谭咏麟首次尊称其为“歌神”,这个称号随即传遍整个歌坛,并被沿用至今。

谭咏麟、张国荣、许冠杰等前辈先后让位,歌坛新人能够驰骋的天地愈加广袤。

同在这一年,郭富城从台湾来到香港,“四大天王”齐聚,香港整个娱乐圈的浪潮都随之而转。

也是在这一年,不敢丝毫懈怠的张学友,继续用一张《真情流露》巩固着地位。

这张专辑,是张学友所有唱片里最具代表性的一张,也是他唯一一张被发烧友认可的唱片。12首的歌单里不仅出了9首上榜歌曲,45万的销量至今还保持着香港本地的销量纪录。

还是在这一年,张学友荣获“香港艺术家年奖”,这也是他迄今为止音乐生涯的最高荣誉。当然,如果不是99年宣布永不再领取乐坛任何奖项,他的奖项成就应该会更高。

这个奖,后来“四大天王”里的刘德华和郭富城也都拿了,但分别又比张学友晚了9年和13年。

92年年底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众星云集,除了“四大天王”外,还有王菲、李克勤、林志颖,以及张卫健等。

但晚会结尾,当广播界大姐大俞铮喊出“歌神接班人”这个称号时,这注定就是只属于张学友一个人的“封神现场”。

加封“歌神”的第二年,最经典的《吻别》问世,这首歌不仅将张学友从粤语圈推向国语圈,还将“歌神”的称号带到了全世界每一个有华人的角落。

自此,张学友的歌神篇章,才算是真正开启。

对了,当年俞铮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寄望他能够将他积极进取、永不言倦、不轻易放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多地灌输在他的歌曲和作品里面;他应该知道,对于很多的青少年和歌迷,他的影响可能大过那些社工、老师,甚至父母。希望他能够继续做一个好的榜样,不单只是众望所归,还会无愧无悔地成为九十年代歌神的接班人——张学友!

时隔28年再看这段话,说的不就是现在的张学友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