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中人才輩出,如董卿、康輝等人,專業的主持功力讓不少觀衆歎服,他們出口成章的能力彷彿如喝水喫飯一般簡單,因爲優秀成爲很多人心中的偶像。

不過,人們印象中央視主持業務能力強,一定被誇讚的“定律”,卻被董倩給打破了。沒有人不承認她的業務水平不好,但正是因爲太認真,甚至有些不近人情,讓許多觀衆產生了不適心理,甚至有激動的網友罵她“滾”出主持界。

學習歷史專業的董倩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爲主持人、記者。但命運不是一條直直的線,它總能有各種意外來改變走向。不過董倩十分優秀,在面試中獲得面試官的青睞,直接進入了央視。

在《焦點訪談》中,她第一次被大衆認識,不過卻是因爲董倩的提問實在太犀利,總讓被採訪者有些無法招架。她的問題對觀衆來說,只最想了解的新聞,不過從被採訪者的角度來看,就有些誅心。

畢竟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被人瞭解的一面,而董倩總能將問題直擊要害,讓被採訪者將這一面翻出,並將最真實的答案展露在大衆面前。雖然過程有些不近人情,不過這樣的訪談纔是有深度、有價值的。

因爲,作爲主持人的董倩必須要十分了解被採訪者,要在背後做許多功課,才能提出這些問題。其實董倩只是一個老實人,面對自己的工作,她在鏡頭前言語犀利,但在幕後卻曾感到自卑。畢竟如她一般的節目主持人,優秀的猶如白巖松,每一個問題都很深刻,聰明如張泉靈,有能讓觀衆喜歡的能力,也有如柴靜口才絕佳。

董倩認爲,他們各有特色,都是自己比不上的,不過既然決定做這份工作,就要克服重重困難,努力做好。董倩確實做得不錯,但卻被網友怒罵,不過這還不是被罵得最嚴重的時候。

當年,董倩有機會成爲一名外景記者,走到新聞第一線,真實地瞭解新聞的模樣,這段經歷讓董倩學到了很多,也成長了很多。

不過在此回到演播間的董倩,主持風格依舊遭受抨擊,在《面對面》時,董倩直戳痛點的採訪,甚至讓觀衆認爲,她不適合當主持人。或許董倩也曾因此迷茫過,自我懷疑過,但她依舊堅持自己,認爲採訪提問就是需要求真、務實、準確。

後來,她又在2015年天津爆炸的現場採訪中“惹衆怒”,消防員是偉大的“逆行者”,在那場災難之中拼命救火,生命很可能受到威脅,但依舊不後退。董倩採訪一名消防員時,提出關鍵問題,你是家中獨子,如果你出事,父母怎麼辦?

消防員一臉痛苦,隱忍着要掉眼淚的衝動,但依舊不知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因爲在許多人看來,這個問題的沉重是無解的。

今年疫情爆發,醫護人員也是偉大的“逆行者”,董倩在採訪張伯禮院士時,問1月27日,您接到了什麼任務?爲何提到這個你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張伯禮院士或許是回憶當時的艱難,沒有正面回答問題,而是直接告訴她,你的問題一下就觸及到了我的淚點。

經過種種事件,董倩的採訪提問被大衆冠上“不近人情”“只會提問的機器”等標籤,因爲在觀衆心中,不僅需要務實的新聞,更希望那些被採訪人能獲得安慰,而不是因爲這些犀利的問題再次揭開傷疤。

不過,董倩站在主持人、採訪者的角度,是兢兢業業的,她刁鑽犀利的問題,也讓大家看到了真實的人性,殘忍又令人心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