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研究結直腸癌獲全國獎項#

7月12日,一則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石通過研究突變基因“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獎(三等獎)的信息,在社交媒體中廣爲傳播。有網友指出,這樣的科研水平,遠遠超出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範圍,“背後肯定存在嚴重的學術腐敗,呼籲嚴查。”

回應小學生研究獲獎:系研究員之子。

小朋友其實不必急於求成,家長也無需揠苗助長。不過,除了造假,機智的網友根據陳某石小朋友的年齡和他的父母於2006-2012這段時間都在美國工作的事實,推測小朋友是在美國出生(根據美國的落地國籍法,只要是在美國國土上出生的人就自動成爲美國公民)。這樣畫面就變成了:兩個未來的中國博導,笑着簇擁着他們美國公民的兒子,“學二代”所享受的福分委實不小。

這麼厲害的研究,居然只得了三等獎?

令許多人真正反感的是,這一家子這樣做兩棲華人,兩頭通喫般地投機取巧,佔了美國赴美生子的便宜,又在國內鑽競賽的空子。或許將來陳某石,啊不,Alex Chen小朋友會在國內學生忙於高考時,自己則會在鍍了一身金之後早早地參加SAT、託福、雅思等考試,準備赴美讀大學。可問題是,中國難道就像是生物醫學試驗中的一塊培養基或者營養液嗎?我們國家消耗自己的資源,含辛茹苦地培養祖國的花朵,到頭來卻是爲他人做嫁衣嗎?

構建基因敲低的細胞系。

利己也許是天性,但“精緻利己主義”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除了要追求“利己”,還要做得“精緻”,這當然是爲了給旁觀者留下好印象。就像許多看起來美好勵志的行爲,不過是在爲自己的前程鋪路。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既要得到大利益,又要裝出好名聲,越是這樣的氛圍,越可能讓利己之風盛行。有人說,這個羣體的出現,提示社會發展已經處於一個決定方向的關鍵點或者十字路。在和平年代、在優渥環境中成長的人,沒有什麼必要的信仰,價值觀也趨於多元化,這就導致“共識”越來越難以達成,人們很容易爲現實“站隊”。

“精緻的利己主義”的說法來自北大中文系錢理羣教授的一段話:“我們的一些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正在培養一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高智商,世俗,老道,善於表演,懂得配合,更善於利用體制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的貪官污吏危害更大。”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影響較大,無論是貧困還是富裕、農村還是城市,總有一些家庭更傾向於自私自利的生活方式,父母言傳身教使這些孩子過分注重個人利益。另一方面,過分寵溺的家庭環境,都會使孩子產生根深蒂固的自私心理。

老舍先生在其著名話劇《茶館》中的有一句臺詞說道:“兩大強國伺候着我一個人,這點福分還小嗎?”拼爹姿勢高,知識變現快,擅長操縱、陰謀算計、實用主義、結果導向、忽視道德,這是典型的“馬基雅維利主義”。馬基雅維利(1469-1527年)是意大利政治家和歷史學家,以主張爲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而著稱於世,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也因此成爲權術和謀略的代名詞。

或許,“精緻的利己主義”的孩子,是來源於“精緻的利己主義”的家長和老師。做出這樣行爲的人,除了會給身邊人帶來直接的利益損失,還給更多人樹立了壞榜樣。

希望陳某石小朋友長大後,少追求人前的“精緻”,意識到“面具”下的自己纔是真實的個體,用內心的充實而非外界的評價作爲追求的目標時,也許就不會總想着“精緻利己”了吧。

最後,希望“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這樣的評比活動,不要成爲拼爹、拼媽的賽事。

(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