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游縣詹家鎮,有這樣一個人,雖然只有小學學歷,但他愛琢磨,敢拼敢創,他從打工仔到農業專家,把自家的農場乾的有聲有色。現在農場“旺”了,生活也“樂”了,也影響帶動了周邊一批農戶共同走上致富路。

位於龍游縣詹家鎮坑頭村的龍游王正偉家庭農場,農場主王正偉正在和工人討論今年地瓜葉的產量。1975年出生的王正偉是安徽阜陽人,由於兒時家境窘迫,15歲便出門打工。2010年,經朋友介紹,王正偉來到詹家鎮坑頭村承包了150畝的土地搞起了蔬菜種植。創業的路是曲折的,創業第一年,王正偉種植的蔬菜,由於一場雪災讓他損失慘重,幾乎賠光了所有的錢。但他並沒有灰心,反倒激起了他的鬥志,三年的時間,他不斷摸索,終於研究出了大棚抗雪壓技術。

從此以後,不管天氣有多惡劣,他農場裏的蔬菜都沒有受損。農場種植有了起色後,王正偉對種植更感興趣了。他先後引進新品種示範種植,探索出多種蔬菜的新種法。在他的帶領下,農場發展的越來越大,每年的效益都在增長。

龍游王正偉家庭農場農場主 王正偉:(蔬菜產量)大概提高到20%到30%, 這是第一個方面 ,第二個方面那我的蔬菜品質是比以前好, 效益是比以前要好的多得多了 ,每一年的收入大概都在增長10%到20%吧 ,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 幾乎和去年持平。

王正偉肯學習、愛動腦,他善於走差異化發展路子,在蔬菜種植上也是如此,他根據市場反饋,及時調整種植計劃,採取“錯季上市”蔬菜盈利模式,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提高蔬菜產品的競爭力的同時,也提高了農場效益。同時,在工人的管理模式上,王正偉大膽創新。在他的農場裏,90個大棚上都貼上了編號以及工人的名字。

龍游王正偉家庭農場農場主 王正偉:每個棚是兩個人一個組, 他們的工資 ,這個蔬菜採摘的菜的斤量掛鉤的。(第二)這個效益這一塊,質量安全這一塊, 是提高了很多很多的。

老闆有信心,工人也有幹勁。現在王正偉的農場裏有16名工人,都來自坑頭村周邊的村民。而工人平均每個月的工資都有五千元左右。

龍游王正偉家庭農場工人 楊愛琴:我以前打工都兩千,現在都五六千 。這個老闆很好的 ,打工打了十年了。

龍游王正偉家庭農場工人 吳銀蘭:他管不過去,兩個人一個棚就不要管了, 我們自己就會來的 。我們年紀大的 ,輕的活給我們幹 (一個月)五千多。

通過10年的不斷努力,如今王正偉家庭農場搞得有聲有色,他被聘爲衢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評上高級農民技師等榮譽。現在,王正偉對種菜越來越有興趣,也越來越有信心。王正偉說,他還要多學習科學技術,用科技興農、用科技富農。

龍游王正偉家庭農場農場主 王正偉:我做這個農場 ,現在想起來心裏還是感覺笑眯眯的 ,現在生活條件各方面 ,是比以前好得多了。因爲現在整個農場收入比較平穩, 人就感覺輕鬆了, 日子過得也好了。

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衢州經視

衢州經視記者:吳夏丹 餘葉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