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微信公衆號 海寧的小世界

Osprey出版公司軍事書Men-at-Arms(MAA)系列第322號:法屬印度支那戰爭(1946-1954)-the French Indochina War 1946-54。原作者Martin Windrow,繪圖Mike Chappell。以下是該書的封面:

注意:


爲了方便提供最直觀的信息,以下圖中的人物實際上是來自同一部隊或同一類型的人的多張照片的形象組合。英國的術語“土黃色訓練服”在這裏指所有染成沙地色的輕便服裝,其中包括了美國的“土黃色”或“棕色”制服以及法國的“淺土黃色”制服。“綠棕色”在這裏指的是法國M1947式橄欖色雜役服(treillis de combat);“叢林綠色”指的是英聯邦國家的熱帶制式服裝,它呈現一種偏藍的綠色。我們使用像M1947這樣的表達形式來表述所有國家的制服。

在大約1949年之前,法國遠東遠征軍團(CEFEO)使用的是來自英國、英聯邦國家、美國和法國的各種各樣可以獲得的服裝和個人裝備,許多不同的版本被交戰雙方同時使用。各級軍人都可以免費利用當地的裁縫,而個性化的裁剪得到了容忍。從大約1949年-1950年開始,法國的M1947式綠棕色雜役服開始逐步替代那些外國服裝,儘管那些外國貨一直到1954年仍然可以見到。法國的M1949式棉製叢林帽和美國的M1式鋼盔則是最爲普通的野戰帽具;色彩各異的船形帽(calots)、貝雷帽和其他的“民族風格”的帽子也都被各支部隊在執行任務以外時使用。

英國的M1937式織物裝備和一些戰前的法國皮裝備一樣在早期被廣泛使用;美國剩餘的織物裝備則在整個戰爭期間被普遍使用。大量的法國M195O式空降部隊裝備之後緩慢送達,大多數傘兵在1952年纔得到它們。炎熱的天氣使人疲憊,於是(各種各樣美國人的、英國人的以及法國的M1950式)揹包往往被留在基地中或車輛上,而在行軍時,它們往往是靠越南戰俘們挑着帶走的。

MAS.36和MAT.49型步槍逐漸成爲標準輕武器,但美國的點30口徑卡賓槍仍然被普遍保留使用。老式的步槍和自動武器——勒貝爾步槍、貝爾蒂埃步槍、MAS.38型衝鋒槍、英國的SMLE步槍和4號步槍、布倫式機槍和斯特恩式衝鋒槍、美國的M1903式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和P17步槍、勃朗寧自動步槍以及湯普森衝鋒槍——都被越南人的部隊或非正規軍逐漸獲得。FM.24/29型機槍則是整個戰爭期間標準的班用輕機槍。

 


A1:中士,第5殖民地步兵團,西貢,1945年10月

這些重返遠東的部隊在錫蘭得到了英國人的重新裝備。襯衫和戰鬥服褲子是印度製造的,採用了叢林綠色訓練服面料;所謂的熱帶版“常服帽”在法語中的術語是“廓爾喀貝雷帽”(按英國的方式帽頂斜在右邊)。所有的織物裝備都是英國的M1937式;照片資料顯示他們使用的是4號步槍和斯特恩衝鋒槍。這裏僅有的可見徽章是一種法國M1945式臂章的早期版,它表明了兵種和部隊,在照片資料中是士官們佩戴的,並且可能是北非製造的產品;代表殖民地部隊的纏繞錨鏈的海錨徽章是金色的,這是士官身份的象徵;另外這種正藍色菱形徽章上方帶有雙層紅色滾邊。

A2:准尉,第1打擊傘兵營,“Lea”行動,越南北件,1947年10月

1947年10月7日,第1打擊傘兵營傘降到位於北件的越盟營地。“M1949”式叢林帽是在這一事件之前(和英國二戰時使用的氈子材料版一樣)經常可見的。人物所穿的美國陸軍的人字斜紋布機修工外套是所謂的第三版,與之搭配的是美國的織物裝備和英國的M1944式水壺;他身上沒有配衝鋒槍彈夾包,彈夾是裝在口袋裏的。這個營使用的黑色貝雷帽帶有銀色帽徽,帽徽上是法國本土版圖輪廓圖案;其他本土部隊的傘兵這一時期使用的是深藍色的貝雷帽,帽子上配帶飛翼的拳頭加匕首圖案的空降部隊帽徽,而到了1948年5月,貝雷帽改爲採用較淺的“國王藍色”。靴子是帶雙扣別的美國陸軍M1943式。MAS.38型衝鋒槍是僅有的一種可用的法國造衝鋒槍,雖然在戰場上它的火力顯得太輕了;湯普森衝鋒槍、斯特恩衝鋒槍和一些德國的MP40式衝鋒槍也在使用。這名准尉沒有佩戴徽章;他的柯爾特M1911A1型手槍裝在胯部的手槍套裏,手槍套下面蓋住的是流行的美國M3式輕便軍刀——許多其他型號的軍刀也在使用,它們往往是被切削過的各種刺刀。在他的腰帶上還固定着法國的M1937式和美國二戰時裝備的破片手雷。

A3:外籍軍團士兵,第3外籍步兵團,東京灣北部,1948年-1949年

這是對來自幾處小型營地的多張照片的綜合繪畫。大多數的工作和行動中,叢林帽(圖中這裏是M1930式)取代了外籍軍團帶白色帽套的平頂圓筒軍帽(kepi)。土黃色的訓練服襯衫搭配英國的叢林綠色戰鬥服褲子和美國的護腿,護腿套在皮靴外面。帶揹帶的皮腰帶和彈藥包都是一戰時期的老古董,一條捲起的披風裏裝滿了一次當地巡邏所需的足夠物品。另外他的步槍是英國的4號Mk I式。

 


B1:獵兵,第1阿爾及利亞獵兵團第2步兵營,越南福安,1951年

第1阿爾及利亞獵兵團第2“步兵營”1949年9月在越南登陸。1951年初他們在永安和寧平作戰;1951年-1952年的和平戰役中他們在黑河上的Cho Benh同第6胸甲騎兵團並肩作戰;最終在奠邊府,他們在“伊莎貝拉”據點進行戰鬥。叢林帽(不同尋常地)配上了第1阿爾及利亞獵兵團的帽徽,琺琅質的新月爲代表第2步兵營的紅色,而這種顏色還出現在布面的帽徽背板上。標準的法國M1947式綠棕色雜役服(上衣配有四個口袋)與英國的織物護踝和法國的M1917式短靴搭配。人物的個人裝備包括了美國的織物步槍腰帶、揹帶、水壺以及二戰之前法國產的小挎包,挎包蓋是用釦子扣緊的。沒有攜帶大揹包的他把各種物品裝在英國的M1937式小揹包裏以及捲起的棕土黃色帳篷片段裏面,兩者都被他背在肩頭。他的步槍是標準的7.5毫米口徑MAS.36式,另外他手裏拿着的是繳獲的越盟的旗子。

B2:輕機槍手,第3摩洛哥獵兵團第2營,德拉特防線,1953年

1951年1月,第2營開始從交趾支那向東京移動,之後則在永安參加戰鬥。當年5月開始它作爲一支“防區營”負責控制紅河三角洲的北緣直到1954年。圖中這名班用輕機槍一號操作手攜帶一支FM.24/29型機槍——總之,這可能是步兵的最好的武器了。在潮溼的氣候條件下,美國的徵募軍人版雨衣經常會裝備給遠東遠征軍團和越南國民軍(越南人組成的法國的傀儡部隊,譯者注)。美國的鋼盔下面,這名獵兵將他的長圍巾包住頭。褲子的褲腳掖在美國的織物短護踝(也可以是法國的M1951式)裏,靴子則是M1917式。英國的腰帶上支撐着單一一個通用包,在被其他英國造織物裝備替代之前,它經常用來裝班用機槍和輕機槍的彈夾,而圖中,輕機槍的槍通條插在揹包上。另外,機槍手揹包背在他身後。

B3:士官,摩洛哥土著兵團(GoumiersMarocains),東京北部, 1949年-1950年間的冬天

這名複合人物形象以多幅照片爲取材。面對冬季迷霧的這名中士老兵(金色的軍銜條紋章扣在他的胸前)在M1947式雜役服外面穿了一件傳統的帶風帽長外套(djellaba),靴子則是被稱作patauga的款式;捲起的頭巾所呈現出的單調外觀同樣是土著兵團的特徵之一。照片顯示他們或是使用了美國的織物裝備,或是使用法國的帶三聯裝彈藥包的皮腰帶與揹帶相組合的方式。這名士官攜帶的彈夾是供他的M1A1式湯普森機槍使用的,承載它們的皮製彈夾包是當地生產的大量同類產品中的一個,之後它們被新裝備的M1950式織物裝備所取代。二戰之前的小揹包和水壺的使用則在土著部隊中經常可見。

 


C1:下士長,殖民地步兵,本地的熱帶作戰服,1950年-1954年

殖民地部隊爲各兵種提供了最多的部隊,所以我們爲這名合成的人物形象增加了一枚鉤在口袋上的展示着殖民地部隊海錨徽章的兵種/軍銜章。事實上,這是一名來自駐防部隊的法國步兵,當地巡邏的他穿的是炎熱天氣下的慣常服裝,它所包含的叢林帽、兩個口袋的M1947式“輕便”雜役服襯衫/夾克、土黃色訓練服短褲和最小化的裝備都具有典型特徵。另外,這名士官還擁有一支配彈夾包的M1式卡賓槍和一個美國造的指南針袋。

C2:少校,摩洛哥非正規營(Tabor),東京北部,1950年-1951年

綜合了第11非正規營的Delcros少校和第17非正規營的Saulay少校的照片描繪了這名人物。在Saulay少校的照片中他穿戴土黃色的訓練服襯衫和褲子、英國的織物護踝、皮靴和摩洛哥土著部隊的船形帽(深藍色,帽頂採用淺藍色折邊),頭巾則連帽子在內將頭到脖子的部分包裹起來。帽子和肩章帶上的金色條紋代表了少校軍銜(一條加三條的組合)。掛錶式胸徽上有一把銀色彎刀(koumia)圖案,這是通用的兵種徽章;經確認,少數營或連自己的徽章也在佩戴。法國軍官經常攜帶的竹製粗手杖也出現在圖中。

C3:士兵,朝鮮團,南越,1953年12月

法國在朝鮮的一個聯合國軍營在美國第2步兵師的指揮下表現突出,之後他們在1953年11月到達了越南,在當地徵兵後規模增加到兩個營從而組成了第100機動摩托化步兵團,而第43殖民地步兵團的步兵營作爲一支久經戰鬥考驗的多人種混合部隊也在這支部隊中。照片顯示在朝鮮時美國支援的服裝已經被法國的制服所取代,雖然不執行任務時士兵們還是會在擁有兩個口袋的M1947式雜役服裏面穿上美國的T恤衫。另外,該營的黑色貝雷帽和帽徽、黃色和黑色“Coree”(朝鮮)字樣的肩頭名銜章以及第2步兵師的臂章被保留使用。圖中這名前傘兵佩戴着在朝鮮獲得的美國和法國的戰鬥勳章的略章。

 


D1:少尉,第5“波蘭皇家”胸甲騎兵團,南越,1950年-1954年

1946年2月抵達越南之後,該團的各個中隊開始在印度支那半島南部各地分散戰鬥;1954年春,該團第3中隊的斯圖爾特坦克和半履帶裝甲車則與第100機動團一起忍受了中央高原漫長嚴苛的戰役。這名年輕的少尉穿戴裝甲車輛乘員慣常的熱帶服裝:土黃色訓練服襯衫、短褲、貝雷帽(通常沒有帽徽,但圖中這隻配上了第5團其中一種已知的帽徽)、短靴(Pataugas)和最小化裝備。一條美國陸軍的腰帶支撐着手槍彈夾包和裝在手槍套裏的瓦澤爾P38型手槍,這是二戰時流行使用的一種戰利品。另外他還展示着該團的琺琅質胸徽,肩章帶上的緞帶條紋是代表騎兵的銀色(原文如此)。

D2:士兵,第10傘降獵兵營,越南永安,1951年1月

從1950年9月駐紮東京以後,這支部隊從芒族、泰族和儂族中招募人員組成它的第2連。1951年1月16日在永安,他們從第308師手中重新奪取了210高地並依託這裏對敵人進行猛烈的還擊。美國海軍陸戰隊和陸軍的各式迷彩服從1950年開始大範圍地裝備給傘兵,其中以海軍陸戰隊的爲最多;圖中這種美國海軍陸戰隊的第二版迷彩服,也就是所謂的“襲擊者”迷彩服搭配了法國的M1950式棕色跳傘靴。美製頭盔綁在了美國的M1943式迷彩叢林揹包上;他的織物裝備包括了美國的手槍腰帶和揹帶、裝衝鋒槍子彈的改良版英國M1937式通用包以及英國的M1944式水壺。傑出的9毫米口徑MAT.49型衝鋒槍現在已經成爲標準裝備,傘兵們對能夠優先裝備它們感到非常開心。另外,在1946年-1952年間,第10營戴的是配有銀色空降部隊帽徽的黑色貝雷帽。

D3:士兵,第2殖民地傘兵營,越南和平,1951年11月

在1949年到1950年等待法國製造的傘兵制服運達的時間內,法國遠東遠征軍團(CEFEO)得到了當地製造的綠棕色“遠東傘兵服”。雖然這名傘兵穿了這類跳傘服的褲子,但似乎它更主要的用途是爲了備用。他的外套屬於法國製造的M1947式“暗土黃色傘兵服”,它們是在1951年年初運到印度支那的;外套帶有兩個斜開口的下襬處口袋、海狸尾式腰部設計和很寬的領子。由於美製M1A1式傘兵頭盔的短缺,法國將M1式鋼盔作爲替代品,它的內襯進行了改良並加上了圖中所示布制脖帶。M1A1式摺疊槍托卡賓槍比法國的CR.39型步槍更受偏愛。

 


E1:士兵,第6殖民地傘兵營,越南Tu Le,1952年10月

在1950年至1953年間,美國海軍陸戰隊服裝與英國的M1942式(防風)迷彩服相組合成爲最常見的傘兵戰鬥服。這名柬埔寨青年(從他的黝黑的膚色判斷)驕傲地戴着紅色貝雷帽,這是1951年3月開始根據命令所有的殖民地和本土傘兵部隊都要使用的;另外,他的頭盔掛在了揹包上。仍然可以看到M1950式空降部隊版的織物裝備與美國的物品混在一起的情況——圖中這裏是法國的揹帶和兩聯裝步槍彈藥包與美國的手槍腰帶和水壺相搭配。MAS.36型步槍經過改良成爲採用摺疊槍托的短板CR.39型步槍,它一直都是傘兵的標準裝備,但缺點是精準性差和保養困難。

E2:電臺操作手,第1傘降獵兵團第2營,卡瑪格(Camargue)行動,安南,1953年8月

美國的SCR.300型單兵電臺是連級部隊的標準裝備。傘兵們會戴各式各樣的野戰用帽具,一些部隊甚至是大量自行採購,就比如圖中這種“漁夫帽”,它採用美國的迷彩面料製作,專供第1傘降獵兵團第2營使用。全套的英國M1942式迷彩服有時可以看到,無論是改良版還是原版的。腰帶序列包括了M1950式空降部隊用腰帶、M1951式水壺、M1950式“突擊隊”急救包和早期版本的M1950式手槍套。

E3:法國士官,第5越南傘兵營第1連,奠邊府,1954年4月

4月18日,比扎爾上尉指揮該連和第2外籍軍團步兵團第1營的倖存者孤注一擲地從“於蓋特6號”機場的飛機跑道突圍而下,在他們越過周圍越盟的戰壕的時候大量使用了手雷。目擊者稱他們在身上綁了一對裝的不是很滿的沙袋作爲臨時的護身甲。1953年末,大多數傘兵部隊得到了法國新的迷彩跳傘制服(圖中的是M1947/52 式傘兵服)和M1950式空降部隊版織物裝備;注意他身上內部帶有5個口袋的MAT.49型衝鋒槍的彈夾包以及圍巾——美國的迷彩降落傘普遍成爲了製作圍巾的材料。

 


F1:中士旗手,第1芒族人營,東京,1952年春

1950年,從第6摩洛哥步兵團獨立出來這支由堅忍的越南山地少數民族所組成的部隊在瓦尼克桑中校的第3機動團麾下參加戰鬥;1952年3月,他們在紅河三角洲Bich Du的“墨丘利行動”中擊潰了越盟的兩個營,這爲他們帶來了第二次的軍事嘉獎,同時獲得了佩戴戰爭十字勳章(海外戰場行動)的彩色穗帶的榮譽。部隊的軍旗包括了海錨圖案和摩洛哥獵兵的空心銀星圖案(所羅門的封印),它們分別代表了他們所附屬的殖民地部隊和原來所屬的部隊,銀星作爲帽徽還出現在作爲芒族人標誌色的綠色貝雷帽上。一張照片顯示了圖中的這種臂章,至於其他方面,這名士官還使用了英國的M1937式織物裝備和法國的武器。靴子是作爲鞋具從商業途徑購買的。

F2:儂族人非正規軍,越南PhungTo,1953年8月

由混合空降突擊團(GCMA)的軍士長夏泰爾領導的游擊隊(maquis)在呵叻高原的馬江谷底與越盟的第316師第88團作戰,本圖人物綜合了游擊隊的照片繪製。分屬於泰語、漢藏、南島和馬來亞-波利尼西亞語族的衆多摩伊人(越南中部的山地民族)部落,有關於他們的文化和習俗可以寫一整本書。那些爲法國人服役的部民形象各異,有些除了腰布和裝十字弓飛鏢的竹箭袋之外一絲不掛,有些則穿着帶有多彩耀眼的編織裝飾和大量銀飾的傳統服裝,還有些穿標準的法國雜役服。儂族人以迪雅克人(Dyak)的方式圍黑色或白色頭巾,黑色的開襟短衫帶有包邊,同時用扣別(本圖中的顏色是臆測的)扣緊銀色紐扣。英國的SMLE步槍往往裝備給非正規部隊,而作爲支援火力,圖中還出現了法國的M1937式50毫米口徑榴彈發射器。

F3:越盟游擊隊員,交趾支那,20世紀40年代末

無論是得到良好裝備數量衆多的民兵還是早期規模較小的進行小範圍活動的地區武裝,這名人物都可以作爲他們的典型——當然兩者在1947年至1948年間只有概念上的區別。農民的上衣和褲子在細節上會有所不同(純黑是典型的南方特色),而圍巾是方格布製成的;銀色紐扣在北方受到青睞,有時候出現在開襟短衫上;深棕色服裝在紅色三角洲很常見。另外,人物的涼鞋是用舊汽車輪胎製成的,而他還攜帶着一支日本的99式步槍。

 


G1:軍官,越盟獨立正規部隊,交趾支那,1949年-1950年

很大程度上我們是依據“邊防303”部隊的照片描繪的這名人物,該部隊是1949年春天以正規軍身份成立的一支地方營,其基地位於新淵北部的Binh My附近。阮文廣(音)接替了勇猛但缺乏紀律性的黃書(音)並以他的游擊隊爲骨幹組建並領導了這支部隊,但在當年冬天與第3阿爾及利亞步兵團第2步兵營的幾次衝突中,他們的表現令人失望。團體照片顯示土黃色的訓練服、農民的黑色服裝和其他難以形容的棕色調服裝互相混搭;帶套帽的長雨披、大量的法國人的叢林帽、各種民用的軟呢帽、一些輕便訓練服面料的船形帽(calots)和非常少見的美國和日本人的鋼盔也都同時存在。輕武器方面也是法國、日本和盟軍產品的混合——通過左輪手槍(裝在英國人的手槍套裏的法國M1892式手槍)和MAS.38型衝鋒槍可以立即確認圖中人物的軍官身份。注意標誌性的“香腸”布袋,那裏面放着他幾天的口糧。

G2:越盟正規軍士兵,突擊裝備,東京,1951年-1954年

照片顯示邊防(bo doi,這一術語可以指一支部隊也可以指某個士兵)的服裝是法國、中國和當地製造物品的寬泛組合,從土黃色到綠棕色顏色各異;甚至有由於空降地點被誤導,法國的空降兵迷彩服被誤投的報道。圖中這名志願兵領導了一次以炸藥包爲武器的突擊——注意手榴彈的發火器位於頂端中心位置;一些報道說每個正規軍營都有這樣一個由“志願敢死隊”組成的特殊的排。扁平的竹片和纖維織成的標誌性的頭盔用縫着爛布條的粗麻布包裹。還有報道表示正規軍部隊在行軍時身背後揹着鐵絲網嵌板;每到一站,士兵就更換前面那個人的樹葉僞裝,使它與周圍的環境相匹配。似乎有兩種冬季使用的中國式絮棉上衣,其中一種是無袖無領的背心式,而圖中這種,根據來自奠邊府的照片可以看出他們是軀幹部分縫有紉線並絮棉的深翻領款式,而袖子部分沒有絮棉。圖中人物攜帶的中國手榴彈裝在織物材質的包套裏,他的武器是中國的50式衝鋒槍。

G3:越盟正規軍,第308師,河內,1954年10月

照片資料顯示停火協議之後,武元甲部隊中執行移交首都任務的最初的師人員形象不錯並且裝備精良。幾乎所有人戴的都是套着布套或網套的編織頭盔,頭盔上釘越盟的帽徽。制服通常被描繪成土黃色訓練服面料,但至少一些人表示他們看到的顏色是那種非常淺的灰綠色。注意法國的腰帶包、中國的水壺和毛瑟步槍以及可能是中國製造的裝得滿滿的揹包——照片顯示負載這些物品的同時,兩個人之間還會拿竹竿子作爲運輸彈藥箱和其它沉重物品的工具。 


H1:醫護兵上尉瓦萊麗·安德烈,空軍,閱兵服,西貢,1951年

安德烈上尉和陸軍的桑提尼上尉都是接受私人訓練而獲得資格的飛行員,他們駕駛在印度支那僅有的兩架直升機,這兩架Hiller 360型直升機是採購來供公共健康部門使用的。作爲一名資格醫師、外科醫生兼飛行員(從16歲開始就是),瓦萊麗經常爲了撤退重傷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去飛這種動力不足的直升機,或者在撤離行動無法執行時會去傘降進行急救。一次典型的任務(她總共執行了496次任務)是1951年12月11日在黑河地區Tu Vu的那次。當時唯一能用的直升機是在遙遠南方的交趾支那;它被部分拆解,裝進一艘布里斯托爾式運輸機中空運到河內,然後再重新組裝。安德烈上尉在濃密的霧氣和敵人的炮火中駕駛它飛到Tu Vu,在那裏她分檢傷員併爲其中一些人做了手術或做了包紮治療,之後的幾次往來河內的飛行讓她可以兩個人兩個人地將大多數需要急救的傷員運到河內去。

法國的女軍人享有在着裝上的更多自由;圖中的安德烈上尉在接受戰爭十字勳章(海外戰場行動)的閱兵典禮中頭戴殖民地傘兵爲表示感謝贈送給她的紅色貝雷帽。她在襯衫上佩戴傘降飛翼章來代表她具有做傘兵的資格,大概是缺少更多可以佩戴的徽章,飛行護士徽章也被她佩戴上了,雖然她所擁有的資格遠超這一徽章所涵蓋的範圍。代表軍銜的金色豎槓出現在肩章上,當然到了1976年,瓦萊麗會成爲法國的第一位女將軍。左袖子上的臂章是樹莓色天鵝絨材質的,因爲是非戰鬥兵種所以它不帶鑲邊,中央是金色的墨丘利節杖圖案,兩側是枝葉向上呈弧形拱衛着中心的月桂枝和橡樹枝圖案。

H2:一等水兵,第3海軍突擊師,法國海軍,出行服,越南南定,1953年

第3海軍突擊師在整個戰爭期間在東京地區執行繁重的任務,比如1951年3月在大江的戰鬥中,爲了控制住寧平教堂,它的第63突擊隊就遭受了高達75%的人員傷亡。圖中這名水兵穿法國的M1949式土黃色訓練服襯衫和M1948式褲子,水手帽(bachi)的帽牆條帶上帶有“Flotille Amphibie”(兩棲艦隊)字樣。肩章帶上的三條紅槓代表軍銜,非制式的紅底藍色“Extreme-Orient”字樣名銜章和交叉的海錨圖案艦隊人員臂章都只佩戴在左袖子上;帶綠色斑點的黃色穗帶從1952年4月起開始代表第3海軍突擊師的第4次嘉獎,釘住它的是紅河地區部隊的琺琅質徽章。突擊隊在越南登船的照片顯示他們攜帶了英國和法國的武器、穿着黑色的當地服裝和綠棕色的雜役服;黑色貝雷帽被普遍使用,第63突擊隊(1953年8月由第3輕型突擊連組成)有時候會佩戴卷軸之上加盾牌圖案的銀色帽徽,這是仿製法國海軍突擊隊的版本的。

H3:中校,外籍軍團步兵,日間出行服,1948年

這幅綜合的人物肖像分別部分參考了第13外籍軍團半成旅的Alain de Saingne中校(1948年陣亡)和第3外籍步兵團的一名軍官的形象,後者可能在二戰中在英軍服役或是在前往印度支那途中在錫蘭停留過,所以顯示出對英式着裝的偏愛,就像圖中所見的那樣:四個口袋的土黃色訓練服材質的叢林上衣與短褲、長襪和矮腰鞋搭配。上衣上增加了代表外籍軍團步兵的金色紐扣;團徽通過錶帶牌展示在右胸前;左臂臂章同戰前的軍官領章樣式相同,這一時期的所有兵種都大體如此。臂章只在上緣有兩條金色滾邊,外籍軍團的金色榴彈標記展示在臂章上,而團的番號往往刺繡在榴彈圖案的空心彈體上,同樣的榴彈徽章還出現在平頂圓筒軍帽上。軍帽上帶有5條象徵軍銜的條帶,步兵的排列順序是金色/銀色/金色/銀色/金色,而騎兵部隊的排列順序正好相反;帽頂表面帶有繩結、滾邊則被三條一組的縱向金色緞帶四等分。在他的左袖子上還佩戴着“多瑙河和萊茵河”紀念臂章以證明他作爲參加了1944年-1945年間歐洲戰役的法國第一軍老兵的身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