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伊核疑雲:伊朗敏感設施連環遇襲,誰是“幕後黑手”?)

一場新冠肺炎大流行似乎讓人忘記了2020年驚心動魄的開場: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蘇萊曼尼遭美國無人機襲擊身亡,幾天後,一架烏克蘭航空客機在德黑蘭上空被革命衛隊誤擊,機毀人亡。然而,對於處在疫情和經濟困難時期的伊朗人來說,最近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才更爲“離奇而令人震驚”。

6月下旬至今,伊朗全國各地的核設施、煉油廠、發電廠和主要的企業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爆炸或火災。最引人注意的是7月2日發生的納坦茲鈾濃縮廠爆炸事件,伊朗官方稱此次爆炸嚴重影響了該國的核計劃。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穆薩維7月13日對記者表示,“如果是任何一個政權或者政府參與了納坦茲事件,伊朗都將會作出果斷反應。”

神祕連環爆炸

7月13日,熊熊火焰和濃濃黑煙吞沒了伊朗東部霍拉桑省的卡維安·法裏曼工業區。據伊朗勞工通訊社(ILNA)報道,位於該工業區的一家天然氣冷凝工廠發生爆炸,事故起因是工廠的八個儲氣罐起火。

這只是近期工業和軍事設施發生的一系列爆炸事件中的最新一起。伊朗官員將大多數事件稱爲“事故”,但一些報道認爲,其中至少有一部分事件涉及“襲擊”。

近期伊朗發生的一系列爆炸事件

第一次神祕“襲擊”發生在6月26日,德黑蘭東南約30公里處的帕爾欽軍事基地附近一液體燃料生產設施發生爆炸。伊朗官員對此次爆炸“輕描淡寫”,但衛星圖像顯示,爆炸造成了巨大破壞,整個山坡都“變黑了”。分析人士稱,該地區隱藏有伊朗地下隧道系統和導彈生產基地。

6月30日,德黑蘭一家醫療中心發生罕見的爆炸,造成19人死亡。

兩天後,位於伊斯法罕沙漠地區的納坦茲鈾濃縮廠發生劇烈爆炸和火災。納坦茲鈾濃縮廠是伊朗生產濃縮鈾的主要地點,也是伊朗受到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督的核設施之一。路透社援引伊朗前核官員的話指出,鑑於納坦茲核設施的重要性,不排除遭到蓄意破壞的可能性。

納坦茲核設施爆炸之後,伊朗官方先是三緘其口,稱爆炸並不嚴重。但過了幾日,伊朗原子能組織向伊朗媒體承認,此次爆炸“讓伊朗的核計劃推遲了數月“。

據科威特媒體《報紙》(Al-Jarida)分析,納坦茲核設施的爆炸是一次襲擊,襲擊目標是六氟化鈾(UF6)氣體,伊朗曾將其注入到最先進的IR-6離心機中,而襲擊造成的結果是80%的六氟化鈾被損耗。

而在納坦茲核設施爆炸之後,伊朗各地的離奇的“事故”和爆炸事件仍未停止。

7月4日,馬赫夏赫爾港的卡倫石化廠發生氯氣泄露,數十名員工被送往急診室。同日,阿瓦士的一家大型發電廠發生大火。7月10日凌晨,德黑蘭北部一處陳舊房屋的地下室發生爆炸。福克斯新聞援引伊朗當地報道稱,爆炸現場有“類似防空導彈或迫擊炮”發出的聲音。也有媒體報道稱,爆炸發生在伊斯蘭革命衛隊的導彈倉庫。

半路殺出的“祖國獵豹”

伊朗軍事和戰略敏感場所以及民用設施接連發生起火、爆炸事件,目前尚不清楚這其中有多少是事故或是故意破壞的行爲。然而,在最重要的納坦茲核設施爆炸發生之前,一個從未有人聽說過的神祕組織就曾發出過“預警” ,這也讓一系列事件看上去更加離奇。

就在納坦茲核設施發生爆炸之前,英國廣播公司(BBC)伊朗頻道的記者吉亞爾·高爾收到一封神祕郵件,一個名爲“祖國獵豹”(Homeland Cheetahs)的不知名組織聲稱炸燬了一處“伊朗政府無法隱瞞的設施”。

“祖國獵豹”聲稱是由伊朗軍事和安全部隊中持不同政見者組成的,他們還自稱是“伊朗政府迄今仍對公衆隱瞞的多次襲擊的幕後黑手”。吉亞爾·高爾表示,這封郵件的內容是“精心設計的”,其中包括一段視頻,內容涉及“祖國獵豹”所說在伊朗境內進行的對戰略地點的襲擊。

但吉亞爾·高爾在瀏覽過伊朗的新聞通訊社和社交媒體上的可靠賬戶後,未發現收到郵件時有任何地方發生了襲擊。直到數小時後,伊朗原子能機構才宣佈納坦茲核設施發生了一起爆炸事件。

吉亞爾·高爾認爲,準備這種陳述和視頻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的計劃,無論是誰負責陳述,他們都事先知道了納坦茲核設施將要遇襲的消息。

BBC報道稱,“祖國獵豹”的名字與“波斯貓”、“迷人小貓”等伊朗網絡組織類似,這些組織的黑客成員被認爲曾是伊斯蘭革命衛隊網絡軍的成員,它們爲伊朗政府服務。“祖國獵豹”很可能是爲了對抗“波斯貓”而出現。但BBC也指出,半路殺出的“祖國獵豹”很有可能是一個精心設計的騙局,可能是外國特工冒充伊朗國內持不同政見者從事針對伊朗政府的進一步破壞行爲。

以色列:不承認也不否認

出於國家安全考慮,伊朗官方尚未公開披露其對納坦茲爆炸事件的調查結果。然而,儘管伊朗在追責方面“行動緩慢”,但7月7日,伊朗政府發言人阿里·拉比伊公開指責以色列要爲納坦茲事件負責。

“以色列使用的這種方法很危險,可能會傳播到世界上任何地方。”阿里·拉比伊表示,“國際社會必須對以色列的這些危險行動作出反應並設定限制。”

據美國《新聞週刊》報道,以色列國防部發言人稱,以色列無法證實或否認參與納坦茲的爆炸事件。但《新聞週刊》指出,以色列長期以來的策略就是不承認也不否認任何軍事行動。

多家西方媒體和伊朗問題專家也把疑點指向了以色列。《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7月9日援引瞭解事件詳情的中東情報官員的話稱,以色列使用了一枚“威力強大的炸彈”對納坦茲核設施進行了襲擊。

《紐約時報》發表的評論文章認爲,最近幾周發生在伊朗的一系列爆炸事件是以色列和美國“低強度衝突祕密襲擊”戰略的一部分,目的是清除伊斯蘭革命衛隊的高級將領並挫敗伊朗的核計劃。

“(在帕爾欽軍事基地附近發生的)第一次爆炸可能是常規爆炸,而非恐怖襲擊式的爆炸,但是在納坦茲的第二次爆炸,存在很大的恐怖襲擊性質。”土耳其廣播電視臺(TRT)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話稱,“這有可能與宗教左翼反政府組織‘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MKO)有關,但也有可能是以色列刺激伊朗改變伊核協議遊戲意圖的一部分。”

TRT還援引另一名消息人士的話指出,自稱是“祖國獵豹”的組織發送消息時使用的語言類似於“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但也類似於以色列向伊朗宣傳用的“波斯語以色列”推特賬戶所使用的語言。

以色列在中東襲擊核設施早有先例。1981年,以色列發動“巴比倫行動”摧毀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的奧斯拉剋核反應堆。2007年,以色列發動“禁區外行動”對敘利亞代爾祖爾省一可疑核反應堆進行了空襲,這一行動得到了美國情報部門的證實,但敘利亞政府否認。2010年至2012年,據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有4名伊朗核研究科學家被以色列特工暗殺。

伊朗納坦茲核設施遭襲也不是頭一回。2010年,以色列和美國使用“震網”(Stuxnet)病毒破壞納坦茲的核設施,最終使伊朗的布什爾核電站推遲啓動,這是首次對伊朗核計劃進行的重大網絡襲擊。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Breaking Defence報道,“震網”病毒的目標精確,僅針對伊朗用於鈾濃縮的設施,沒有損壞任何其他設施,被認爲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資最多的惡意軟件開發工程,除了國家行爲體之外,任何人都無法進行。

近一段時間,網絡襲擊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以色列與伊朗的交鋒中。據《金融時報》報道,4月份伊朗黑客針對以色列的一次網絡襲擊中,伊朗試圖提高以色列居民區飲用水中的氯含量。不願透露姓名的以色列官員稱,伊朗掀起了對民用基礎設施的襲擊浪潮,製造了“不可預測的風險”。

在此情形下,外界有理由認爲對納坦茲核設施的襲擊是以色列的一場報復。不過,另一方面,納坦茲襲擊事件發生的時間也值得注意。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分析師康納·迪林指出,在納坦茲襲擊發生不到一個月之前,國際原子能機構發佈了關於伊朗核計劃的最新報告。該報告證實,伊朗已經將其低濃度鈾庫存從約1050千克進一步增加到了1500千克以上。除此之外,國際原子能機構還認爲德黑蘭繼續拒絕視察員根據附加議定書進入兩個“令人關切”的核擴散地點。

“納坦茲的襲擊可能只是以色列更廣泛戰略中的一部分,考慮到了更爲嚴格的最終目標。”迪林指出,“如果以色列試圖在11月美國大選之前最終解決伊朗核計劃這個棘手的問題,那時機已晚。如果是這樣,那麼在未來幾周內,我們很可能會看到對伊朗敏感設施的更多襲擊。”

高仰止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