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亲骨肉、小心肝、心头宝。“最在意的人”被欺负了,家长肯定会“护犊子”的。

即使孩子打闹是无心之举,是开玩笑的,是误伤的……可娃被打,家长很心痛,才不管这么多!

井姐到幼儿园接孩子放学,刚进门就被老师拦着,说等下有事要和她讲。

心里正犯嘀咕时,接到了儿子,看见他的脸上、脖子上被同学抠出几条红痕,心里马上想到待会儿老师要讲什么了。

这已经是孩子这一周第3次被同学抠了,脸上都破相,也不和妈妈说。

问他为什么还和那位同学玩,孩子一脸天真,还笑嘻嘻的,没回应。

金姐气对方父母,为什么不能帮孩子剪短指甲,抠得人家脸上、脖子上都出血了?还气自家孩子就是心软,为什么和同学玩,被欺负了也一声不吭?

妈妈生气完后终归还是心疼孩子。

于是,她私下通过班群,添加对方父母的微信,想要他们剪短孩子的指甲。

老师也因为井姐的举动,开始重视这件事情,专门找来双方家长协商。

虽然孩子打闹抠伤同学很正常,可是自家娃屡次被欺负,井姐就实在无法体谅,欺负者也是个单纯的孩子?!于是出面干涉解决,不想孩子以后再被欺负。

孩子被欺负,通常我们的做法是:

学习李玫瑾教授,告诉孩子:“被打,就打回去。”

或者像金姐一样,事后找老师、对方父母沟通解决问题。

或者告诉孩子,下次被欺负时,一定要告诉老师和家长。

实在解决不了,就像霍思燕所说,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彻底解决,考虑给孩子换个环境,“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但是,我们所能做到的这一切,都只是在守护孩子!

孩子的小社会,终归是属于孩子的。

我们能替孩子讨回被欺负后的公道,但不能替孩子挡住下一次的欺负。

所以,最关键的是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避免被欺负?

人类科学博士沈尹婧在《孩子的神秘生活》中,说到:

孩子欺负人有2种心理:一种是捉弄心理,另一种是自卑心理。

01

捉弄心理的孩子,常常喜欢用恶作剧的方式,来获得心理满足,释放自己的攻击性和创造性。

比如朝人吐口水、做鬼脸吓别人、在女孩的文具盒里放一只小壁虎等。

你可以发现“熊孩子”欺负人时,被欺负者反应越大,欺负者就越开心,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嘲笑和羞辱被欺负者。

面对这样的“熊孩子”,家长要教会孩子即使心里很害怕,也要装作一副淡然处之、见怪不怪的样子,让他失去捉弄你的乐趣。

当“熊孩子”发现,自己的“花招”在自家孩子身上没效果时,自然会转移目标,不再欺负你家孩子。

02

而自卑心理的孩子,往往长期生活在严厉甚至暴力的家庭管教之下,通过行为模仿,以欺负更弱小的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

比如抢别人玩具、故意推倒比自己矮的男生、争夺别人赢得的奖品等。

那被这样的“坏小孩”欺负,家长教孩子学会2个“变强大”步骤:

1、用坚定的眼神正视对方。

一来给孩子信心,要争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利;二来震慑欺负者“自己不是好欺负的”。

2、用镇定的语气告诉对方“不”。

当受欺负时,孩子勇敢地表示拒绝,是告诉对方:我不喜欢别人这么对自己。从而让对方反省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会伤害到别人。

这个过程,孩子要表现出勇敢地面对、自信地表达、机智地应对,让对方知道你不是弱者,从而不敢欺负一直你。

综上,当孩子被欺负时,教会他/她当下如何处理,是避免孩子再被欺负的最好方法之一。如果孩子无法解决,再由家长、老师出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