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養牙即養生,中國古人的四大“護牙心經”,有三種至今仍在傳承

文/蓮蓉橙子餡,一隻渴望擁有一口好牙的蓮蓉味橙子。

原創聲明/不易君子爲文史地理愛好者原創投稿徵文平臺,文章原創性均通過作者保證與工具檢測,若您發現作者文章有抄襲、洗稿等嫌疑,請將線索發送至後臺,我們會嚴肅處理!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爲,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

“護牙”這件“小事”不僅僅是我們現代人的日常,也是古人的每日“必修課”。而且,古人對待牙齒的看重程度也是超乎我們現代人的想象。因此,古人的護牙心經也是很有一套的。

(刷牙也是古人每日“必修課”)

古人對待牙齒的重視程度

古人對於牙齒的重視程度其實與我們現代人不相上下,我們從一些名士的詩詞中就可以窺知一二。

比如:

詩魔白居易就曾作詩道“我今齒欲墮,汝齒昨始生”;

詩仙李白也曾寫道“楊清歌發皓齒”;

詩佛王維也提到“宿昔朱顏成暮齒”;

詩聖杜甫也寫道“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幹”......

(李白畫像)

可見,古人詩詞中提到牙齒的當真是數不勝數。而且,不僅僅是詩詞中有提到,更是在宋代就出現了以補牙爲生的人。

南宋文學家陸游就曾在《歲晚幽興.注》中記載道“近聞有醫以補墜齒爲業者......”,可見,早在南宋,我國就出現了歷史上首個“牙醫”。

看來,“護牙”這件事對於古人可是十分重要的。

(陸游畫像)

牙刷誕生前,“漱口”是古人護牙主要“戰鬥力”

“漱口”這件事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應該是非常熟悉的,但是古人們的“漱口”可不像我們現代人一般“敷衍”了。

《禮記》中就有記載道“雞初鳴,鹹盥漱”,描繪的就是一幅古人晨起漱口的圖。而且,古人不僅僅是晨起漱口,還要求自己晚上也要漱口,宋人張皋[gǎo]就在《醫說》提到“早漱口不若將臥而漱,去齒間所積,牙亦堅固”。

(黛玉漱口《紅樓夢》劇照)

此外,與我們現代人相比更爲講究的是——古人飯後也會要求自己漱口。《禮記》中就有記載“虛口”,這裏的“虛口”就是指的是喫飯後要以酒漱口,清潔自己的口腔。

不僅如此,明代醫學家張景嶽也曾在《景嶽全書》中強調過飯後漱口的重要性,即“每於飯後必漱,則齒至老堅白不壞”。

(張景嶽畫像)

看來,飯後漱口也是古人們的日常了。當然,除了每日漱口時間和頻次很講究之外,古人對於用來漱口之物也是非常重視的。

古人漱口是有專門“漱口劑”的,比如,前面有提到的“虛口”,即用酒漱口;除此之外,還有鹽水、濃茶等。

這些在唐代張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中都有提到,例如:

“每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口齒牢密”

“凡飲食訖,則以濃茶漱口,煩膩既去,而脾胃自和”......

(鹽水漱口)

不僅如此,在我國著名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府中小姐公子用餐後,婢女都會爲其奉上茶水漱口。

當然,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講,酒、鹽水、濃茶確實有一定的殺菌抑菌的效果。

(黛玉漱口)

古代版“牙籤”“牙刷”“牙膏”齊上陣,“揩[kāi]齒法”出現

在“正式版本”的牙刷誕生前,牙籤先在古人的生活中嶄露頭角。

晉代陸雲在致其兄陸機書中就有記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籤,今以一枚寄兄”,據此我們足以瞭解到晉代的古人們就已經發明瞭“牙籤”。

而且,陸雲與其兄長距離如此之遠,卻仍舊要爲此寄送“牙籤”,可見,古人視“牙籤”爲珍貴物品。

(迄今爲止發現最早的牙籤)

同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就出現了類似牙膏的藥粉--“揩齒粉”。

即將皁角、生薑、升麻、地黃、旱蓮草、槐角、細辛、薄荷及青鹽鍛後研成粉末,做成了一種護理牙齒的藥粉。古人們平日就會用此物來擦牙,不僅能去除污垢,還有消炎殺菌的功效。

這其實就是所謂的“揩齒法”,也就是用手抹上藥粉,然後擦拭牙齒,此法其實就相當於給牙齒來一場“按摩”,可以舒緩牙齒四周的血管,有效緩解牙齦腫痛。

(古代壁畫上的記載)

而到了宋代就出現了牙刷和牙膏的雛形。

宋代《太平聖惠方》就有記載道“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 ;細辛等,每用擦牙”,這就是所謂的古代版本的“牙膏”。

當然,真要認真說起來,其實算是一支中醫版本的護牙藥膏。

(古代牙刷)

既然有了“牙膏”,它的好兄弟“牙刷”必然也會配套出現。

宋代《養生類纂》中就有相關記載:“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爲之”。

所以,從宋代開始古人們就用牙刷開始護理牙齒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護齒的“揩齒粉”,宋人們也不甘示弱,開始研究護理牙齒的各種藥粉。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就曾把松脂和茯苓曬乾搗末,篩出細粉來裝袋製成藥粉,這藥粉之後也被命名爲“蘇氏牙粉”。

(蘇軾畫像)

蘇軾日常就會用此粉來擦牙漱口,然後再使用牙刷進行刷牙。這種使用方式在古代是比較常見的,《紅樓夢》中也有相關記載。

在第二十一回中,賈寶玉清早起來到林黛玉的屋子,借他人用過的殘水洗完臉後,忙忙的要過青鹽擦了牙,漱了口……寶玉這裏就是先用“青鹽”這種藥粉擦拭牙齦和牙齒,然後在進行漱口、刷牙等後續工作的。

(賈寶玉與林黛玉)

但是,此時北宋著名官員、科學家沈括也同樣發明了“沈氏牙粉”。而且,沈括使用牙粉的方法已經接近於我們現代人的刷牙方法了。

他會先用馬尾巴牙刷蘸水,再將灑上牙粉,再刷牙。沒想到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解鎖了正確的刷牙方式。可見,古人的智慧可真是令人驚歎呀!

(古代牙刷)

簡易刷牙法---“嚼木”

除了一些基本的護牙方法,古人還發明的“嚼木”的簡易方法。何爲“嚼木”?其實就是咀嚼嫩樹枝來清潔牙齒。在《本草綱目》中就用“削爲牙枝”來記錄古人用嫩柳枝清潔牙齒的方式;李時珍甚至在書中用“滌齒甚妙”表示對此法的推崇。

除了咀嚼柳枝還有專門咀嚼楊枝的,還爲其專門命名爲“楊枝揩齒法”。而且,這楊枝還是由佛教徒研發出來的牙具,佛經中記載僧人們每日都會咀嚼楊枝來潔牙固牙。

(李時珍畫像)

爲何“嚼木”一法如此受到古人的推崇?古人認爲“嚼木”一法益處頗多,同時列舉出了十大“嚼木”好處,即爲:

“消宿食,除痰疾,解衆毒,去齒垢,發口香,能名目,潤澤喉嚨,脣無皺裂,增益聲氣,食不爽味。”

可見,“嚼木”一法深得古人心呀!

(古人用來咀嚼的楊樹枝)

牙齒的“健身操”---“叩齒”

何爲“叩齒”?叩齒又稱“啄齒”,是上下兩排牙齒有規律地互相叩擊、咬緊。其實,“叩齒”在古代是一種較爲常見的保養牙齒的方法,不僅簡便容易操作,還能防齲齒、助牙齒牢固。

晉代養生家葛洪就曾在《抱朴子內篇·雜應》提到:“能養以華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齒三百過者,永不搖動。”

雖然,清晨“叩齒”幾百次、牙齒能永不鬆動過於誇張,但是,我們足以感受到“叩齒”非常受古人的喜愛和推崇。

(看到這裏,你還沒做叩齒的動作算我輸,一會兒評論區見!)

牙齒美白是個“永恆”命題,古人的美白牙齒小訣竅

作爲現代人的我們都很看重牙齒白淨,畢竟牙齒屬於一個人的“門面”。其實,在牙齒美白方面,古人也很重視而且還有妙招。

早在春秋時期,《詩經》中就有提到“齒如瓠犀”,就是指牙齒像葫蘆子一樣,瑩白整潔;

而到了北宋,詞人柳永所作《思歸樂》一詩中更是用一口瑩白牙齒指代美嬌娘,即“皓齒善歌長袖舞。漸引入、醉鄉深處”。

看來,我國北宋時期,牙齒的美觀程度就已經納入了顏值的評判區域,成爲一個人的門面擔當了。

(誰都希望有一口好牙)

所以,古人不僅對於牙齒的保潔有所講究,還對於牙齒的潔白美觀更是非常重視和追捧;甚至在古代,擁有一口皓齒就已經是每個人所夢寐以求的了。那麼,古人都有些什麼美白牙齒的法子呢?

早在南朝時期,人們就發明了“口齒烏髭[zī]”,即用皁角、荷葉、青鹽製成藥粉,這種藥粉就具有增白的效果,甚至兼有美容美髮之效,可謂一舉多得;到了唐代人們就開始用天麻、沉香、細辛等等製得了藥粉,以香口潔牙。

我國宋代,古人們就專門研製了美白牙齒的藥粉。到了金朝,用於牙齒的各類藥粉更是層出不窮,比如,美白牙齒的“白牙散”,治療牙齦疼痛的“羌活散”,治療牙齒遇寒疼痛的“草豆蔻散”,針對上火引起牙齒疼痛的“熱散”......

所以,古人們爲了擁有一口好牙,不僅每日都會清潔牙齒,還會挖空心思研究能美白護理牙齒的各種牙粉,可謂是把有護牙效果中藥材發揮到了極致!

(刷牙方法還原圖)

古人爲何重視護牙?

古人們爲何會如此看重牙齒呢?

其實不僅僅是爲了美觀,主要原因還是有兩點,其一便是牙病之痛,這可不是常人能忍受;其二便是發現了牙齒好壞和人體的健康是相互關聯的。

常言道,牙疼不是病,疼起來真要命。

牙病嚴重時,不僅影響人的美觀,而且還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古人更是早早的切身體會了這個道理。唐代詩人白居易就曾多次感嘆自己牙疼之事“牙痛頭痛三日臥,妻子煎藥婢來扶”。

可見,一次“簡單”的牙疼,就已經讓詩人只能臥病在牀,日常工作都無法進行了,還需要妻子和婢女還扶持。

(牙痛要命)

當然,古人不僅僅是浮於表象的看待牙疼之事,他們還發現了牙齒與人體健康之間的祕密。唐代文學家韓愈在晚年就曾做過一首“落齒”詩,即: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牙......即至落二三,始憂衰即死......人言齒之落,壽命理難持。”

從詩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古人已經知悉牙齒的好壞與人體的肩酸、腰疼等毛病都息息相關,詩人更是直接用牙齒來指代了人的壽命。

所以,我國古人們不僅知道了如果不護理好牙齒,一旦患牙病,可是極難醫治的;而且還很早就意識到了牙齒與人體許多器官都有着很大的聯繫,護牙即是護住自己的生命!

(想必大家都有過牙痛的經歷,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不開心,讓大家開心開心)

結語

顯而易見,古人的護牙心經很多都是經得起現代科技的檢驗和實踐的;但是,我們也從另一個方面也可以看出古人對於護牙方面是潛心研究過的,並且深知牙齒對於我們人體生活和健康的重要性。

牙齒於我們人體,就如同一臺機器中不可或缺的小零件,如果失靈或者壞掉就很難再繼續運行下去了。

古人曾言“見微知著”,從我們身體中一處牙齒的好壞,其實就可以窺知我們整個人體的健康程度,更不遑說牙齒與我們人體的腎臟關係密切。

所以,養牙即爲養生。

現在,想要擁有一口白牙和追求養生的人們快點學學古人的護牙心經,早日擁有一口大白牙和一個健康的身體吧!

【參考文獻】

【1】王志翔等.學學古人的健齒經,讓牙齒更健康.[J].中國健康養生.2019.10.1

【2】阡陌.古人怎樣刷牙.[J].新農村.2018.8.10

【3】王淑兒.古人的牙膏替代品.[J].中老年健康.2011

【4】傅維康我國古人論護牙.[J].醫古文知識.1997.2.25

【5】李陽泉.見慣而怪之.教科書之外的歷史.[M].2016

【6】墨菲.每天一堂傳統文化課.[M].201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