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鄉趣網訊 村落裏各族人民情同手足,勠力同心;學校裏,社團活動有聲有色,各民族學生團結友愛,奮發向上;社區裏,創建“十進”活動亮點紛呈,特色鮮明……

近年來,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匯的海東市樂都區,成爲一片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熱土,多個民族休慼與共,在河湟谷地這片傳統民族文化多元並存的土地上,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同時,樂都各族羣衆也盡享民族團結帶來的“紅利”。

高廟鎮: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點

樂都區高廟鎮,一個位於湟水河北岸的小城鎮。近年來,通過不斷加強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點創建工作,形成了各個民族文化繁榮、團結和睦、社會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

今年以來,高廟鎮共投入21萬元,在民小公路沿線、郎家、老鴉、東村、西村等村修建安裝宣傳欄和宣傳牌,佈置3個民族團結進步展廳,積極打造新莊村、東村、鎮機關三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點。“通過靈活多樣的宣傳形式,讓人民羣衆切實感受到了民族團結帶來的實惠。”高廟鎮幹部劉曉燕說。

提起卯寨,大家並不陌生。在卯寨民族小喫一條街裏,匯聚了土、回、藏、蒙、漢等多民族美食文化,各個商戶在經營過程中充分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團結,創造了良好規範的經營環境。近年來,高廟鎮黨委將民族團結進步各個要素融入“振興高廟”發展目標之中,藉助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着力打造卯寨鄉村旅遊品牌,積極培育鄉村旅遊基地。同時成立了樂都區第一個景區黨總支,爲卯寨旅遊業發展裝上了“紅色”引擎。高廟鎮通過把黨組織下沉到景區,融進旅遊發展,讓基層黨組織像“磁鐵”一樣把各族羣衆緊緊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各族羣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明顯增強,從而更好地實現了各族羣衆共同繁榮發展。

與此同時,卯寨景區“黨建+旅遊”的模式也成爲高廟鎮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鎮的工作亮點之一。該鎮通過把民族團結教育融入維護穩定、脫貧攻堅、羣衆工作、基層組織建設等各項工作之中,讓全鎮人民羣衆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白草臺:各族羣衆團結友愛齊奮鬥

村民們閒暇的時候,就會抬着自家的小板凳,在村口愜意地曬太陽,聊家常。這是記者在樂都區達拉土族鄉白草臺村看到的景象。

白草臺全村共有174戶686人,村內土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0%,其餘爲漢、藏、蒙、回等民族。“這麼多年,村裏的人們一直和睦相處,沒有出現過激烈的爭吵。”白草臺村黨支部書記李萬山說。

“在我們村,每家每戶的關係都很好,有時候誰家有個什麼事,全村都會出動去幫忙。”白草臺村村醫李寶山說,有一次,村裏70歲的李寶年半夜突發疾病,是他的鄰居打電話給李寶山,隨後大家一起將患者送到了醫院,讓他及時接受了治療。

像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村裏的趙長忠前些年出去打工,常年不回家,留在家裏的老母親身體不好,也沒人照顧。李萬山知道後,將趙長忠的母親接到新村,並想辦法聯繫趙長忠回來,安排他在村裏的南涼古城土族園景區工作。

“現在我既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也可以在家照顧母親了。”趙長忠對記者說,他和母親住上了101平方米的四室一廳一廚一衛磚混結構的房子,家裏通上了自來水、天然氣、太陽能熱水器以及各類網絡設施,比以前方便多了。

近年來,白草臺村黨支部在脫貧攻堅、環境整治、加強社會治理、民族團結等方面,想辦法、動真格,充分利用春節、三八婦女節、國慶等重要節日,組織文藝團隊到達拉鄉各村及縣城進行巡迴演出,既豐富了文化生活,也加強了各族羣衆的向心力。同時,通過評選“好婆婆、好媳婦”,在全村形成了尊老愛幼、孝敬公婆的良好風尚。組織羣衆積極參加鄉村馬拉松賽和徒步松花頂比賽,使羣衆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2018年10月,投產營業的白草臺村南涼古城土族園爲村裏的貧困戶提供了一個就業的平臺。“村民們來這裏務工,不出村就可以有一份不錯的收入。目前,我們正在編排一部全部由村民出演的民族舞臺劇《白草臺的春天》,預計在2020年10月首演。”李萬山說。

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參與率100%

在解說員李志琳老師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樂都區城鎮學校,直觀感受了展板區域展出的城鎮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特色亮點,參觀了學校樓道里展示的學生手抄報。樓道里傳來學生們悅耳的歌聲和朗朗的讀書聲。走進五年級(1)班教室,老師正在上民族團結課,各民族學生踊躍參與,氣氛熱烈。

走出教學樓,映入眼簾的是學校正在開展的每週一課的社團活動,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有百人合唱、民族舞、經典誦讀、閱讀等。“社團課是我校的一大亮點,每個社團都有專業老師進行授課。通過社團活動,增強了學生的民族團結進步意識,不斷充實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李志琳說。

在學校展覽室,記者發現這個展覽室雖小,但對學校風采的展示卻是面面俱到。這裏麪包括了學校榮譽展示牆、師生榮譽展示臺、師生書畫作品展示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成果展示區、學生民族團結進步手工製作展示臺、學校檔案展示臺。

“除了這些,學校還將民族團結進步內容加入到每週的‘國旗下的講話’中,通過國旗下講話及系列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師生對民族團結知識的知曉率,進一步助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李志琳說。

近年來,城鎮學校以“安全、文明、禮儀”“加強師德建設,打造高效課堂”爲載體,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主題活動,舉辦了民族團結進步知識競賽、手抄報展示、“手拉手、心連心”等活動,並通過漢字書寫大賽,增強了學生們書寫好漢字的信心,營造了規範寫字、學好漢字的良好氛圍。在此基礎上,各班還利用班會宣講民族團結進步知識,培養了一批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學生宣講員,使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參與率達到了100%。(記者張璐攝影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