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是典型的底層魚類,其實不少釣友都知道,就算沒見過的魚只要看看嘴巴的特點,大概就能分析出這種魚是底層還是上層魚類。鯉魚嘴巴朝下,喜歡生活在泥沙底的區域,用嘴拱泥沙,在泥沙中尋找食物。這就不能不順便說說爲啥鯉魚有鬍子了,鯉魚的鬍子其實是鯉魚的味覺器官,拱出來的東西用鬍子研究下是不是喫的,如果喫就喫掉,鯉魚拱泥覓食的時候是不用眼睛看食物的。所以釣鯉魚水底選擇是十分重要的。

1、鯉魚在拱泥或吐氣時水面會泛起水泡,雖然許多魚都吐氣泡,但鯉魚氣泡容易識別——水泡的個兒比較大,有時三兩個往上冒。拱泥時會冒出一簇簇水泡,有時還能見到水泡移動的軌跡,這是表明鯉魚在水底邊拱泥邊遊動,它在尋找食物。

2、鯉魚有一個習慣,即在飽食之後便會潛回深水處,隔一段時間纔會再次出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釣友們不宜靜靜的等待鯉魚上鉤,而是要主動出擊,吸引鯉魚的注意。這就需要各位釣友多打幾個魚窩,增大誘魚的範圍,提高上魚的概率。

3、鯉魚的習慣是在水底覓食,尤其是軟底的水底中翻找各種可以喫的東西。如果在水域中發現有一片區域會更加渾濁,基本都是鯉魚翻找食物導致的,而且鯉魚覓食通常有固定的路線和區域。所以把釣點選擇這樣的地方,肯定是可以碰到鯉魚。其實渾水還有個好處,就是光線比較弱,鯉魚懼怕強光,喜歡光線差的水域。

4、鯉魚覓食與其他魚類不同,它很少在一個地方長時間逗留,而是一邊 覓食一邊前進,有時又轉回來再喫,如此不斷地循環往復,待喫飽之後,便游到附近的深水區 或其他適合的水域停留、棲息,而不會長久停留在食物區。因此根據鯉魚的覓食習性,應採用守株待兔釣法,在選好釣位之後,要堅持固守,耐心靜候,過一段時間後可提竿換新餌。

5、釣鯉魚釣位選坎是正確選擇,水下之坎因地形差異,鯉魚最愛生活隱藏於此,因爲安全。坎上喫食坎下躲藏;坎常於石頭相聯繫,有的坎乾脆全部由石頭構成。成爲石坎。石坎的作用那是太大了,一來鯉魚可以擦癢,二來涼爽;特別是夏天庫湖水溫高,近石坎處特別涼快,到了夏季三伏天氣,熱得要命。鯉魚基本靠岸,在石坎邊好舒服啊。

6、根據鯉魚喜歡不停地遊動,喜歡短距離洄游的特點來選擇的釣位,兩水面相連的狹窄部位,是鯉魚迴游的必經之地,如果狹窄處的岸邊有一定距離的水草,釣點(下鉤點)應選在水草前面的亮水,離水草的邊沿1米左右最好,窩子就打在緊挨水草處,準確的下鉤點應該是在窩子的前沿。

鯉魚膽小謹慎,進窩較慢,適當的守釣是必須的。守釣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安靜,要耐得住性子;其次是注意拋竿頻率,餌料得當,調漂方法得當,拋竿一次估計可以等上很久,這個也是野釣鯉魚的要點之一。最後注意看漂,鯉魚的漂相有時候來得比較突然,小心錯過了提竿時機。其實鯉魚正常情況下是有品嚐食物的習慣的,味道對了纔會喫下去。在嘗的時候浮漂可能會有點動,然後一個下頓。如果調漂比較鈍,一些試探的小動作是被過濾的。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