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第七集收視已經蠻穩定了,不升也不降,更加證明了我第二part的觀點沒錯。

———

《精神病》開播,一面是高聲量的口碑,另一面又是不鹹不淡的收視率,金秀賢備受矚目的退伍後第一部作品評價越發兩級化。

造成這樣的原因,並不是很多人說的人設問題,也不是職業設定,更不是因爲劇集質量不佳。我認真看完了前六集,試着來捋一捋。

1, 硬幣的兩面

故事開篇是一則暗黑童話,孤僻的美貌少女無意中救了一個男孩,春去秋來朝夕相處。某天她一把扯碎蝴蝶翅膀,“你會永遠在我身邊嗎?” 可最終給她的仍然是一個落荒而逃的背影。少女背後,枝蔓生長,一路延伸到禁錮着她的城堡,永遠猜忌,永遠孤獨。

這也是女主高文英的內心寫照。

高文英雖然看着很張揚無忌,喜歡誰了就大聲宣告主權,忍無可忍了就一把把人推下樓,身爲名人卻在公衆場合言語鋒利,背後一堆替她料理麻煩的人,可她卻好像沒事人一樣追着男主滿世界晃。

可這一切的背後,是高文英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虛無人生。

母親不明真相地早亡,父親住進了精神病院,許久不見後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想掐死她。沒有親人,沒有朋友,貌似美貌和富裕的人生實則是數不清的隱祕陰霾。

—既然沒有在意的人了,那麼謹慎幹什麼呢?

—那些拋下我的是你們活該,沒有你們我也可以很好。

帶着這樣的心理,高文英就成了現在的模樣。而她對文鋼太,也許連她自己都不知道,想要抓住的不僅僅是曾經對她的示好和不會離開的承諾,還因爲她看到了這個男人身上自己一直渴望的陪伴。

文鋼太其實和高文英很像。

高文英早早地失去了父母的關愛,文鋼太也是。他的出生是因爲要照顧患有精神障礙的哥哥,從小母親更關懷的都是不能自理的大兒子。小小的他只能在黑夜中偷偷依偎在母親身邊,汲取那點點可憐的溫度。

所以文鋼太才能一眼看懂高文英在童話故事裏真正的寓意:孩子們想要的不是實物,而是那一個帶着溫度的擁抱。

只是文鋼太的人生要來得謹慎憋屈地多。

第一集的時候,友人就曾經對他說過:你笑得很假啊,真難看。後來,他在黑夜裏喃喃說,哥哥可以看出他的每一絲表情,高興的,悲傷的,憤怒的,他只有笑了,哥哥纔會覺得沒事。那就笑吧,好像並不太難。

他需要認真工作來照顧哥哥,需要顧忌友人報答他們一家的關懷,他沒辦法像高文英那樣擺出全世界都無所謂的模樣。他連拒絕女配的告白,都會先說一句,“你待會兒可能會傷心”。那麼溫柔,也那麼剋制。

文鋼太就是這麼一直壓抑着。

因爲哥哥而出生,因爲要照顧哥哥而長大,從小被忽視,從小習慣退讓。但是高文英卻是第一個人,不管不顧地衝上去對他說,你很好看,我很喜歡你,你很特別。

哪怕沒有童年的牽絆,他又怎麼可能無動於衷呢?

高文英現在的肆意隨性,未嘗不是文鋼太想要變成的模樣。他倆剛好是硬幣的兩極,看似互斥,實則卻一體兩面,彼此的存在剛好填上了內心的缺口。

這就是男女主人物關係最有趣的共生。

2, 那麼劇集爲什麼會有目前的爭議呢?

本來不想特意拎出來說,但在各個地方看到太多不着邊際的評價,那就來認真聊一聊。(僅僅是個人意見,粉絲別生氣)

首先,這部劇質量肯定不差。有些劇收視不如預期是因爲製作粗劣、劇本破碎、表演失敗等等,《精神病》顯然不是。它製作認真,演技過關,造型佈景都好看,暗黑童話和優秀的轉場還都是加分項。

甚至如果只是想做小衆的口碑劇,那麼《精神病》已經成功了。

它的問題是,如果最初企劃是衝着大衆向去的,那麼核心在於打點定位不明顯,受衆預估太模糊。

很多人安利的時候,喜歡說這劇是在關懷精神病人。還有人提出,這部劇之所以沒能大爆,是因爲護工的設定太過小衆,甚至還提出男主人設被女主壓着,不夠亮眼。

以上所有,我都不這麼覺得。

先說人設。

這部劇收視不爆,不是像有些人說的,因爲人設不夠大衆化,因爲護工沒人看。韓劇過去那些收視爆款,那職業可是五花八門,觀衆並不是只愛看無厘頭的明星或者傳說中的鬼怪和外星人,護工和精神病醫院也可以寫得drama非常。

人設不是指職業和淺層的設定,而是人物弧光和人物關係推進。前史展開足夠嗎,人物目的性明確嗎,角色之間的對抗性足嗎,能不能環環相扣推進感情變化……重要的是這些。

之所以會出現女主強勢的既視感,是因爲現在推動故事主線發展的、推動人物關係變化的,幾乎都是高文英——她表的白,她強迫男主接受他住一晚,她拉着哥哥住進城堡,而文鋼太到現在,除了大雨中去尋找她,其他還處在被動接受和掙扎糾結的狀態。

不是因爲人設,而是故事發展節奏慢了,6集過去了,人物關係的強弱互換還沒有到來。

再來說“精神病”。

上文已經說了,這部劇從一開始要寫的,就是男女主角互相的反轉和救贖,是人和人的關係,是他們各自和童年、和家庭、和那個不願面對的自我的終極和解,而並不是真的要講精神病方面的“病症”。

當然,劇集可以試圖去引領觀衆認識精神病人的處境和目前大衆的心理問題,但前提是先讓人物立住,先讓觀衆進入人物內心。

所以本質上,這還是一部包裹着暗黑糖衣的愛情劇,和那些現實流的職業、生活、社會題材有着本質的差別。

那麼,這部劇會出現評價兩極化的理由就很明顯了——如果想要看愛情線,那可能會被其中過多的旁支打斷,愛情發展過慢;如果想要看社會向,那麼童話式的誇張敘事方式必然會沖淡現實思考,劇情設定又顯得太輕了。

高文英和文鋼太的童年究竟是什麼故事?哥哥爲什麼這麼害怕蝴蝶?女二對女主抱着什麼心態?女主的父母因爲什麼變成如今的樣子?……明明有這麼多線索和懸念,但都在影影綽綽地帶過,6集過去了,劇情還是像溫糖水一樣緩緩推進。

對於觀衆會有一種割裂感:我來看這部劇,到底重心放在哪裏呢?下一集到底期待什麼呢?

當然,如果看進去了,喜歡的人也會特別愛這部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