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明日之子4》開播,這一季是樂團選秀。導師陣容比較強大,一共有6位,包括“教導主任”樑龍、“唱作老師”鄧紫棋、“器樂教授”郎朗、“見習教師”周震南與歐陽娜娜,最後一位算是挺讓人意外的,那就是以“客座教授”身份出現的朴樹。

說到朴樹,中國演藝圈裏,應該沒有人比他更不適合上綜藝的明星了吧。近幾年有關他的新聞,幾乎都是什麼錄節目錄到一半要回家睡覺,在舞臺直言上節目是因爲缺錢了等等,以至於成了梗。每次他一上節目,便會有人好奇他是不是又差錢了。

但是,這次出任明日4的導師,朴樹卻不是說因爲缺錢了,雖然表達有些拘謹,卻清晰地告訴了大家他心態的一個改變:“我不想讓自己固化,我想來看與我不同的東西”“我封閉了很久,今年其實挺想跟人有交流的,尤其是年輕人,我想知道他們在做什麼、想什麼……”

所以,活了半輩子的朴樹,終於想“開”了?想從這檔節目開始,正式打開自己,融入社交,樂於跟大家去交流分享了?

不僅如此,還有一個最新消息,也進一步證明了朴樹這種改變的可能性。

本來朴樹只是“客座教授”,相當於其他節目中的飛行嘉賓,他只和節目組簽了兩期,均已錄製完畢。但據說朴樹這兩期的錄製感覺良好,喜歡上這種氛圍,且有心儀的選手,於是與節目組續簽,並繼續參與了新一輪的錄製。

也許有人說,這算什麼改變?不就正常人的正常處世方式嘛,更何況是明星,跟人交流很正常啊。但事實上,朴樹從來就不是世俗的那種“正常人”。

很多人都還記得,2015年朴樹在微博發過一篇長文《十二年》,在文章中,朴樹曾這樣說:

從一開始,(我)就厭惡這個行業,並以之爲恥。電視上的明星們令人作嘔,我毫不懷疑我會與他們不同。後來,與這行業若即若離的那些年,(我)被裹挾着,半推半就往前走,邊抗拒邊享受着它給予我的恩惠……

朴樹發文後,高曉松還曾轉發評論道:20年前你來找我賣歌,我說你唱這麼好爲何不讓我們投資給你出唱片?你說你要賣歌攢錢自己做,因爲音樂圈的人都是xx……

通過這兩段文字,我們不難看出,朴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似乎從一開始就與娛樂圈“勢不兩立”。他喜歡音樂,但非常直接地討厭娛樂行業,討厭明星做派,即使他自己也曾經在行業內被裹挾着前行多年,一邊抗拒一邊享受過它帶來的恩惠……樸老師可以說描寫得非常傳神了。

朴樹這樣的表達曾在網上引起熱議,很多人爲他點贊,覺得他這個人太乾淨了,太純粹了,出道20餘年,還是那樣出污泥而不染,真正是“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但也有人質疑他“喫飽了打廚子”“又當又立”……

這些年他在那些綜藝舞臺露面,說是缺錢纔來的,錄到中途要回家睡覺的這些,這不還跟20年前半推半就被裹挾前行一樣麼?如果這些言論和舉動發生在其他藝人身上,那會怎麼樣呢?耍大牌?立人設?情商低?巨嬰?神經病……都有可能,總之會被批到很慘吧?而發生在朴樹身上,他有才華護體,雖然不會翻車,但評論依然是截然不同的兩種聲音,有人認爲他真實可貴,有人認爲他又要恰錢又不敬業……

其實我覺得,對於朴樹這個人,不應該有兩極分化的評價。

首先,朴樹不值得苛責,他值得寬容。

歷來,人們對才子普遍比較寬容。有很多的藝術家,私生活都不太陽光,甚至人品道德存在污點,但欣賞他們才華的人,大都選擇性忽視。這種情況我是不太贊同的,這事得看情況:如果因爲才華與作品,就美化藝術家的一切,包括人品道德的污點,這並不客觀;但如果像朴樹這樣,僅僅因爲性格原因,導致他看起來處事不夠嚴謹和完美,這完全是可以寬容的。

其次,朴樹的個性也不應刻意拿來大肆讚美。

張口閉口都是什麼少年,說得多了讓人覺得很作,朴樹本人也並不接受。朴樹除了天賜的音樂才華以外,就是一個社會化程度低,從小性格抑鬱傾向,甚至接近自閉的一個人而已,他所呈現出來的一切,並不是他想這樣,而是他的本色,跟情商都沒關係,他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會隱藏,不會假扮。我認爲這沒有什麼可歌頌的。朴樹如果沒有他的音樂才華,那放在我們現實生活當中,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想過嗎?可能啥都不是。一個很難適應社會的人,一個最容易被忽略的人,你會去欣賞一個這樣的人身上的所謂少年氣?

打一個可能不甚恰當的比方:藝人中朴樹是做自己,王菲也是做自己(真正做自己的藝人沒幾個),但不一樣的是,如果王菲覺得做不了自己,她是可以讓步,讓自己油膩一些的;但朴樹不行,他就只能那樣,想油膩也油膩不了。

而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也想像王菲那樣一輩子做自己,也想像朴樹那樣一直保持少年氣,但我們沒這個能力沒這個才華,沒人圍着你寵着你把你當回事,只能隨着歲月的改變,從純粹少年,到碌碌青年,變成油膩中年……

我很喜歡朴樹的作品,我欣賞他的才華,但我一直認爲許多人對作品與才華之外的這個人,有點兒過於解讀,甚至捧上神壇了,拋卻歌手身份,朴樹跟我們身邊那些孤僻怪異的孩子是一樣的。爲什麼在這些普通的孩子身上是“性格缺陷”,在朴樹身上卻是閃光的“少年”特質了呢?

此次加盟明日4,看朴樹說的那些話,難道他以後真的要學會適應娛樂圈規則,好好上綜藝了嗎?這倒未必,你看他被大家叫“朴樹老師”的時候,都連連擺手說“我不是老師,我只是比你們老而已”,大家都說他太謙虛了。但這其實絕不只是謙虛,在《十二年》那篇長文中,開頭就是這樣說的:“不記得從什麼時候開始被叫樸老師了,可怕的是有時我還答應了……”

朴樹承認自己年齡或藝齡上的“老”,卻絕不敢接受“老師”這個稱呼;而這個稱呼在演藝圈可以說再平常不過,一般只要出道兩年以上的,都可以叫“老師”了。朴樹說自己不是老師,並非故作謙虛,而是害怕被圈子同化,跟大家一團和氣,老師長老師短的,活脫脫變成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但在音樂方面,朴樹想與年輕人有所交流,瞭解他們的音樂和想法,這可能倒是他真實的想法吧,要不也不會續簽了。不過,這仍然需要一個過程,目前來說還沒那麼融洽。

鄧紫棋看到他不說話的樣子,直言很怕他,就像學生怕老師一樣;他旁邊的周震南,拼命想跟他找點音樂上的共同話題,“哥,你聽後搖嗎”“哥,你做實驗性的東西嗎”“哥,你聽過最近挺火那個比莉·艾利什嗎”,結果得到的答案全是no,周需南絕望地閉上了嘴……

從下一期開始,相信朴樹可以越來越適應這種氛圍,讓大家看到一個47歲後有所不同的朴樹吧。

相關文章